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325篇
内科学   10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34篇
综合类   598篇
预防医学   87篇
药学   236篇
  1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小儿排便控制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排便控制排便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良好的排便控制是直肠肛门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结合。新生儿期间虽然尚未形成反射性排便活动,但已具备完善的排便动作,只是由于婴儿的解剖特点——直肠、乙状结肠生理弯曲尚未形成,直肠内的星形褶皱尚未完善,在粪便无阻力的情况下快速进入直肠后即发生排便,因而便次较多。但从2岁起逐渐与环境、声音训练相适应,逐步建立起排便的条件反射约在3岁时完成。1.1排便感觉正常直肠对粪便的刺激具有敏感性。当粪便被肠蠕动推动至直肠后,粪便的压力刺激位于肛管及直肠壁外的压力感受器达到相当的阈值后即产生便…  相似文献   
992.
近日我们对1例乙状结肠癌患者手术,发现结肠异位,右位乙状结肠,并且乙状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完全位于腹膜后,十分罕见,现报道如下。患者,男,53岁,因“大便带血2月余余”入院。  相似文献   
993.
肠系膜炎性疾病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系膜由双层腹膜构成,包括小肠系膜、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和阑尾系膜。其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网、神经丛、脂肪、纤维组织及间皮巨噬细胞,还可能含有某些胚胎组织结构残余。由于小肠系膜长度约占整个消化道的75%,小肠(特别是回肠远端)系膜内淋巴组织尤为丰富,受细菌及毒素的侵袭,可发生炎性病变。按病因可分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和结核性淋巴结炎两种;按病理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现就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和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治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994.
全子宫切除术时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术后少数患者会出现盆腔肿块、盆腔疼痛、性交痛等一系列的征候群,这些症状综合称之为残留卵巢综合征。主要是因术中有意地保留了一侧或两侧完整的卵巢,面女性的左侧骨盆漏斗韧带较短,并和左侧的乙状结肠距离较近,加之左侧的盆腔腹膜常有先天性的粘连,因此残留卵巢综合征以左侧多见。急性卵巢残留综合征更为少见。  相似文献   
995.
996.
患者,女,28岁,因节育环异位半年收入院。患者于2001年在当地医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半年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术中患者感到腹部剧烈疼痛,经抗感染治疗5天疼痛逐渐缓解。其后出现阵发性左下腹隐痛,以劳累、月经时加重,持续约30分钟可自行缓解。半年前因“早孕”来本院就诊,发现节育环异位。为进一步治疗于2003年12月1日入院。  相似文献   
997.
乙状结肠直肠良恶性病变切除盆内吻合是乙状结肠直肠手术的主要术式。吻合口瘘是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特别是急诊Ⅰ期完成吻合术的病例和强调保肛的病例 ,常常承受巨大的风险。我们从1999年3月~2004年3月将乙状结肠直肠病变切除Ⅰ期盆内吻合术后随机经肛门放置减压管预防吻合口瘘39例与同期未放减压管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放置减压管组39例 ,男30例 ,女9例 ,年龄35~73岁 ,平均58.7岁。其中直肠癌15例 ,乙状结肠癌14例 ,乙状结肠扭转4例 ,直肠良性肿瘤4例 ,直肠医源性损伤2例。对照组31例 ,男24例…  相似文献   
998.
患者男 ,5 9岁 ,农民。因黏液脓血便 3个月 ,腹痛、腹胀 ,停止排气、排便 9d ,于 2 0 0 2年 10月 2 1日入院。无发热、咳嗽、气短 ,纳差。 3个月体重减轻 5kg。既往体健。查体 :T 36 6℃ ,P 78次 /min ,R 18次 /min ,BP 110 / 75mmHg。下腹部膨隆 ,全腹压痛 ,反跳痛明显 ,左下腹为著。肝脾肋下未及 ,莫菲氏征 (- )。移动性浊音 (- )。可闻及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声。直肠指诊 (- )。血常规 :WBC 6 5× 10 9/L ,N 0 86 ,RBC 4 2 8× 10 12 /L ,HGB 135 g/L。腹部透视 :腹部肠管积气 ,下腹可见宽大液气平面。B超示 :(1)肝囊肿 ,(2 )…  相似文献   
999.
我院 1988— 2 0 0 1年手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2 7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2 4例 ;年龄 33~ 6 9岁 ,平均 4 8岁。病史 5~ 4 1年 ,平均 19年。均有排便困难 ,无便意 ,腹胀。 2 1例伴有腹痛 ,依赖泻药及灌肠排便。结肠运输试验右左半结肠区标志性物存留量 >4粒(正常≤ 4粒 ) ,72h全大肠标志物存留≥ 12粒 (正常≤ 4粒 )。钡灌肠示乙状结肠冗长 18例 ,横结肠冗长 5例 ,降结肠重复畸形 4例 ,其中结肠转位 1例。2 手术方法13例出口梗阻经手术解除 ,单纯乙状结肠切除10例 ,乙状结肠加左半结肠切除 4例 ,13例行…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分析Hartmann手术在梗阻性直乙结肠癌急诊手术中疗效,认为该术式可供选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89年8月至1999年8月收治直肠乙状结肠癌1386例,梗阻208例,需急诊手术75例,其中直肠(包括交界处)癌27例、乙状结肠癌48例,行Hartmann手术分别12例和9例。Dixon术6例,乙状结肠切除术23例,单纯结肠造瘘24例。病理:Dixon术Duke’sB期2例,C期4例,乙状结肠癌Duke’sB期8例。C期14例,D期l例。Hartmann术Duke’sB期7例,C期12例,D期2例。单纯造瘘术Duke’sC期4例。D期19例,手术方式根据急诊手术病人全身情况,肿瘤局部浸润、大小、粘连、肠壁管情况、估计术后复发、术中安全等选择,统计各种不同术式术后,病人并发症、死亡率、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5年生存率。结果 (1)本组梗阻急诊手术资料,不管手术选用何种方式,总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明显偏高,5年生存率偏低;(2)一期切除吻合与Hartmann术,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5年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3)单纯造瘘5年生存率较一期切除和Hartmann术明显下降。讨论(1)预防和减少直肠乙状结肠癌梗阻的发生是提高疗效的关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减少梗阻癌的根本,在此基础上的早期手术是重点,如何变急诊手术为限期手术是治疗梗阻的一个重要环节,内支撑架成功应用是个好办法;(2)积极治疗梗阻性直肠乙状结肠癌的原发病灶,努力达到“根治”目的,不提倡相对较多的单纯造瘘;(3)寻求梗阻性直肠乙状结肠癌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