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10篇
  免费   2055篇
  国内免费   768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89篇
基础医学   675篇
口腔科学   1743篇
临床医学   5941篇
内科学   4860篇
皮肤病学   95篇
神经病学   168篇
特种医学   9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篇
外科学   1022篇
综合类   15275篇
预防医学   3847篇
眼科学   153篇
药学   8094篇
  79篇
中国医学   10723篇
肿瘤学   255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1099篇
  2022年   992篇
  2021年   1200篇
  2020年   1466篇
  2019年   1108篇
  2018年   616篇
  2017年   886篇
  2016年   896篇
  2015年   1110篇
  2014年   2286篇
  2013年   2210篇
  2012年   3158篇
  2011年   3594篇
  2010年   3455篇
  2009年   2983篇
  2008年   2965篇
  2007年   2847篇
  2006年   2579篇
  2005年   2902篇
  2004年   2590篇
  2003年   2443篇
  2002年   2101篇
  2001年   1833篇
  2000年   1415篇
  1999年   1051篇
  1998年   839篇
  1997年   724篇
  1996年   658篇
  1995年   510篇
  1994年   466篇
  1993年   230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66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分析磷酸肌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2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脂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胆固醇酯、甘油三酯、BN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LVEF、HR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显著提高疗效,调节血脂,改善心功能,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本院健康体检老年人500名,根据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评定其衰弱情况,将评分≥5分对象纳入衰弱组,将评分<5分对象纳入无衰弱组,分析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率以及影响老年人衰弱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00名合格样本,共有131例老年人符合衰弱标准,衰弱发生率为26.2%;性别、是否饮酒、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发生衰弱症状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5岁、离异或丧偶婚姻状态、空巢老人、体质量指数(BMI)异常、吸烟史、抑郁症状、睡眠障碍老年人衰弱比率高于其他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离异或丧偶婚姻状态、空巢老人、BMI异常、吸烟史、抑郁症状、睡眠障碍是影响老年人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筛查老年人衰弱的相关影响因素对于开展衰弱高危人群的早期预防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延缓老年人衰弱进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以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模式施护,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循证护理。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评价生命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率为99.29%,高于对照组的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Q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免疫功能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从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中选取,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及循证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神经、生活质量及语言功能,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Fugl-Meyer、ABC法、Barthel评分、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血清hs-CRP、IL-6、TNF-α、外周血CD8+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恢复语言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效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陈莹  邹丽贞  钟仲鸿  邓志敏 《新中医》2019,51(1):220-222
目的:观察八味黄连跌打水联合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收治的156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78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八味黄连跌打水外敷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关节活动度(ROM)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临床疗效,并对观察组进行辨证分型,观察各证型疗效。结果: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8.7%,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ROM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八味黄连跌打水联合手法治疗对湿热型肩周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其他证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八味黄连跌打水联合手法治疗肩周炎能提高临床疗效,对湿热型肩周炎患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放松训练护理干预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1例患者,其中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放松训练护理组为观察组,进行为期12周的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TC、SBP、DBP)改善情况和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和各项指标对比中,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护理具有较好应用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垂黄清脉冲剂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热毒痰瘀证)患者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 本试验研究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法,选取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热毒痰瘀证)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6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试验组加服垂黄清脉冲剂,疗程为3个月。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并采集血清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NF-κB、IL-6、ICAM-1、VCAM-1、ET-1、NO浓度水平进行对比,用SPSS22.0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Gensini积分、血清中TNF-α、NF-κB、IL-6、ICAM-1、VCAM-1、ET-1浓度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NO浓度水平显著升高(P < 0.05,P < 0.01),其中试验组显著程度尤为明显(P < 0.01)。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Gensini积分、血清中TNF-α、NF-κB、IL-6、ICAM-1、VCAM-1、ET-1浓度水平降低,NO浓度水平升高趋势更明显(P < 0.01)。结论 垂黄清脉冲剂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热毒痰瘀证)在改善患者症状;改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通过降低炎症标志物TNF-α、NF-κB、IL-6、ICAM-1、VCAM-1的水平,减小ET-1/NO比值,从而对NF-κB信号通路进行部分调控,以有效抑制或截断血管内皮的炎症级联反应过程,清除炎症损伤因素以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肯定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自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以来,国内迅速播散,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极大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党中央和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亲自决策,亲自指挥,要求对疫情依法科学有序联防联控,全国上下,全民动员,众志成城,积极投入到这场战"疫"之中。该病传染性极强,重症患者较多,死亡患者剧增,早诊断是关键。核酸检测属于病原微生物检测,是早诊之金标准,直接影响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整体实施。采取核酸检测和影像学肺炎检查相结合、中西医救治并重的综合防控措施,终于促使湖北及武汉疫情达到了可控状态,其他省市疫情取得了个体化战果。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是患者临床治愈标准的主要部分,只有核酸检测阴性才能出院,继续进行为期2周的出院后康复隔离观察,但有些患者出院后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即所谓的"复阳"现象。本文从理论、文献、临床的多维度对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转阴-复阳现象进行了科学分析,对复阳的可能原因及是否具有传染性提出来客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