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7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138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0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09篇
内科学   122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179篇
预防医学   22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01篇
  1篇
中国医学   3108篇
肿瘤学   9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研究开发新的5α-还原酶抑制剂,以3β-羟基-5-烯-孕甾-20-酮(Ⅰ)为原料,经7步反应合成了3-羰基-4-甲基-4-氮杂-5α-羧酸(Ⅷ),再经酰氯法或硫代羧酸酯法合成了10个新的N-取代-3-羰基-4-甲基-4-氮杂-5α-雄甾-17β-酰胺化合物。  相似文献   
62.
肝脏学说的提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进忠教授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和理论研究,发现肝在疑难杂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他在<难病奇治>(科学技术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中首先提出了"肝脏学说",认为治疗疑难疾病时只要抓住这个重要环节,从肝论治常常可以使久治不愈的病例迅速获得转机,甚至彻底痊愈.其后众多医家在这一学说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试将肝脏学说的提出与发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3.
黄疸病的治疗古今医家多采用清热利湿和温中化湿法。文中提出治黄必利湿活血,兼以清热解毒,散寒等法,临床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4.
谢兆丰主任医师,系江苏省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60载,学验俱丰,精于中医内、妇科.兹举妇科杂病验案数则如下.  相似文献   
65.
张老善治内科疑难杂病,尤其是脾胃疾病.他提倡"医可有派,医不守派;治必有方,治不泥方".所以行医数十年来,他一直坚持学习中西医技,不据门派之见.治疗疾病常多法兼用,无论针灸、薄贴、外熨、丸散,只要有效,他都运用.  相似文献   
66.
俞宜年 《中医杂志》2007,48(4):378-378
桔梗味苦辛,辛能开,苦能泄,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排脓的功效。古方以桔梗为化痰排脓要药者颇多,如张仲景桔梗汤、济生桔梗汤、《妇人大全良方》桔梗饮予、《杂病源流犀烛》桔梗二陈汤、张景岳桔梗杏仁煎等,用于肺痈、咳喘痰多等病症,疗效确切。现代药理证实,桔梗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分泌亢进从而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所以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包括小儿喘息性肺炎等)、扁桃体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67.
“有余折之,不足补之,”是中医的经典之论,是辨证虚实证候的治则。本法则不管是在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还是金元四大家,或是清代温病学派的医圣前贤,和当今医学的高深论道。仍不失其行动指南的地位,临床上在诊断、用药上必不可少,是辨证施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68.
岳在文 《四川中医》1993,11(11):5-6
《伤寒论》提及渴证条文有40条,对证候的描述,根据口渴的程度有咽中干、口干、口燥、微渴、消渴、烦渴、大烦渴不解,服药已渴,但欲漱水不欲咽等。对渴证的病因病机、治疗法则、方药运用、预防判断均有论述,对于后世指导临床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9.
腰痛是病人的一种自觉症状,发生腰痛的原因有外感和内伤两方面。寒、湿、热侵犯腰部阻滞脉络,气血运行不畅,年老体衰、久病体虚,或因禀赋不足,房劳过度、致使肾精亏损,不能濡养经脉等均可发生腰痛。另外跌仆闪挫、损伤筋脉以致气滞血瘀,亦可发生腰痛。在临床上,我们根据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对60例腰痛患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