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4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117篇
基础医学   64篇
临床医学   1212篇
内科学   88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88篇
综合类   1937篇
预防医学   53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39篇
  14篇
中国医学   388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本文就115例腹会阴直肠切除术,对会阴伤口的两种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在年龄、性别、病理分期及恶性程度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会阴伤口一期缝合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6.90±4.35天,伤口敞开组为37.04±15.44天,差异显著(P<0.002).术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69例和2/46例,均为4.35%(P>0.05).一期缝合组的平均住院费用约为敞开组的46.87%~76.52%.作者指出,鉴于直肠癌逆行向下的淋巴扩散极为罕见,仅发生于高恶性或伴广泛淋巴转移的病例,因而对癌肿远端需切除2cm~3cm正常肠管而同时切除肛直肠环、不得不作手术者,会阴部清除范围无需太大,会阴伤口可分层完全缝合;对位于肛管内或侵及肛直肠环的癌肿,须彻底清除坐骨直肠窝脂肪结缔组织.本文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无差异,进一步表明这一认识的正确性.本组结果充分表明了会阴伤口一期缝合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2.
马汉林 《广西医学》2002,24(2):259-259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卵巢及盆腔腹膜 ,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较为少见。我院自 1 989年 7月至 1 998年 1 0月收治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 8例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 2 7~ 4 2岁 ,平均 2 8岁 ,其中一次分娩者 6例 ,二次以上分娩者 2例 ,会阴侧切6例 ,会阴裂伤 2例。1 .2 临床表现 :8例均在伤口疤痕处发现肿块 ,并于月经期或经期前增大 ,经后缩小 ,部分患者结节逐渐增大 ,结节表面阴道粘膜呈蓝色并伴有性交痛。症状是与月经周期有关的会阴处周期性疼痛或触及痛性或无痛性结节 ,随着病情发展 ,周…  相似文献   
73.
74.
局部浸润和神经阻滞麻醉在会阴切开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会阴切开时不同麻醉方式对产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左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组(阻滞组)和局部组织浸润麻醉组(浸润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缝合时间、第四产程出血量及产后72h活动的情况.结果 浸润组在镇痛效果、缝合时间、出血量及产后的活动方面均优于阻滞组.结论 在会阴切开缝合术中应用小剂量利多卡因作阴部浸润麻醉有效减轻了产妇的切口疼痛,缩短缝合时间,减少第四产程出血量.  相似文献   
75.
我们对近5年治疗的83例会明烧伤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总结出了会明部烧伤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作者还就MEBT对会阴部烧伤的治疗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究分析孕晚期耻骨联合分离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8月于我院就诊的30例耻骨联合分离孕晚期孕妇作为观察A组,30例无症状孕晚期孕妇作为对照B组,30例未孕未育者作为对照C组。通过会阴三维超声对三组耻骨联合分离、左右错合度进行测量,评估观察A组与对照B组主观疼痛程度,最终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全部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观察A组耻骨联合分离间距较宽处、较窄处以及左右错合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组与C组,对照B组耻骨联合分离间距较宽处、左右错合度显著高于对照C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A组V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B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耻骨联合分离间距较宽处、较窄处以及左右错合度与VA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耻骨联合分离间距越大则主观疼痛程度越明显,针对耻骨联合分离采用会阴三维超声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评估针灸对阴道分娩产妇压力性尿失禁(SUI)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接受治疗方式不同将84例经阴道分娩后SUI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1 h漏尿量、24 h漏尿次数、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参数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量表(ICIQ-SF)评分,并分析治疗后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参数与ICIQ-SF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等级高于对照组(P<0.05),1 h漏尿量、24 h漏尿次数及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评估显示,治疗后观察组静息及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后角及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与均小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与患者ICIQ-SF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针灸联合盆底功能锻炼可提高阴道分娩产妇SU...  相似文献   
78.
目的: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联合尿道括约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构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将300例产妇分为产后SUI组57例和产后非SUI组243例。收集三维盆底超声参数和SWE参数,基于赤池信息准则(AIC)采用向后逐步回归,选择最小AIC值构建SUI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lsalva尿道漏斗形成、Valsalva膀胱颈位置、静息尿道括约肌后唇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静息尿道括约肌后唇厚度、产次、本次分娩方式为产后发生SU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最小AIC值(357.3)对应的风险预测模型为:Y=-3.116+1.358×Valsalva膀胱颈位置(1)+1.256×Valsalva膀胱颈位置(2)+1.541×Valsalva尿道漏斗形成-0.193×静息尿道括约肌后唇Emean+0.595×静息尿道括约肌后唇厚度+0.710×产次+0.922×本次分娩方式。以≥0.170为诊断截值,模型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达0.793(95%CI,0.721~0...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会阴裂伤应用冷敷治疗的疗效评估。方法:从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选取90例阴道分娩裂伤产妇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产妇接受95%的乙醇外敷治疗,观察组应用会阴冷敷热垫冷敷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h、2h、4h、8h观察组治疗后会阴伤口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会阴裂伤产妇应用冷敷治疗减轻了产妇疼痛,提高了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0.
贝美容 《海南医学》2001,12(7):92-92
患者  2 5岁 ,住院号 0 0 2 0 76 ,G3 P ,宫内妊娠 41周 ,有不规律宫缩于 2 0 0 0年 4月 1 9日 9点 45分步行入院。入院检查 :一般情况良好 ,身高 1 55cm ,体重56kg ,子宫底剑下二横指 ,腹围 92cm ,宫高 34cm ,骨盆外测量 :髂前上棘 2 4cm ,髂嵴 2 5cm ,骶耻外径 1 8cm ,坐骨节结间径9cm ,胎先露头半入盆 ,宫口未开 ,未破膜 ,胎心音 1 38次 /分 ,估计胎儿体重为30 0 0g左右 ,即予口服蓖麻油试产 ,2小时后有规律宫缩 ,5小时 40分宫口开全 ,S+ 2 。宫口开全 2 0分钟后出现胎心音变慢 1 0 0次 /分 ,此时S+ 4 ,即行会阴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