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2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290篇
耳鼻咽喉   787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733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1186篇
内科学   678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3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479篇
综合类   2600篇
预防医学   380篇
眼科学   134篇
药学   829篇
  11篇
中国医学   1716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521篇
  2004年   541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427篇
  2001年   441篇
  2000年   389篇
  1999年   441篇
  1998年   410篇
  1997年   481篇
  1996年   492篇
  1995年   397篇
  1994年   376篇
  1993年   274篇
  1992年   289篇
  1991年   222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突发性耳聋甲皱微循环改变及针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患甲皱微循环改变及针刺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突发性耳聋患针刺前后甲皱微循环进行记录。结果:突聋患甲皱微循环明显异常,针刺后患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突聋甲皱微循环状态,提示针刺治疗突聋的机制可能与患外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02.
《微循环学杂志》2006,16(2):F0003-F0003
<正>为了促进血栓/止血与微循环基础及应用研究进展和成果的交流;提高对血小板、凝血因子、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通路和微循环变化在血管内皮功能、微血管平滑肌增殖、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相互作用的认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血栓性、出血性疾病和微循环障碍临床诊断、治疗和实验室检测理论培训;探讨基因检查和治疗出血性/血栓性疾病的应用进展。《微循环学杂志》编辑部与湖北省微循环学会于2006年3月22日至25日在我国云南省昆明市共同举办了“全国血栓/止血与微循环学术会议”,两天的正式会议开得很紧凑,也很有收获,顺利达成预期目标。 来自北京、上海、天津、云南、广东、吉林、辽宁、山东、新疆、内蒙、江苏、安徽、海南、湖北等省、市、自治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以及大型企业职工医院共8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学术活动以专家专题报告为主、其间穿插互动讨论和论文交流,形式活泼,讨论热烈,效果很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长耿教授、上海瑞金医院王鸿利终身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曾昭炜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刘声远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俊堂教授等血栓/止血与微循环研究的知名专家,应邀出席会议并为大会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阮长耿院士“血小板粘附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主报告从细胞和分子水平阐述了血小板粘附的主要关联因素(血流切应力、红细胞数、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受体和内皮下配体),并介绍了临床相关疾病(vWD、BSS)和实验室检查的研究进展。王鸿利教授“血栓与止血检测进展”专题报告介绍了目前临床有待开展的血栓/止血新指标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如血小板微颗粒检测;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活性检测;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检测;抗体芯片技术;植入前单细胞基因诊断技术等。曾昭炜教授“血栓与微循环中流动的白色微栓”专题报告阐述了微血栓形成的条  相似文献   
103.
创伤输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创伤大多数伤情严重,失血量大。早期输血是救治危重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失血性休克患者,尽快输血,改善组织微循环,可取得理想的救治效果。Schulman等报告美国每年创伤患者的数量庞大,仅1996年就有173900人死于创伤,2782400人因创伤而入院接受治疗,他们当中15%入院时即处于休克状态,为挽救其生命就需要输血。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创伤患者逐年增多,输血在创伤救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内有关创伤输血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笔者对创伤患者输血相关的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4.
观察了急性实验性腹膜炎家兔致炎前后肠系膜的微循环变化,发现致炎后12h,小肠系膜微血管明显破坏、出血、数目减少,毛细血管内径变化不明显,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轻微下降,但单位组织的毛细血管总血流量明显下降,白细胞游出明显增多。表明炎症后期的微循环变化以微血管破坏、炎症局部组织灌流量减少及白细胞游出为主。  相似文献   
105.
御制平安丹治疗晕动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御制平安丹(下称平安丹)治疗晕动病(运动病)343例,观察结果表明,平安丹服后有效率为92.8%,优于乘晕宁和人丹组(P<0.05~0.01)。平安丹可影响猫前庭感受器,抑制旋转后眼震,起到调节前庭—植物性神经功能的作用;它还能改善动物软脑膜微循环,有助于调整椎基底动脉、前庭通路等区域微循环障碍。以上效果与治疗剂量东莨菪碱(Scopolamine)相似。  相似文献   
106.
本文观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男性患者9名,脱离3760m高原环境后,分别到达西宁市2261m,苏州市15m两上地区实地进行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血气、肺动脉压力等测定。结果:1.随海拔高度下降,球结膜、甲襞微循环指标明显改善,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2.全血比粘度(ηb)、血沉(ESR)、红细胞压积(HCT)、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EPT)等相应改善,均有高度显著差异;3.血红蛋白(Hb)肺动脉平均压(PAP)、全肺阻力(TPR)随海拔高度下降而降低,心排指数(CL)增加,具有高度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7.
报告290例头痛患者甲皱微循环改变与475名正常人对照,结果表明,患者的微血管袢的形态、微血流流态及周围组织改变等十三项指标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I<0.01)。 微循环的改变是一种病理现象,它与性别及头痛类型无关,其发病机理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致的阵发性血管机能不稳定。应用疏通微循环药物,有助于本病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8.
109.
通过甲襞微循环检查观察到病毒性肝炎的管襻清晰度、密度、长度、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程度、出血方面改变较明显,急性肝炎组以管襻清晰度下降占多,慢性肝炎组管襻长度长于正常组,此项检查方法为急,慢性肝炎的预防、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用IBM—PC微机与电反应测听仪联机,对耳蜗电图进行计算机处理,代替手工计算各种参数和人工绘制输入-输出函数曲线.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可增加信息量,对美尼尔氏综合症的临床诊断和听觉生理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