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38篇
  免费   3795篇
  国内免费   2215篇
耳鼻咽喉   174篇
儿科学   376篇
妇产科学   331篇
基础医学   2114篇
口腔科学   525篇
临床医学   7929篇
内科学   4868篇
皮肤病学   1059篇
神经病学   1389篇
特种医学   15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2929篇
综合类   20515篇
预防医学   6490篇
眼科学   321篇
药学   18061篇
  179篇
中国医学   10693篇
肿瘤学   1755篇
  2024年   543篇
  2023年   1793篇
  2022年   1526篇
  2021年   2151篇
  2020年   2008篇
  2019年   2090篇
  2018年   1026篇
  2017年   1983篇
  2016年   2278篇
  2015年   2764篇
  2014年   4518篇
  2013年   4191篇
  2012年   5215篇
  2011年   5208篇
  2010年   4730篇
  2009年   4319篇
  2008年   4543篇
  2007年   3912篇
  2006年   3497篇
  2005年   3503篇
  2004年   2843篇
  2003年   2620篇
  2002年   2130篇
  2001年   1853篇
  2000年   1482篇
  1999年   1271篇
  1998年   1043篇
  1997年   1039篇
  1996年   933篇
  1995年   871篇
  1994年   716篇
  1993年   538篇
  1992年   466篇
  1991年   438篇
  1990年   345篇
  1989年   333篇
  1988年   166篇
  1987年   135篇
  1986年   98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对于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半托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1 00例由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泮托拉唑注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注射,进行一段时间的注射治疗后,观察2组的情况.结果 试验组中患者痊愈为28例,好转为20例,无效为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痊愈23例,好转1 7例,无效为1 0例,总有效率为80%.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对于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半托拉唑的临床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2.
高催乳素血症(HPRL)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其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均不理想。阿立哌唑不仅具有抗精神病作用,还可有效逆转HPRL。本文拟就阿立哌唑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HPRL中的应用、机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阐述与总结,为HPRL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3年9月—2015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Hp感染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0例)和观察组(n=6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三联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以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Hp根除情况及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5/60),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8/6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患者采用以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治疗,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提高Hp根除率,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16-817
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所收治的100例胃溃疡病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用药方案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观察组用药方案为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统计治疗总有效率以及Hp转阴率,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更优,治疗总有效率以及Hp阴转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贝拉唑与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胃溃疡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临床可予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HPLC-MS/MS)测定清血八味片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在负离子条件下采用Halo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以0.1%甲酸-10 mmol/L甲酸铵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Scan模式和MRM模式,检测清血八味片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紫草中成分7种、土木香中成分3种、人工牛黄中成分4种、栀子中成分7种、瞿麦中成分7种、甘草中成分12种。结论:该方法快速可靠,操作简便,可用于清血八味片的质量控制研究,为临床药物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究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每组46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7例,临床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43.48%和80.43%,治疗组治愈32例,好转11例,临床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9.57%和93.48,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Hp(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根除率分别为84.78%和65.22%,均显著低于治疗组的100.00%和97.83%,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为1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仅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能够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Hp的转阴率及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1年内疾病复发率低,远期效果良好,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单纯采用舍曲林治疗对照组,基于此联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HAMD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对,且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6.0%较对照组18.0%显著较低,且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既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又能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因而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依据Meta分析要求,对CBM、CNKI、PubMed、Springer、Embase Databases、Cochrane Library、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网、专利数据库等进行检索,纳入以唑来膦酸注射液作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的研究文献,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8年8月,检索资料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提取,若有分歧,则由第三方协助并解决;采用Review Manager 5.3对有效性、骨密度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受试者共103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各项血液指标[包括血钙、血磷、血清I型胶原C末端肽(s-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血清骨钙素蛋白(BGP)]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同部位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密度值(腰椎、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华氏三角区)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篇文献发现明确的唑来膦酸注射液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且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可消失。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对治疗DO有一定疗效,且具有一定安全性,但还需更多高质量的RCT进行分析才能对其疗效及安全性得出肯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第一代头孢菌素预防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既往方案在目前微生物药敏下的预防效果。方法:基于药动学/药效学(PK/PD)理论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进行探讨。以头孢唑林和头孢噻吩为考察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为目标菌群,给药间期内游离药物浓度位于最低抑菌浓度(MIC)之上的时间占一个给药间期的百分比(fT>MIC)为PK/PD靶指数,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头孢唑林和头孢噻吩既往方案对抗目标菌群达到PK/PD靶指数的累积反应分数(CFR)≥90%为标准探讨给药策略及预防效果。结果:对于成人(体质量以60 kg计),头孢唑林仅“1 g,q 2 h”“2 g,q 4 h”“3 g,q 4 h”和“术前1 g;术中0.5 g,q 2 h”的方案,头孢噻吩仅“2 g,q 3 h”和“术前2 g;术中1 g,q 3 h”的方案对各目标菌群的CFR≥90%,两者其他的既往方案均无法达到CFR≥90%标准。结论:应用第一代头孢菌素预防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案(CFR≥90%),以确保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建立大黄特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相关联的二维指纹图谱,研究大黄抗氧化活性物质。方法:利用高效液相多检测器联用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在线检测体系,对大黄中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共鉴定出大黄中化学成分15种;其中8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然后采用清除效率为指标对各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结果发现化合物葡萄糖紫丁香酸、腺嘌呤、没食子酸、儿茶素或表儿茶素、双花母草素、2-O-桂皮酰-没食子酰葡萄糖等具有较强的清除ABTS·+的活性,而蒽醌类成分对ABTS·+的清除作用较弱。结论:采用HPLC-ABTS-DAD-Q-TOF/MS对大黄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定,初步阐明大黄在抗氧化环节起作用的效应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