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2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780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15篇
  3篇
中国医学   246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万贵 《陕西中医》1993,14(5):196-196
采用中药(黄药子、海浮石、浙贝、昆布、海藻、黄芪等)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34例,总有效率达100%,临床观察表明本方有改善症状、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和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1 对药并用 力举效彰 痹证由于病因复杂,主要病机是邪气闭阻经络关节,气血闭阻不通所致,所以治疗须兼顾,用药须注意灵活配伍。在临床治疗中,笔者常选用对药配伍,针对不同证型选用不同对药组方,往往一个方剂中出现几组对药,彼此相辅相成,收效迅速。  相似文献   
23.
24.
郁证多因情志怫郁、气机郁滞所引起,其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外感六淫、内伤情志及饮食痰浊积滞等。笔者辨证分型治疗本病效如桴鼓,现简述如下。一、痰热阻滞型郁之为病,多处可见。若郁邪在上影响机体头部者,有偏气、血、痰、热、湿及相互错杂的不同,有新郁发病者,有郁久发病者,其症状表现有轻重、缓急不等。 [病例一]张××,男,57岁。1991年5月17日就诊。 7天前突然头晕,左侧偏瘫半天,送某医院住院治疗7天,病情  相似文献   
25.
资料与方法 笔者从1994~2005年问共治用“冬病夏治”法诊治慢性咳嗽患者65例,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26~70岁。病程5~10年。均表现为长期反复咳嗽、气喘、气短、有痰或无痰等。均在冬春季节发病或加重,大多经住院好转,在夏季处于稳定期。符合慢性咳嗽的特点。西医诊断为慢支、肺心病、支气管哮喘等。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祛痰活血解毒方对2型糖尿病(NIDDM)胰岛素抵抗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制备NIDDM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观察用药后血脂的变化.结果:祛痰活血解毒方能明显降低TC、TG、LDL-C,明显升高HDL-C.结论:祛痰活血解毒方能改善NIDDM胰岛素抵抗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27.
郑春良 《新中医》2005,37(7):35-36
目的:观察祛痰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3例。对照组以血塞通注射液及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祛痰通络方(药物组成:胆南星、地龙、白花蛇、天竺黄、瓜蒌、远志、蜈蚣、全蝎)治疗。2周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65.08%,对照组44.44%,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祛痰通络方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8.
健脾化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点,临床上多出现烦渴、多饮、多尿、多食、疲乏、消瘦等症状,有典型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内热证候,中医在辨证治疗时,将其归属于"消渴"范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作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依据此进行辨证论治,并以滋阴清热作为基本治疗原则,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9.
李飞  柴瑞霁 《山西中医》1989,5(1):49-52
祛痰方剂是以祛(化)痰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或消解痰饮的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痰病的范围甚广,病情变化亦颇复杂。祛痰方剂根据其病证特点及药性的温燥、凉润的不同,主要分为温燥化痰和清润化痰两类。本文对于具有代表性的祛痰方剂进行了研究,探讨其配伍理论和配伍的主要方法。一、温燥化痰温燥化痰的方剂,适用于寒痰或湿痰的病证。一般来说,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寒湿之痰,由于脾虚湿胜,湿聚成痰,肾虚则水泛为痰,故寒湿之痰和脏腑的关系,与脾肾至为密切。温燥化痰方剂的组成,常以半夏、南星、白芥子、  相似文献   
30.
本文报道以清肺祛痰法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45例(治疗组),与单纯用西医治疗30例(对照组),对比,结果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祛痰中药优于西药。作者认为痰热壅肺是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主要病理基础,清化热痰为其治疗和防止恶化之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