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40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542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19篇
  1篇
中国医学   297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纳洛酮在慢阻肺(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80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对原发病给予积极的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治疗组给予纳洛酮0.8mg+生理盐水10ml静推2/日,连用4d。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气分析pH、PaCO2、PaO2、SaO2,神志改变及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给予纳洛酮静推后,其神志改善明显早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四项指标明显好转,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在慢阻肺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救治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剂量纳洛酮在治疗进展型脑梗死(CI)患者的量效关系。方法将132例进展型CI患者分为纳洛酮小剂量治疗组(A组,62例)和纳洛酮大剂量治疗组(B组,70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和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变化,并根据治疗前和治疗后15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的变化情况判定疗效。结果 B组患者治疗5d后血浆β-EP含量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在治疗15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的变化情况,A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9.0%(49/62),而B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4%(6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进展型CI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93.
桃红四物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治疗痛经的作用,探讨其机制。方法:①观察桃红四物汤对热板法所致昆明种雌性小鼠疼痛的影响。②复制缩宫素致Wistar雌性大鼠痛经模型,观察桃红四物汤不同剂量对大鼠扭体次数、扭体发生率、血浆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及子宫组织前列腺素F2a(prostaglandin F2a,PGF2a)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各剂量组小鼠痛阈均显著提高(P〈0.01),痛经大鼠30rain内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1),扭体发生率降低;大鼠子宫组织PGF2。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浆β—EP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田七痛经胶囊组及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桃红四物汤有明显的镇痛作用;②有调节大鼠血浆β—EP及子宫组织前列腺素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电针对海洛因成瘾戒断大鼠情绪及中央灰质(periaqueductal grey,PAG)β-内啡肽(β-endorphine,β-E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剂量递增方法,建立海洛因依赖模型.简单随机抽样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成瘾组、戒断组、针刺组.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判断大鼠的情绪状态;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AG β-EP的表达;观察戒断后,针刺足三里和三阴交穴对戒断大鼠情绪和PAG β-EP表达影响.结果 海洛因成瘾戒断后大鼠各项焦虑指标:开臂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百分比 ( OT%)、开臂进入次数占进臂总次数百分比(OE%)、探头次数[分别为(12.5±4.3)%,(17.1±6.7)%,(5.7±2.0)次]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8±8.7)%,(32.4±6.0)%,(12.2±4.0)次],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3,0.018,0.003),β-EP表达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206.1±23.1)高于对照组(186.2±15.3),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41);戒断组大鼠给予针刺后OT%、OE%、探头次数各项焦虑指标值[分别为(26.5±8.7)%,(31.8±7.7)%,(9.9±3.1)次]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920,0.816,0.122),β-EP表达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185.3±11.4)与对照组(186.2±15.3)比较亦差异无显著性( P =0.891).结论 针刺能减轻戒断大鼠的焦虑情绪且具有促进PAG内源性β-EP表达的作用,这可能是针刺改善戒断大鼠的焦虑情绪的一个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评价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对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血浆β-内啡肽(EP)浓度的影响.方法 30例ASA Ⅰ~Ⅱ级,年龄35~65岁,体重42~75 kg,择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15),全麻清醒后,当患者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负荷量吗啡2~3 mg,同时开始静脉患者自控镇痛,m组采用吗啡0.02 nag·kg-1·h-1(按50 h计算),mk组采用吗啡0.02 mg·kg-1·h-1+氯胺酮0.08 mg·kg-1·h-1,治疗过程中若VAS评分≥3分时追加吗啡2~3 mg行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后4、8、20、24、48 h记录疼痛强度(VAS评分法),术后吗啡用量,病人自控镇痛(PCA)的实际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药物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做梦、幻觉)发生率及生命体征[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并于入室时(T0),术毕(T1),术后6 h(T2),24 h(T3),48 h(T4),采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浆β-EP浓度.结果 术后4~48 h之内,活动状态下VAS评分mk组低于m组(P<0.05);静息状态下两组VAS评分相近(P>0.05),吗啡总用量mk组低于m组(P<0.05);PCA按压次数mk组低于m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mk组低于m组(P<0.05),做梦、幻觉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生命体征均平稳;血浆β-Ep浓度变化两组存在差异.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0.08 mg·kg-2·h-1)联合吗啡(0.02 mg·kg-1·h-1)静脉自控镇痛对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发生率低,对血浆β-EP浓度影响小.  相似文献   
996.
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又名入地金牛、蔓椒、双面针、双背针等,为芸香科花椒属藤本植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广西等地.  相似文献   
997.
Ding LX  Xing QZ  Sun JJ  Li Y 《中国针灸》2011,31(8):738-742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内麻点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60例)和药物组(60例).针刺组给予电针刺激内麻点(位于小腿的内侧,内踝上7寸,胫骨后缘约0.5寸处)治疗,药物组给予舒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安全性、镇痛效果及β-内啡肽含量.结果:两组术后2、4、8、16、24、48 h各时点VAS评分比较,针刺组评分均低于药物组(均P<0.05);两组术后2、4、16、24 h各时点镇痛疗效比较,针刺组均优于药物组(P<0.05,P<0.01);两组患者术后即刻、8、16、48 h各时点β-内啡肽含量较治疗前都有增高(均P<0.05),针刺组较药物组增加更明显(均P<0.05).针刺组术后安全等级高于药物组(P<0.05),其中针刺组有2例患者因惧怕针刺而停止治疗,药物组共有24例出现不良反应,3例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结论:电针刺激内麻点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初步探求平衡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压迫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30只,各组中又分为7 d取材组和14 d取材组各15只。用肠线环扎L4神经根造模。治疗组针刺"腰痛穴"臀痛穴",每日2次。用热痛测试仪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前及造模后第4、7、10、14天的缩爪潜伏期,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β-内啡肽(EP)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痛敏现象明显增强(P<0.05),血浆-βEP、ACTH的含量呈增高趋势;经过平衡针治疗,治疗组痛敏现象至治疗第10天起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血浆中-βEP的含量第7天时就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血浆中ACTH含量第14天时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平衡针有很好的减轻疼痛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ACTH分泌代谢而调节机体应激状态,而是否通过调节-βEP分泌代谢发挥作用尚需进一步增设时间点观察。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和心绞痛(AP)36例患者(冠心病组)血浆β-EP、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行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射血分数(LVEF)测定,临床心功能评定.其结果与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组)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AMI发病、AP入院发作后12、24、48、96 h及7 d血β-EP、cTnT、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均于12 h内开始升高,24 h达峰值,7 d内逐渐下降;三项指标均随心功能不全升级而升高.血β-EP与cTnT、CK-MB水平及LVEDD、LVESD旱正相关(P<0.05或P<0.01),与LVEF值呈负相关(P<01.05).结论 血浆β-EP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急性事件和心功能状况的辅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