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63篇
  免费   6276篇
  国内免费   3541篇
耳鼻咽喉   1262篇
儿科学   524篇
妇产科学   1103篇
基础医学   4792篇
口腔科学   1703篇
临床医学   13064篇
内科学   7514篇
皮肤病学   517篇
神经病学   2019篇
特种医学   42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81篇
外科学   11178篇
综合类   28894篇
预防医学   6085篇
眼科学   2006篇
药学   10914篇
  148篇
中国医学   5432篇
肿瘤学   12725篇
  2024年   777篇
  2023年   2916篇
  2022年   2477篇
  2021年   3001篇
  2020年   2721篇
  2019年   2799篇
  2018年   1477篇
  2017年   2344篇
  2016年   2735篇
  2015年   3146篇
  2014年   4801篇
  2013年   4574篇
  2012年   6167篇
  2011年   6380篇
  2010年   6088篇
  2009年   6104篇
  2008年   7315篇
  2007年   6432篇
  2006年   6006篇
  2005年   6888篇
  2004年   4678篇
  2003年   4207篇
  2002年   3412篇
  2001年   3120篇
  2000年   2597篇
  1999年   1990篇
  1998年   1789篇
  1997年   1595篇
  1996年   1339篇
  1995年   1020篇
  1994年   855篇
  1993年   518篇
  1992年   449篇
  1991年   407篇
  1990年   320篇
  1989年   330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98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CDl47分子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糖蛋白,参与机体多种生理过程。CDl47已被证实在多种体内外肿瘤细胞中表达增加,其与肿瘤发展的关系是目前肿瘤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认为CDl47能刺激肿瘤细胞周围的纤维母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从而促进肿瘤的浸润、转移。现综述CDl47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肿瘤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2.
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道宏  吴本俨  王孟薇  宋志刚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10):936-936,938,940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术后复发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83-2005年间发现的早期胃癌308例,其中245例术后进行了随访,对可能影响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30例出现胃癌复发(中位时间28个月),1、3、5、7、10、15年复发率分别为5.49%、8.44%、11.27%、14.83%、16.39%、37.79%。黏膜内癌复发13例(中位时间24个月),1、3、5、7、10、15年复发率分别为4.23%、6.68%、7.75%、9.34%、9.34%、28.24%。黏膜下癌复发17例(中位时间31个月),1、3、5、7、10、15年复发率分别为7.39%、11.14%、16.54%、24.49%、29.69%、64.85%。Cox回归分析提示浸润黏膜下层(P-O.044,OR-2.172)增加术后肿瘤复发危险,癌周黏膜明显肠化(p-0.047,0R-0.460)者术后肿瘤复发较少。30例复发者中23例(76.7%)无根治手术指征,未再次手术治疗;7例(23.3%)有再次根治手术指征,其中4例再次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3例为残胃早期胃癌,无淋巴结转移,1例为残胃进展期胃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已无瘤存活28个月),另3例因身体原因未再手术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癌周黏膜明显肠化(P-0.016,OR=17.000)为有再次根治手术指征的独立影响因子。86.7%(26/30)的复发患者至少每1~2年进行一次包括胃镜检查方式在内的复查。结论早期胃癌累及黏膜下层者术后更易出现复发;癌周明显肠化者术后复发较少,即使出现复发,也有再次进行根治手术的可能;每1~2年进行一次复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残胃再发癌,但对提高复发转移者再次根治手术机会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993.
994.
弥漫性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肿瘤性疾病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杀手之一,其中的肺癌更是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谈癌色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癌症的恐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仍然是保证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最佳手段,近30余年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了CT在肺癌的筛查、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及预后中的重要作用。通常肺部肿瘤以单发病灶为多,肺癌肺转移或其它部位恶性肿瘤肺转移时可见多发病灶甚至弥漫性(广泛性)病灶。单发性肺肿瘤常被  相似文献   
995.
肿瘤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已成为可以和手术、放疗并列治疗肿瘤的三个主要手段之一。为了使患者减轻在化疗过程中带来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顺利渡过化疗期,予以化疗前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加强化疗中静脉用药和用药后所引起毒副反应的护理;化疗后出院指导;从而给患者一个全面化疗护理。  相似文献   
996.
肺癌在我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80%的肺癌患者在诊断后的1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平均为14%,与分期密切相关(Ⅰ期,60%~80%;Ⅱ期,25%~50%;Ⅲ期,10%~40%;Ⅲ、Ⅳ期,〈5%)。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及准确分期对其治疗和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CT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无创性肺癌分期方法,单纯以淋巴结大小和肺外解剖结构的异常与否作为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以及远隔转移的标准。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tron emmition tomography,PET)的出现,以其提供病变的代谢及病理生理学信息弥补了CT仅能提供病变形态学信息的缺憾,提高了肺癌无创性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7.
PET/CT显像在探测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PET/CT在探测和诊断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卵巢癌术后患者全身或局部PET/CT显像结果。临床随访时间3~20个月。确诊依据为手术病理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诊。结果54例中41例有肿瘤复发、转移,13例无肿瘤复发。PET/CT诊断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90.2%,特异性为84.6%。与PET/CT显像前的CT、B超检查结果比较,9例腹腔及盆腔常规CT和(或)B超检查阴性者,PET/CT显像于腹腔及盆腔发现1处或多处隐匿性恶性肿瘤病灶,31.7%的患者PET/CT显像发现多处病灶且提示肿瘤广泛转移,从而改变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转移灶的分布以腹腔和盆腔为主,远处转移较少。19例患者糖类抗原(CA)125升高,PET/CT显像阳性率为89.4%。结论PET/CT显像能灵敏、准确地检出卵巢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病灶,使分期更准确、更全面。  相似文献   
998.
我科于2003年1月-2003年12月的4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分别给予川芎嗪和降纤酶及常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全部患者共80例,均为住院病人,均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  相似文献   
999.
<正>巨细胞动脉炎,又称为颞动脉炎,是一种系统性和肉芽肿性动脉炎。它主要侵犯大中动脉,以颅动脉多见,尤其是颞动脉。此病好发于老年人,国外报道95%以上的病人年龄均在50岁以上。头痛,颞动脉异常,视力异常,发烧和体重减轻是最常见的初始症状。该病发病机制不明。据报道,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DR4)与该疾病可能有关。目前主要认为免疫机制参与了巨细胞动脉炎的发生发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一、导言 由于公共卫生之普及和优质抗菌药物之应用而好似已获控制的感染病,如今重又呈现了威胁。特别是SARS的世界性暴发及其医疗机构内传播扩展又引起了医疗卫生工作者的恐慌甚至恐惧,逐使人们对于感染病必须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