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71.
失神发作是癫痫全面性发作的一个常见临床类型,分为典型发作和非典型失神发作,典型失神发作也称小发作[1]。笔者从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进修期间搜集典型失神发作病人1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失神发作病例16例,其中住院部10例,门诊6例;均为中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研讨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治疗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分组研讨60例患者(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均为某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随机分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接受苯妥英钠药物治疗,B组接受丙戊酸钠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并进行对比。结果:A组治疗总疗效93.33%虽略高于B组90%,但组间数据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67%高于B组6.67%,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疾病,在掌握各适应症状况下,医生可按照实际状况确定用药,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药物在此疾病治疗上疗效基本相当,但相对来说,丙戊酸钠药物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73.
【译者前言】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分类和术语委员会于2010年在ILAE的官方杂志《Epilepsia》刊发了发作和癫痫分类框架相关术语及概念的修订报告。报告的内容反映了近年来有关癫痫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对临床一直沿用的1981年版的癫痫发作分类和1989年版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分类所使用的术语和概念进行了重要改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术语。  相似文献   
74.
摘要格式为背景,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4段结构式,中文500字左右,英文300个单词左右。总体要求:①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不可加入编者的主观见解及解释和评论。②要有全面性、简洁性、规范性、独立性的特征。③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表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可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陈述主语。可省略主语。④整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报告一个全面性癫(癎)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nerlized 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s plus,GEFS+)家系,并探讨其临床及基因特点.方法 对该家系进行全面的调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该家系38名成员的静脉血并抽提其基因组DNA,采用PCR-DNA直接测序和P...  相似文献   
76.
目的用苯妥英钠控制全面性强直—阵挛癫痫持续状态。方法苯妥英钠是治疗癫痫大发作的传统药物,为电压依赖性钠通道阻滞剂,对大脑皮层运动区有高度选择性的抑制作用,以及近年证明的增加脑中抑制性递质r-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可以有效防止异常放电的产生和传播,控制大发作的发作。在2例难治型全面性强直-阵挛癫痫持续状态病例,在使用苯妥英钠治疗后取得明显疗效,全面性强直—阵挛癫痫持续状态得到较好控制。结论苯妥英钠和其他抗癫痫药配合,明显优于没有苯妥英钠抗癫痫药组合对全面性强直—阵挛癫痫持续状态的控制。结果:使患者强直阵挛发作减少,减弱。  相似文献   
77.
全面性癫痫的脑电图(EEG)呈全面性棘慢复合波放电(GSWDs),近来研究表明GSWDs并非"全面地"累及整个大脑,而是与特异的神经网络相关。同步脑电图联合功能磁共振(EEG-fMRI)技术可无创、高时空分辨率地了解痫性电活动时各脑区的代谢功能变化。EEG-fMRI研究已发现丘脑-基底节-皮质网络在GSWDs的产生与维持中起重要作用。与GSWDs相关的功能磁共振(fMRI)信号变化规律:前额叶、额顶叶、后扣带回、楔前叶出现相似的负激活(deactivation)信号,丘脑出现较为一致的激活(activation)信号,基底节出现负激活信号。进一步研究发现,fMRI信号随GSWDs出现的时程动态变化,皮质神经元活动可能先于丘脑出现,但不同EEG-fMRI研究的皮质激活部位存在个体化表现,散在地分布于额叶、顶叶等皮质区域。进一步发展更加复杂的分析方法揭示fMRI信号的时程变化规律,研究GSWDs产生的起始、传导和维持涉及的神经网络,揭示全面性癫痫的行为表现、药物治疗反应与神经网络的关系是未来EEG-fMRI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早期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与EEG、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和神经影像学表现方面进展为颞叶癫(癎)(TLE)的相关信息.方法:总结100例GTCS临床、长程EEG、发作间期SPECT与神经影像学异常的检查资料.结果:男性6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19.0士13.2)岁,平均病程(1.3±1.4)年,有明确病因者占61%.长程EEG异常者占85%,表现有(癎)样放电者占76%,颞叶(癎)样放电型27例、颞叶扩散(癎)样放电型19例;SPECT异常90例,其中低灌注灶者占83%,高灌注灶者占2.2%,高-低灌注灶者占5.6%.异常灌注灶颞叶型占49%.异常灌注灶共153个,其中颞叶96个占62.7%;影像学异常44%,其中颞叶异常占40%.综合分析颞叶(癎)样放电46例,颞叶异常灌注灶62例和颞叶影像学病变40例.结论:早期GTCS患者的长程EEG、发作间期 SPECT和影像学的颞叶异常,三者分析预测有46%~49%的病例如治疗难以控制的GTCS,可有发展为颞叶癫(癎)的倾向性.早期完全控制继发性GTCS具有相对防治颞叶癫(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是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的神经系统难题.在美国大约有两百万人患有癫痫,并且有占人口总数3%的人可能罹患癫痫[1].近些年来,在癫痫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已取得重要的进展.然而对于癫痫的发生、发展的细胞学以及分子学机制,我们知道的还不太完整.在本篇概述中,我们通过列举癫痫综合症的范例,来强调一些关于癫痫发生的比较流行的观点,以及关于它们起源机制的理论.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多感官刺激治疗对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婴幼儿运动功能的疗效,为促进GDD婴幼儿运动功能的发育以及全面发展提供临床实践经验和循证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2—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存在运动发育落后)的0~2岁儿童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一对一多感官刺激治疗,30 min/d,5次/周,共8周,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对所有观察对象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进行测评,观察粗大运动发育商(GMQ) 、精细运动发育商(FMQ) 、总体运动发育商(TMQ) 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4周、8周后GMQ、FMQ、TMQ评分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提高 (P<0.001)。治疗8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GMQ、FMQ、TMQ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4周后评分 (t=-9.354、-7.997、-14.518、-10.162、-6.102、-14.313,P<0.001)。实验组在治疗4周、8周后GMQ、FMQ、TMQ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2.306、-2.276、-3.396、-3.392、-3.664,P<0.05)。结论 多感官刺激治疗有利于提高全面性发育迟缓婴幼儿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