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63篇
  免费   1216篇
  国内免费   511篇
耳鼻咽喉   254篇
儿科学   163篇
妇产科学   214篇
基础医学   551篇
口腔科学   644篇
临床医学   5692篇
内科学   1556篇
皮肤病学   211篇
神经病学   430篇
特种医学   10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3242篇
综合类   9557篇
预防医学   2787篇
眼科学   260篇
药学   4273篇
  31篇
中国医学   3468篇
肿瘤学   692篇
  2024年   189篇
  2023年   654篇
  2022年   624篇
  2021年   739篇
  2020年   787篇
  2019年   737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585篇
  2016年   689篇
  2015年   879篇
  2014年   1658篇
  2013年   1614篇
  2012年   2146篇
  2011年   2259篇
  2010年   2033篇
  2009年   1908篇
  2008年   2185篇
  2007年   1985篇
  2006年   1786篇
  2005年   2027篇
  2004年   1562篇
  2003年   1405篇
  2002年   1166篇
  2001年   945篇
  2000年   720篇
  1999年   545篇
  1998年   474篇
  1997年   481篇
  1996年   411篇
  1995年   353篇
  1994年   290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51.
患者,男39岁,因“反复腰部疼痛十年余”以“双肾多发性结石”于2005年2月16日收住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腹未检出异常。双肾区有压叩痛。入院B超检查提示:双肾多发性结石,双输尿管上段扩张并右肾中等量积水。KUB、IVP提示:双肾多发性结石,以右侧为多,左肾盂口处阳性结石影,双肾显影功能迟缓,双肾盂、肾盏扩张积水。肾功能:BUN4.07mmol/L,Cr89.4μmol/L。胸片、肝功、心电图等正常。入院后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证。于2005年2月23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肾结石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术中采用C臂X线机定位,选择穿刺点及方向为中盏。从输尿管导管注入泛影葡胺,看清集合系统情况后进行穿刺,穿刺顺利。见尿液流出后,留置斑马导丝,并用筋膜扩张器进行扩张,扩至6F时留操作鞘,建立经皮肾通道。用输尿管镜从操作鞘内进入肾集合系统,见肾盂口有1枚结石,下盏2枚,上盏1枚。用气压碎石针分别击碎结石,取出碎石,术中无出血,手术顺利。退镜后从操作鞘放入肾造瘘管,退出操作鞘,术毕安返病房。  相似文献   
52.
反复误诊为肺结核的支气管乳头状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海坚  邓春  黄文杰 《广东医学》2006,27(6):912-912
患者,男,59岁.因反复寒颤、发热5年余,再发5 d于2005年11月29日入院.患者5年来反复出现畏寒、发热、咳嗽、咳痰,经治疗后症状可缓解.5 d前再次出现上症.当地医院胸片检查示:右上肺大片状高密度阴影,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2000年来曾多次诊断“肺结核”,予以正规抗结核治疗.入院体查:生命体征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上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辅助检查:胸部CT(2005年6月9日):右上叶前段、后段可见大片实变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右肺门、纵隔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53.
各种病变引起的食管贲门良恶性狭窄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它使患者不能正常进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可导致营养缺乏,全身衰竭死亡,内镜下置支架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内镜诊疗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食管贲门狭窄患者的治疗,总结我院于2001年5月至2004年5月对38例晚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CD4+细胞在(口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中的变化及肠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健康昆明小鼠24只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以(口恶)唑酮灌肠造模).造模3 d后全部处死,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脾脏单个核细胞(SMC)和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进行细胞培养,并利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流式检测法测定Th1/Th2比例.结果培养48 h后,模型组的LPMC中Th1细胞百分比和Th2细胞百分比均比正常组明显上升(P<0.01),Th1/Th2比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培养96h后,模型组的LPMC中Th1细胞百分比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2细胞百分比较正常组明显上升(P<0.01),Th1/Th2比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而2组的PBMC和SMC相比Th1、Th2细胞百分比和Th1/Th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是一种Th2亚群占优势的肠黏膜局部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55.
