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0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52篇
内科学   105篇
皮肤病学   116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579篇
预防医学   15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524篇
  6篇
中国医学   16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分析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对STAT通路蛋白的影响; 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4月至2020年11月期间诊治的COPD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沙美特罗组25例、丙酸氟替卡松组27例和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组24例。沙美特罗组给予沙美特罗治疗,丙酸氟替卡松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和联合组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参数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EFV1/FVC的变化,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C反应蛋白(CRP)、B型利钠肽(BNP)和STAT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治疗后,联合组EFV1、FVC及FEV1/FVC水平高于沙特美罗组、丙酸氟替卡组,STAT1、STAT2、STAT3、IL-1、IL-2、IL-6、MMP2、MMP3、CRP及BNP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沙特美罗组、丙酸氟替卡组(P<0.05)。沙特美罗组EFV1、FVC及FEV1/FVC水平及STAT1、STAT2、STAT3、IL-1、IL-2、IL-6、MMP2、MMP3、CRP、BNP蛋白表达水平均无差异(P>0.05) ; 结论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老年COPD可有效调控STAT通路蛋白,抑制炎性介质蛋白及MMP蛋白表达,缓解炎性反应,避免肺组织损伤,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疏肝补肾方对肝纤维化大鼠睾丸酮(Te)、促肾上肾皮质激素(ACTH)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复制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检测不同剂量组大鼠的血清Te、ACTH水平。结果: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e、ACTH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中药治疗后,两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基本恢复正常,其血清Te、ACTH亦趋于正常(P>0.05)。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疏肝补肾方在抗肝纤维化同时具有改善激素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鼻窦炎致成年人亚急性咳嗽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由变应性鼻-鼻窦炎致亚急性咳嗽56例成年人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止咳化痰药复方甘草合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西替利嗪片,观察并记录用药前后咳嗽轻重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1%(23/2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6%(15/2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鼻窦炎致成年人亚急性咳嗽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4.
目的目前ALT持续正常(PNALT)以及持续或间断升高(PIEALT)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硬度值(LSM)的数据十分有限。本研究对该组患者LSM范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以供临床应用参考。方法将在2012年9月-2013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208例初治CHB患者纳入研究,均接受瞬时弹性扫描仪(FS)检查。PNALT组:在最近1 a随访至少3次,每次间隔2个月以上,ALT水平均正常,入组时ALT正常;PIEALT组进一步分为ALT轻度升高(过去1 a随访中ALT水平至少有1次升高但2×ULN)以及ALT明显升高(过去1 a随访中ALT水平至少有1次升高2×ULN),入组时ALT2×ULN。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当ALT2×ULN时,用于诊断以及排除进展性肝纤维化的标准分别为LSM≥10.6 kPa和LSM7.4 kPa。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因素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受试人群平均LSM为(6.2±2.9)kPa。在PNALT患者中,LSM≥7.4 kPa占14.3%(18/126),LSM≥10.6 kPa占2.4%(3/126)。在总体PIEALT患者中,这个比例分别是35.4%(29/82)以及13.4%(11/82)。多元回归分析中,ALT1×ULN(OR=2.63,P=0.037)、男性(OR=5.29,P=0.012)是LSM≥7.4 kPa的独立影响因素;HBV DNA定量5 log10拷贝/ml是LSM≥10.6 kPa唯一的独立影响因素(OR=13.84,P=0.046)。结论在PIEALT和PNALT的CHB患者中,分别有35%及14%的患者不能排除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可能;大约13%的PIEALT患者根据LSM结果可判断为进展性肝纤维化。对于ALT1×ULN、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大于5的男性CHB患者,建议对其进行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N酸氟替卡松对中重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转化生长因子p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Smad通路的影响。方法中重度持续哮喘患者30例,对照组20例。哮喘组给予规律吸入沙美特罗/N酸氟替卡松50/250/xg,2次/d,持续6个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测血清TGF-β1、Smad2表达,宝石能谱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测量气道壁厚度/气道外径(T/D)、气道壁面积占气道总面积百分比(WA%)评估气道重塑程度。