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359篇
内科学   202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90篇
特种医学   96篇
外科学   218篇
综合类   537篇
预防医学   13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68篇
中国医学   97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每次走进3号病房,总会被床头桌上那束美丽的百合花所吸引,那洁白的花瓣,嫩绿的叶子,不时散发出默默的幽香,宛如一位文静优雅的花仙子,让人心旷神怡。那是一束纸做的百合花,如若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它竟是出自一位30多岁的小伙子之手。这是一位来自  相似文献   
72.
会诊中心讨论分析病史及辅助检查见本刊2012年第38卷8期。会诊专家分析:魏岗之、康德瑄、杨秉贤教授:右下肢麻木、无力20余年,左下肢麻木、无力8年,排尿困难2年。神经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林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模式,早期护理干预组则制定一对一护理方案,早期开展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负性情绪的影响。结果早期护理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5%)低于常规护理组(17.5%),SAS、SD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的双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改善负性情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患者男,49岁.因进行性四肢无力2个月于2006年10月21日首诊并人住我院神经科.查体:言语含糊,眼睑无下垂,颈无抵抗,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双下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肌力Ⅴ级;双上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双下肢运动疗法对瘫痪患者护理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100例脑血管疾病导致瘫痪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行双下肢运动疗法,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肌间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16.0%,肌间血栓发生率24.0%明显低于对照组44.0%,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瘫痪患者护理中运用双下肢运动疗法很好的减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血液微循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患者男,38岁,农民,因发热,头痛,腰痛6d,恶心,无尿3d于2001年11月13日入院,入院时体检:体温37.0℃,血压150/90mm Hg(1mmHg=0.133kPa)。意识清,精神不振,双眼球结膜充血,水肿,颜面,颈,胸部皮肤潮红,胸部及腋下可见散在出血点,压之不褪色,双肾区叩击痛(+),双下肢可凹性水肿。  相似文献   
77.
患者,女,32岁,因妊娠38周全身浮肿3月反复抽搐伴昏迷4 d入院,患者在妊娠24周后出现双下肢浮肿并进行性加重,未予重视,4 d前出现头痛抽搐并昏迷,在当地县医院查BP 170/115 mmHg,尿蛋白( ),给予硫酸镁、甘露醇及速尿等治疗,于当日急诊剖腹产.术中出血约200 ml,无低血压现象.  相似文献   
78.
1 病例资料 男,74岁。因双下肢颤抖3月余,逐渐加重就诊。自述3月前无任何原因出现双下肢轻颤,未予理会,后颤抖逐渐明显,伴酸痛感。查体:神清,无突眼,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阴性,双上肢无震颤,各项常规检验均无异常。站立时双下肢可见明显颤抖,未见红肿,畸形等。病史中食欲、二便、睡眠、性格无变化。去某医院就诊,疑似“神经病变”,予以酮洛芬、维生素B1、维生素B6口服,无效。  相似文献   
79.
患者 ,女性 ,47岁 ,因乏力、消瘦、上腹不适 7个月 ,双下肢疼痛 7天入院。 7个月前于我科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 ,Ph′染色体阳性。给予DA (柔红霉素、阿糖胞苷 )方案加干扰素化疗 ( 30 0万U/隔日× 2个月 ) ,两个疗程后达部分缓解后出院 ,未定期化疗 ,自行口服羟基脲 ( 0 .5 g/d)维持白细胞在 10 .0× 10 9/L左右。 7天前乏力、上腹不适加重 ,双下肢疼痛伴发热而入院 ,查体 :T 38.5 0℃ ,胸骨压痛明显 ,肝肋下 3cm ,脾肋下 6cm ,双下肢皮肤、肌肉明显触痛 ,内外踝及足背指凹性水肿 ,左小腿内侧沿静脉走行处皮肤发…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脊髓拴系松解术对脂肪脊髓脊膜膨出患儿下肢及膀胱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患儿1508例,其中脂肪脊髓脊膜膨出患儿150例,符合手术指征患儿130例; 采用脊髓拴系松解术对患儿进行治疗,按照手术时间分为术前、术后2组; 比较2组患儿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尿动力学参数水平; 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 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 比较2组患儿膀胱功能、双下肢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患儿逼尿肌漏尿点压(Detrusor leak point pressure,DLPP)、膀胱顺应性(Bladder compliance,BC)、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Maximum cystometric capacity,MCC)升高(P<0.05); 术后血清ACTH,Cor,MDA,hs-CRP,IL-8水平略高于术前(P<0.05); 患儿术后膀胱功能、双下肢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脊髓拴系松解术治疗TCS患儿其中显效87例、有效3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92%。结论 使用脊髓拴系松解术对TCS患儿进行治疗,避免了对患儿造成的不必要的影响,患儿膀胱功能、双下肢功能恢复良好,且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较轻,安全性、有效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