王自平教授系河南省名老中医 ,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四十余年 ,善于融汇古今 ,其治学严谨 ,医学精湛 ,临床经验丰富 ,余跟师学习期间 ,受益颇深 ,兹举妇科验案 2例 ,以共同道参考。1 闭经  王某 ,女 ,2 2岁 ,学生 ,2 0 0 0年 4月 9日初诊。体质瘦弱 ,平素月经 16 2~ 330~ 32 天 ,经量少 ,色淡 ,伴痛经 ,半年前月经周期逐渐延后经量逐渐减少 ,1天即净。曾服乌鸡白凤丸 ,治疗效果不佳。就诊时已闭经 4个月 ,面色不华 ,神疲倦怠 ,心悸失眠 ,带下量少 ,舌质淡苔薄白 ,脉细而无力。B超示子宫附件无异常 ,综观脉证本病属于脾肾亏虚 ,冲…  相似文献   
56.
1998——— 2 0 0 1年我科对收治的 34例小血肿量 (<30ML)但明显偏瘫、失语、颅内压增高症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了超早期手术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2例 ,女 12例 :年龄 4 5———76岁平均年龄 5 6岁。其中 2 8例曾有高血压病史 :2 8例于夜间发病 ,6例白天发病 :34例均于发病后 4小时内来诊 (19例于发病后 2小时内来诊 )。入院时主要症状 :偏瘫 31例、失语 12例、34例均有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症状。入院时意识状况 :清醒 13例 ,嗜睡 12例 ,浅昏迷 6例 ,深昏迷 3例 ;2 5例发病前有剧烈活动 ,情绪变化 ,…  相似文献   
57.
本文试用一段约10cm长带系膜的游离空肠,在腹壁与胆道之间建立一条潜在的永久性通道,为术后胆石病复发时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本组81例病人中11例(13.58%)因术后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再住院,全部经此通道做经皮穿刺胆道引流。避免了急诊手术。17例(20.99%)术后残余(或复发)结石中的16例,经游离空肠通道(以下简称通道)取石治愈,治愈率94.12%,避免了经腹胆道再手术。1例经通道取石失败,改做经腹胆道再手术取石,占本组需再手术取石的5.88%,为全组病人的1.23%(1/81)。本术式在肝门胆管狭窄切开成形后亦可完成空肠内引流而与各种形式胆肠内引流的主要区别在于不改变胆道解剖与生理,因此,成功地避免了逆行性胆道感染、消化性溃疡和盲端综台征等重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58.
肝癌外科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信达 《外科》1997,2(3):125-127
  相似文献   
59.
本组共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32~74岁,平均49.7岁。临床诊断:壶腹癌8例,胆管下端癌7例,十二指肠癌2例,胰头癌5例。施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例,非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手术方法:本组均按Child法进行消化道重建。均经小肠系膜根部后方十二指肠水平段切除后坠道提取空脑进行胰腺空肠套人式吻合,套入深度2cm。胰空肠后壁吻合3层.保证空肠壁与胰腺紧密贴合.不留腔隙。选择一根约30cm长的细硅胶管,与胰管口径匹配.该管一端剪2~3个侧孔,插入胰管  相似文献   
60.
国外不少学者对龈下菌斑和细菌的种类、分布以及致病性部进行了研究,发现口腔厌氧菌感染率高,如牙周脓肿患者,其牙周袋厌氧菌感染率可高达80%~100%。甲砂唑自1972年由 Tally 等首次报告用其治疗全身性厌氧菌感染获得良好效果后,目前已广泛用于口腔厌氧菌感染的治疗。我们研制的甲硝唑含漱剂选用有助于药物附着和渗透的辅料,向病区直接给药,在较短时间内,使病区药物达到有效浓度,并迅速将致病菌杀灭,达到疗效快,治疗周期短,在临床上获得了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