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07篇
  免费   6259篇
  国内免费   1095篇
耳鼻咽喉   179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282篇
基础医学   1190篇
口腔科学   162篇
临床医学   10097篇
内科学   2259篇
皮肤病学   492篇
神经病学   346篇
特种医学   7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2248篇
综合类   31913篇
预防医学   8608篇
眼科学   123篇
药学   8850篇
  301篇
中国医学   70237篇
肿瘤学   437篇
  2024年   1415篇
  2023年   4665篇
  2022年   3368篇
  2021年   4204篇
  2020年   3727篇
  2019年   3203篇
  2018年   1270篇
  2017年   2754篇
  2016年   3160篇
  2015年   3892篇
  2014年   8309篇
  2013年   7043篇
  2012年   9574篇
  2011年   9737篇
  2010年   8651篇
  2009年   7274篇
  2008年   8391篇
  2007年   6161篇
  2006年   5403篇
  2005年   5120篇
  2004年   5399篇
  2003年   4724篇
  2002年   3061篇
  2001年   2841篇
  2000年   1985篇
  1999年   1627篇
  1998年   1410篇
  1997年   1408篇
  1996年   1341篇
  1995年   1237篇
  1994年   960篇
  1993年   696篇
  1992年   647篇
  1991年   710篇
  1990年   1144篇
  1989年   851篇
  1988年   374篇
  1987年   220篇
  1986年   114篇
  1985年   102篇
  1984年   86篇
  1983年   77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6篇
  1958年   56篇
  1957年   22篇
  1956年   27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王国军 《江苏中医药》2019,51(11):41-44
中医骨伤"筋骨并重"理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临床实践中逐渐成熟。筋骨相互协调,相互依存,保持动态平衡。通过系统查阅近年来中医骨伤"筋骨并重"理念的相关文献,发现此理念在创伤外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及骨代谢疾病临床中多有应用。临证时要辨明筋伤与骨病两者生理病理的联系,在诊断、治疗及康复各个阶段都要注重"筋骨并重",将此理念融会贯通到现代骨科技术中,更好地发挥"筋骨并重"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2.
内湿来源于人体内,具有重着、黏滞、趋下等特性,是由人体运化转输水液功能障碍而致。内湿的形成与五脏失调息息相关,五脏失调都能导致内湿的产生,但是五脏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相互影响。临床在治疗内湿证时既要从整体出发,又要辨证论治,分清主次,适当顾及其他脏腑,才能使五脏协调,湿邪得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镇平县中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5例为对照组,以2017年5—11月收治的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分别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GQOL-74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外伤性脾破裂,可有效缓解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目的:分析中医熏蒸疗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滤过联合司维拉姆进行常规止痒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止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熏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睡眠状况以及瘙痒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夜间深度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夜间觉醒次数以及觉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瘙痒持续时间与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瘙痒频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中医熏蒸疗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中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减轻瘙痒对睡眠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医古籍中有关升降散论述的文献梳理,全面探讨其内涵。本方是在大黄、僵蚕为雏形的基础上增加蝉蜕、姜黄而成方,几经易名,终在杨璿《伤寒瘟疫条辨》中为后人所熟知。本方广泛用于治疗瘟疫,以丸剂、散剂为主,方便携带,便于服用;重用大黄旨在祛邪、逐秽;应用时视人之体质强弱和量其毒之轻重而判断用药多寡,并辅以米酒、生蜜等以顾护正气。杨璿将其由治疗“热疫”的专方扩展为治疗“表里三焦大热”的通用方剂,扩大了本方治疗疾病范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