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92篇
  免费   3597篇
  国内免费   2827篇
耳鼻咽喉   90篇
儿科学   410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1597篇
口腔科学   110篇
临床医学   14805篇
内科学   19236篇
皮肤病学   119篇
神经病学   2090篇
特种医学   37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1篇
外科学   2387篇
综合类   23206篇
预防医学   3478篇
眼科学   105篇
药学   9198篇
  185篇
中国医学   4062篇
肿瘤学   80篇
  2024年   475篇
  2023年   1840篇
  2022年   1437篇
  2021年   1926篇
  2020年   2074篇
  2019年   2006篇
  2018年   969篇
  2017年   1754篇
  2016年   1999篇
  2015年   2327篇
  2014年   4084篇
  2013年   4163篇
  2012年   5183篇
  2011年   5767篇
  2010年   5528篇
  2009年   5613篇
  2008年   5830篇
  2007年   5188篇
  2006年   5143篇
  2005年   4450篇
  2004年   3548篇
  2003年   2968篇
  2002年   2445篇
  2001年   1839篇
  2000年   1255篇
  1999年   927篇
  1998年   855篇
  1997年   740篇
  1996年   608篇
  1995年   465篇
  1994年   370篇
  1993年   265篇
  1992年   238篇
  1991年   189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87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分别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26例,分为两组。均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别予以低分子量肝素及普通肝素,分析组间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 <0.05);观察组治疗后ACT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PCT、CRP、Hcy及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稍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分别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及普通肝素均可获得一定的临床疗效,而接受低分子量肝素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中药五苓散加减联合前列地尔预防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前列地尔及水化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五苓散煎剂口服。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分别比较两组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肾功能包括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的情况,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 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治疗后24 h,两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72 h,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1例,发生率为2%(1/50);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7例,发生率为14%(7/50),经统计分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发生肝酶异常2例、腹痛1例、恶心1例,共5例;对照组研究组发生肝酶异常5例、腹泻2例、腹痛8例、恶心3例,总共14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中应用五苓散加减联合前列地尔对可以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之后患者肾功能起到较为理想的保护作用,能有效预防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病,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室重塑与B型钠利尿肽(BNP)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和血浆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中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VEF指标水平要明显较对照组患者高,LEDV、LESV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更低;研究组患者入院第3日、入院第7日的血浆BNP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重塑可得到有效缓解,血浆BNP表达亦有所减少,所收获临床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索当归四逆汤辅助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除了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外,同时给予当归四逆汤进行辅助治疗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时间、血脂水平以及心脏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疗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1/30),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缺血性ST—T改变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均<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缺血性ST-T改变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相对于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比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中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心排血量(CO)、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实验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辅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良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6.
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人数已超过100万!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导致部分心肌因为持久性的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对于生命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心肌梗死有着发病突然的特点,因此对其应该秉承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对心脏功能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7.
目的在中老年人群中评估碳酸饮料饮用频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人群来自"天津人群慢性炎症与健康促进队列(TCLSIH)"研究。碳酸饮料饮用频率通过信效度验证的问卷调查得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增厚与颈动脉斑块采用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碳酸饮料饮用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结果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碳酸饮料不同饮用频率组人群IMT的比值比(95%置信区间)在男性人群中为1.00,0.89(0.62, 1..28),0.97 (0.65, 1.43)(趋势性P0.05);在女性人群中为1.00,0.59 (0.26,1.24),0.83 (0.41, 1.60)(趋势性P0.05);碳酸饮料不同饮用频率组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比值比(95%置信区间)在男性人群中为1.00,0.86 (0.58, 1.25),0.86 (0.56, 1.29)(趋势性P0.05);在女性人群中为1.00,0.94 (0.47, 1.77),2.20 (1.21,3.91)(趋势性P 0.05)。结论该研究表明在中老年女性人群中,过高的碳酸饮料饮用频率(≥每周1杯)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营养学报,2019,41(2):122-128]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MS)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方法取病程5年以上与病程5年内MS患者组,并设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分析对比各组患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结果病程5年内MS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颈动脉B超斑块检出率高于健康人群组和疾病对照组,病程5年以上MS组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B超斑块检出率高于病程5年内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患者较其他人群更易患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49.
<正>《神经流行病学》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洪震、丁玎、江澄川教授主编,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介绍了国外近年来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的经典方法和学术进展,以及中国神经流行病学的发展和主要研究成果。该书含方法学和各论2篇共11章。除科研设计和数据统计分析外,着重介绍了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