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9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8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14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83篇
内科学   246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1118篇
预防医学   544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649篇
  3篇
中国医学   439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基于容积黏度吞咽试验(V-VST)联合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为临床康复训练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V-VST试验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制定摄食训练和吞咽康复训练方案。记录2组患者1个月内的胃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误吸发生率情况。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吞咽功能。比较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和吞咽障碍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胃管滞留时间、住院时间、误吸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均P < 0.05)。干预前2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相当,干预后2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 0.05)。干预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Ⅰ级、Ⅱ级例数多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治疗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74.00%(37/50,χ2=9.490,P=0.002)。  结论  基于容积黏度吞咽试验联合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误吸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主要综述应用仪器经皮检查胆红素、血气、血糖和通过微循环影保分析途径,进行全血细胞计数,以及胎儿产前诊断等方面的非侵入性临床检验进展近况。  相似文献   
993.
对已经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E2100提示PLT Clump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外周全血中血小板聚集情况,计算血小板的聚集比率.发现2 型糖尿病患者的PLT Clum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对PLT Clump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进行了比较,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而其他参数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动脉血气、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检测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三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均为40例)的血浆ET-1和NO,以及全血黏度(bη)、红细胞压积(Hct)及集聚指数(AI),另抽取动脉血检测血气,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肺气肿、肺心病患者血浆ET-1增高,血气、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且由肺气肿发展到肺心病时,ET-1逐渐增高,血氧分压(PaO2)逐渐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逐渐增高;从慢支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时,全血黏度、Hct、AI逐渐增高,NO逐渐降低。结论慢支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时,血浆ET-1、PaCO2逐渐增高,NO、pH、PaO2逐渐降低,血液红细胞增多、全血黏度和AI增高的情况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995.
刘卫平  黄兴兰 《华西医学》1991,6(2):172-176
病例摘要: 男性,26岁,农民,四川新都人。主诉:发烧、全身痛9天,加重伴皮肤粘膜出血2天。现病史:入院前9天患者下田劳动后,自觉全身乏力、疼痛,尤以双下肢及腰背部为甚。自觉发热,但无畏寒及其它呼吸、消化及泌尿系统症状,在大队卫生站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高烧不退(39℃~40℃),于入院前5天转至县医院,考虑为“伤寒或败血症?”继续抗感染治疗,但病情仍在加重。入院前两天,出现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伴咳嗽、痰中带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测定子痫前期妇女血清血脂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子痫前期及32例正常妊娠妇女,采用生化分析仪定量检测空腹血清血脂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但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妊高征患者中明显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一致,而高脂血症和血液的高凝状态均可致子痫前期患者血黏度升高。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气动管道运输系统对全血血浆凝血因子与部分生化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保存期5d全血30袋,450mL/袋,将30袋全血随机分为减震组与非减震组,每组各15袋。传输前后采集血标本凝血因子、乳酸和游离血红蛋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TP、Alb、LDH、K~+、Na~+、CL~–、Ca~(2+)参数项目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传送前组血浆FⅠ、FⅡ、FⅢ、FⅣ、FⅤ、FⅦ、FⅧ、FⅨ、FⅩ、FⅪ、FⅫ、FⅩⅢ和血浆TP、Alb、白/球比值、乳酸、LDH、FHb、K~+、Na~+、Cl~–、Ca~(2+)分别与减震传送后即刻组、非减震传送后即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震传送后即刻组分别与非减震传送即刻后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采用PTS传送后即刻通常不会导致全血中血浆凝血因子与部分生化参数的明显变化,立即输注给患者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血黏度和血脂浓度对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的影响,观察高血黏度和高脂血症患者在静脉套管针留置期间使用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肝素液封管后的再通效果,以遴选出适宜浓度的封管液.方法 将1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高血黏度组、高血脂组和健康对照组各60例,均分别使用生理盐水、50,100 U/ml浓度肝素液封管,观察3组的再通效果.结果 高血黏度和高脂血症患者静脉套管针的留置效果差于正常对照组;高血黏度和高脂血症患者用100 U/ml浓度肝素液封管后再通效果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及50 U/ml浓度肝素液;血液黏度及血脂浓度与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血黏度及血脂浓度可能是影响静脉套管针再通效果的因素之一,高血黏度和高脂血症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宜采用肝素液封管,以100 U/ml浓度肝素液封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9.
高黏度样品影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加样系统的实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黏度样品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加样的影响。方法 将溴甲酚绿分别溶于不同浓度的甘油作为不同黏度的样品 ,生理盐水作为试剂 ,测定加样量为 3、6、12、2 0 μl时 ,仪器非反应系统的吸光度。结果 高黏度样品加样量为 3、6、12、2 0 μl时 ,吸光度变异系数分别为 2 8 6 3%、15 5 7%、14 79%、2 7 6 2 % ,吸光度均值分别为低黏度样品 (生理盐水 )的 74 2 %、38 3%、17 0 %、10 3% ,吸光度均值与加样量不相关 (r=- 0 375 ,单侧P >0 2 5 )。结论 高黏度样品影响全自动生化仪加样精密度和准确度 ,存在着明显的加样量不足 ,随样品黏度的增加这种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气动管道系统对全血部分红细胞和血小板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库存5d的全血30袋,450mL/袋,将30袋全血随机分为减震组与非减震组,每组各15袋。传送前后各取血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传送前组的2,3-DPG、G-6-P酶、Na~+-K~+-ATP酶、CD55、CD59、GP-Ibβ、β-TG、PF4、P-selectin分别与减震传送后即刻组、非减震传送后即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震传送后即刻组的2,3-DPG、G-6-P酶、Na~+-K~+-A T酶、 C D 55、CD59、GP-Ibβ、β-TG、PF4、P-selectin分别与非减震传送后即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采用PTS传输后即刻通常不会导致全血中部分红细胞与血小板相关功能参数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