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1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37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383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839篇
内科学   665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1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2608篇
预防医学   1305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884篇
  6篇
中国医学   457篇
肿瘤学   17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472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485篇
  2008年   527篇
  2007年   491篇
  2006年   516篇
  2005年   504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992.
AIM: To explore whether acute cellular DNA damage response is induced upon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and the effects of the HBV infection. METHODS: We incubated HL7702 hepatocytes with HBV-positive serum, mimicking a natural HBV infection process. We used immunoblotting to evaluate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in HBV-infected cells or in non-infected cells; immunofluorescence to show ATR foci ands Chkl phosphorylation foci formation; flow cytometry to analyze the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ultraviolet (UV) radiation and ionizing radiation (IR)-treated cells to mimic DNA damage; and Trypan blue staining to count the viable cells. RESULTS: We found that HBV infection induced an increased steady state of ATR protein and increased phosphorylation of multiple downstream targets including Chkl, p53 and H2AX. In contrast to ATR and its target, the phosphorylated form of ATM at Ser-1981 and its downstream substrate Chk2 phosphorylation at Thr-68 did not visibly increase upon infection. However, the level of Mre11 and p21 were reduced beginning at 0.5 h aEer HBV-positive serum addition. Also, HBV infection led to transient cell cycle arrest in the S and the G2 phases without accompanying increasedapoptosis. Research on cell survival changes upon radiation following HBV infection showed that survival of UV-treated host cells was greatly increased by HBV infection, owing to the reduced apoptosis. Meanwhile, survival of IR-treated host cells was reduced by HBV infection. CONCLUSION: HBV infection activates ATR DNA damage response to replication stress and abrogates the checkpoint signaling controlled by DNA damage response.  相似文献   
993.
董倩 《抗癌之窗》2015,(2):19-24
一、世界癌症发病情况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世界总人口数约58.5亿,死亡人口总数为5220万,其中620万死于癌症,占11.8%,肺癌、胃癌、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占癌症总死亡的一半以上。新发癌症病人900万。1999年,全球人口数达60亿,因恶性肿瘤死亡接近800万人,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13.8%,死亡率为133.3/10万人口。WHO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03年6月发表的《全球癌症报告》中指出:2000年,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补肾解毒健脾冲剂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V DNA、HBe Ag和肝组织学的作用。方法将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13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7例采用干扰素α-2 b肌肉注射治疗,观察组67例采用补肾解毒健脾冲剂治疗,疗程18个月,比较2组HBV DNA改善情况、HBe Ag转阴情况、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状况、肝纤维化分期状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HBV DNA较基线下降1 lg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时,观察组HBV DNA较基线下降1 lg比率、下降2 lg比率、下降3 lg比率、转阴率、HBe 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8个月时,观察组HBV DNA较基线下降1 lg比率、下降2 lg比率、下降3 lg比率、HBV DNA转阴率、HBe Ag转换率、HBe 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分期均明显改善,且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解毒健脾冲剂可明显提高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V-DNA和HBe Ag的转阴率,显著改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分期状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康艾注射液对HBV相关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Ⅲ~Ⅳ期HBV相关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肝动脉栓塞化疗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康艾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差异,采用EORTC QLQ-C30量表评价2组生活质量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各血液学指标及躯体功能、疼痛、疲倦、失眠、恶心和呕吐、腹泻和总体健康情况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Ⅲ度和肝功能损害≥Ⅱ度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HBV相关性肝癌,可有效改善肝动脉栓塞化疗后的肝功能损害,抑制HBV DNA复制,减轻毒副反应,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6.
以HBV基因转染的HepG2.2.15细胞为体外模型,研究松果菊苷对乙肝病毒(HBV)复制和抗原表达的影响,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水平。以HBV转基因小鼠为体内模型,研究松果菊苷对HBV复制的影响,首先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基因小鼠肝组织HBV DNA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转氨酶水平和肝组织病理变化;然后将HBV表达阳性的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拉米夫定(50 mg·kg-1)组和松果菊苷高、中、低剂量(50,25,12.5 mg·kg-1)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30 d。第31天分离小鼠血清检测HBV DNA,HBsAg和HBeAg水平;提取肝组织DNA测定其HBV DNA水平,同时作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表明:松果菊苷在50,100 mg·L-1作用HepG2.2.15细胞6 d后能显著抑制HBsAg和HBeAg表达,其最高抑制率分别为42.68%,46.29%;同时在100 mg·L-1对HBV DNA具有抑制作用。此外,松果菊苷在50 mg·kg-1剂量时能显著抑制HBV转基因小鼠HBsAg与HBeAg表达,其抑制率分别为42.82%,29.12%,同时对转基因小鼠血清HBV DNA水平有显著抑制作用。提示松果菊苷对HBV复制和抗原表达具有较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7.
998.
近期,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吴孟超院士题为《乙肝歧视在中国》的述评。吴孟超院士呼吁全社会关注乙肝群体,普及乙肝常识,消除乙肝歧视,创造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帮助人们消除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歧视,特别邀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副院长缪晓辉教授解析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99.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乙型肝炎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较高等特点,是中国法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辽宁省是乙型肝炎中度流行区〔1〕,但抚顺市乙型肝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0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的垂直传播分为母婴垂直传播(mother to infant vettical transmission,MIVT)和父婴垂直传播(fatherto infant vertical transmission,FIVT)。目前,MIVT如何阻断已受到广泛关注,但FIVT并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重视。FIVT可能也是导致HBV慢性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引起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FIVT可通过精子使受精卵感染HBV.从而传播给胎儿,也可通过血液、精液等使孕妇感染HBV而间接传播给胎儿。为阻断FIVT,对父母、婴儿进行HBV血清学相关标志物水平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室检测血清学相关标志物主要分为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能够定量检测血清学相关标志物.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能够检测出低水平HBV感染人群,为阻断和降低MIVT和FIVT,确保母婴安全健康提供保障。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可提示活动性HBV感染,还可以监测临床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但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在检测HBV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