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导论》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陈士林、肖培根教授主编,分为10章,共80万字。本书系统介绍了我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内容包括中药资源调查、中药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中药资源野生抚育与引种驯化、栽培药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2.
目的:明确道地产区八角茴香的主要生态因子,分析八角茴香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并分级区划,为八角茴香种植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和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以实地调查采样点、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为基础,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Ⅱ>(TCMGIS-Ⅱ)获得八角茴香生态因子,以此为依据对八角茴香在全国的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分析获得了八角茴香道地产区主要生态因子:≥10℃积温6047.4~7998.6℃;1月均温11.5~13.6℃;1月最低气温7.2℃;7月均温24.4~28.4℃;7月最高气温32.8℃;年降水量1447~1608mm;年日照时数1499~1649h;相对湿度77.8%~80.7%;年均气温23.5~26.2℃;土壤以赤红壤为主.结果表明,八角茴香最适宜区(相似系数95%~100%)主要位于广西、广东、福建和云南共198个县市,面积达164761.8km2;适宜区(相似系数90%~95%),面积达73195.8km2,其中云南省面积最大,为26278.6km2,其次为海南省(面积13644.5km2).并对八角茴香生态适宜区进行了生产等级区划(最适宜区和适宜区).结论:利用TCMGIS-Ⅱ技术对八角茴香的产地适宜性分析是对中药生产数值区划新的有益尝试,是将数值化定量评价引入整个传统植物区划研究领域的示范研究,为八角茴香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3.
目的为保护和开发利用莆田市中药资源、制定中药产业规划、提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依据。方法在中药资源普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莆田市地产、地道中药资源及其产业化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提出莆田市中药资源区域划分。结果莆田市中药资源区划为2个一级区和6个二级区。结论莆田市中药资源区划将对提高莆田市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海西药博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4.
《中国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陈士林研究员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该书由"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中国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首次将地理信息空间技术与中药栽培学、中药资源学等学科有机融  相似文献   
85.
目的 为适应云南省丽江云木香产业化的发展和云木香GAP标准的实施,进行优质云木香基地生态区划和布局研究.方法 通过对云木香生长所需的光照、温度、水分、土壤条件及海拔进行综合考察分析,确定云木香生态区划和布局.结果 丽江云木香种植适宜区海拔为2 700 m~3 100 m,年均温7.2℃~12.0℃,最冷月均温-1.1℃...  相似文献   
86.
我国地黄人工种植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地黄的生态适宜性区划,为地黄人工种植基地选取和优质工业原料收购区域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以全国740个气象站点、1971—2001年的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模板模式”,应用相似度分析、德尔菲法和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地黄种植气候适宜性等级划分;以气候适宜性等级划分结果和中国土壤图栅格数据为基础,应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叠加和空间计算,进行地黄的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地黄最适宜区主要集中在河南北部,以及与河南北部接壤的山西、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和安徽北部地区。新疆以及甘肃的部分地区也有适宜地黄栽培的气候条件。结论应用空间分析技术,从气候和土壤两个方面,进行地黄的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可以为地黄人工种植基地选取和优质工业原料收购区域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基于防己主要活性成分,研究防己品质区划及环境影响因素,为防己优质产区的确定和影响含量的主导环境因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防己主要活性成分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及产地环境因子,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PLS),主成分分析(PCA)研究防己品质区划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防己诺林碱含量与土壤pH,年均温呈较强正相关,与纬度呈较强负相关;粉防己碱含量与土壤pH呈较强正相关,与经度和年降雨量呈较强负相关;总含量与土壤pH,年均温呈较强正相关,与年降雨量及经度和纬度呈较强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针对品质形成,50个产区可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广东始兴县、安徽歙县、福建松溪县、广东南雄市、湖南湘乡市防己主成分含量得分较高,为品质形成较佳区域。结论:土壤pH,年均温,年降雨量,经度和纬度为影响防己药材主要活性成分的主导环境因子。品质较优防己生产区为广东始兴县、安徽歙县、福建松溪县、广东南雄市、湖南湘乡市。  相似文献   
88.
《中国药房》2020,(3):321-324
目的:对定西市蒙古黄芪进行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方法:以定西市1 001批蒙古黄芪为考察样本(以每个有蒙古黄芪栽培的自然村为采集单位进行样本采集),从定西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中获取其经、纬度信息,并从《中药资源空间信息网格数据库》中获取其55项环境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信息。结合经、纬度信息和环境生态因子信息,以75%样本为训练集建立最大熵模型(MaxEnt模型),筛选出主要生态因子,并以另外25%样本为验证集进行模型验证。随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蒙古黄芪的适宜生长区进行划分。结果:建立的MaxEnt模型预测效果良好(训练集和验证集样本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0.968)。共筛选出海拔、降水量、温度等8个主要生态因子(贡献率总和为98.90%);结合分析系统发现,海拔在1 800~2 650 m、4月降水量在25~50 mm、最冷月最低温在-16~-8℃、最湿月降水量在95~110 mm、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在70~80、12月平均气温在-6~-3 v、10月降水量在30~50 mm、12月降水量在0~10 mm为定西市蒙古黄芪适宜生长的环境参数。结合ArcGIS分析结果,在定西市境内蒙古黄芪普遍适宜生长;在临洮县西北部、安定区北部、通渭县南部、陇西县南部少量地区、岷县南部少量地区以及渭源县、漳县、岷县交界处不适宜生长。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考察符合,可为定西市蒙古黄芪的种植区域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白术中白术内酯类成分含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对白术在全国主产区5省份的气候适宜性进行区划研究,为开展白术种植的合理区域选取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对全国5省份40个产地白术实地采样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不同气候因子条件下白术内酯类成分含量的变异,及各气候因子对白术内酯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并应用空间技术,依据白术内酯类成分含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基于气候因子的白术生态适宜性区划。最适宜白术内酯类成分积累的气候条件为:最湿月降水量(220~230 mm)、最暖季平均温(25℃以下)、最干季平均温(大于10℃)。  相似文献   
90.
通过统计学上的K-均值聚类法对当归在甘肃省临夏州的适生种植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以避免因不当引种带来的损失,并借此来说明统计学方法在农业区划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