结果哮喘组(治疗前)血清TGF-β1(301.5±27.3)ng/L、Smad2(1182.1±50.6)ng/L与对照组TGF—β1(55.2±12.8)ng/L、Smad2(796.4±56.2)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t=5.90,P值均〈0.05),哮喘组(治疗后)TGF-β1,(96.1±25.6)ng/L、Smad2(853.4±49.7)ng/L与哮喘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1,t=3.13,P值均〈O.05),哮喘组(治疗后)血清Smad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P〉o.05);哮喘组(治疗前)T/D(23.66士4.06)%较对照组(19.79士3.37)%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P〈O.05),哮喘组(治疗前)wA%(69.24±6.03)‰值与对照组(51.67±4.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P〈O.05)。规律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6个月后,哮喘组(治疗后)T/D(20,43±3.00)%、WA%(58.40±3.85)%下降,与哮喘组(冶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t=3.05.P值均〈0.05),哮喘组(治疗后)T/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P〉0.05),气道重塑减轻。结论哮喘患者气道重塑伴随血TGF-β1、Smad2蛋白的表达增加,规律吸入沙美特罗j丙酸氟替卡松可以通过减少血清TGF-β1、Smad2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哮喘患者气道重塑。调节TGF-β1/Smad通路可能是治疗哮喘气道重塑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探讨血清丙酸(PA)对感染性休克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2015年3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14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非感染性休克组和感染性休克组,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各组临床资料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PA对感染性休克诊断及预后的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血清PA浓度的生存率。结果 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休克组的呼吸频率、心率、PA、CRP、PCT、LA、WBC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性休克组年龄、MAP、PA、CRP、PCT、LA、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30 d死亡率、90 d死亡率明显高于非感染性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A、PCT、LA、APACHEⅡ得分是影响感染性休克的独立风险因素,低MAP和高血清PA浓度是感染性休克患者30 d和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A浓度与PCT、LA、APACHE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PA诊断感染性休克的AUC为0.912,最佳临界值为10.95 μg/L,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为77.6%。PA预测感染性休克30 d死亡的AUC为0.762,最佳临界值为12.52 μg/L,敏感性为75.9%,特异性为70.5%;PA预测感染性休克90 d死亡的AUC为0.766,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74.1%。生存分析显示,PA低浓度组30 d生存率、90 d生存率均明显高于PA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A明显升高,可以作为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98.
陈向明  何萍  李婷  张海清  胡阳 《检验医学》2020,35(4):318-322
目的探究青蒿琥酯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痤疮丙酸杆菌标准株和临床株,观测青蒿琥酯联合盐酸多西环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观察2种药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生长的动态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青蒿琥酯作用后痤疮丙酸杆菌的形态学变化。结果青蒿琥酯MIC为0.750~3.000 mg/mL,盐酸多西环素MIC为0.040~0.160μg/mL,两药联合使用呈相加或协同抑菌作用。两药在单药和联合使用时的M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生长动态观察结果显示两药联合使用可降低药物浓度,且抑菌作用起效快、持续时间长。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青蒿琥酯作用后菌体变短,表面有皱瘪、凹陷、弯折等改变。结论青蒿琥酯对痤疮丙酸杆菌有一定抑菌作用,与盐酸多西环素联合使用抑菌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且对痤疮丙酸杆菌形态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观察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迪安松,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联合蓝科肤宁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严格按照实验计划进行临床实验.治疗组以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联合蓝科肤宁医用愈肤生物膜治疗,对照组单用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1.43%,对照组总有效率44.12%,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联合蓝科肤宁治疗掌跖脓疱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外用卡泊三醇、丙酸氟替卡松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进行期白癜风临床疗效.方法:94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联合治疗32例,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卡泊三醇、丙酸氟替卡松外用.中药组30例,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外用药组32例,给予卡泊三醇、丙酸氟替卡松外用.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93.75%,中药组有效率66.66%,外用药组有效率71.875%,联合用药组与中药组、外用组有明显差异(P<0.05),中药组与外用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卡泊三醇、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进行期白癜风临床疗效好,色素沉着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