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659篇
  免费   7989篇
  国内免费   2301篇
耳鼻咽喉   625篇
儿科学   636篇
妇产科学   1293篇
基础医学   2670篇
口腔科学   4115篇
临床医学   18488篇
内科学   11311篇
皮肤病学   1010篇
神经病学   1907篇
特种医学   46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1篇
外科学   6071篇
综合类   42586篇
预防医学   11344篇
眼科学   6714篇
药学   21848篇
  278篇
中国医学   12323篇
肿瘤学   4972篇
  2024年   733篇
  2023年   3050篇
  2022年   2757篇
  2021年   3522篇
  2020年   3671篇
  2019年   3391篇
  2018年   1894篇
  2017年   3685篇
  2016年   4392篇
  2015年   5341篇
  2014年   8009篇
  2013年   7638篇
  2012年   9583篇
  2011年   10183篇
  2010年   9192篇
  2009年   8502篇
  2008年   8677篇
  2007年   8057篇
  2006年   8083篇
  2005年   8284篇
  2004年   7568篇
  2003年   6251篇
  2002年   4263篇
  2001年   3459篇
  2000年   2750篇
  1999年   1927篇
  1998年   1568篇
  1997年   1379篇
  1996年   1104篇
  1995年   1000篇
  1994年   788篇
  1993年   477篇
  1992年   408篇
  1991年   409篇
  1990年   315篇
  1989年   352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中华儿科杂志》2020,(3):178-178
我刊要求对论著类文章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使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的《中文医学主题词表》(CmeSH)所列的词,或登录万方医学网:http://med.wanfangdata.com.cn/Mesh/Mesh.aspx查找。如果查不到相应的关键词,处理办法有:(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1.2ml SONOVUE剂量对肝脏占位病变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1.2ml和83例2.4ml SONOVUE(声诺维)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超声造影的资料,对两组肝脏占位病变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的动脉相血流灌注主要方式增强进行比较。采用QLab9.0软件生成TIC及血流灌注参数。对比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的TIC形态特征,分析肝脏占位病灶与周围肝实质血流灌注参数,以及两组肝脏占位病灶血流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种剂量造影下恶性和良性占位病变的主要增强方式相同,恶性占位病变的增强方式都主要是整体型和周边增强型,其CEUS TIC的波峰较尖锐。1.2ml组肝占位病变与周围肝实质的CEUS TIC灌注参数AT、TTP、Δt、Ib、Ip、ΔI/Δt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提示1.2ml SonoVue剂量可以用于肝占位病变与周围组织的鉴别。与2.4ml组相比,1.2ml组无论肝实质还是肝占位病变的TIC灌注参数AT、TTP、Ib测值大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2.4ml组相比,1.2ml组HCH的CEUS TIC灌注参数只有AT测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肝癌(HCC和MLC)的CEUS TIC灌注参数只有Ib测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1.2ml SonoVue CEUS可以良好地显示肝脏占位病变,特别是对肝癌和血管瘤的显示。  相似文献   
14.
观察并评估角膜电刺激对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模型的影响。方法:实验 研究。健康雄性Spa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组后抽出8只作为正常大鼠组。余下32只先予 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抽出8只作为糖尿病组,余下 24只糖尿病大鼠采用孟加拉玫瑰红联合532 nm激光方法建立AION大鼠模型。将24只造模成功的 AION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别为AION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电刺激组,予以角膜电刺 激(刺激参数为:电流1 mA,频率20 Hz,波宽1 ms/phase,刺激时间1 h,隔日1次,刺激2周);假电 刺激组,电极安放位置与电刺激组相同,仅不接通电源。2周后5组大鼠进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 层扫描和视觉诱发电位,然后处死,行视网膜及视神经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数据采用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为(211±13)μm, 糖尿病大鼠组为(206±16)μm,AION模型组为(240±54)μm,假电刺激组为(216±11)μm,电刺 激组为(198±4)μm,5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4,P=0.038)。其中AION 模型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高于正常组、糖尿病组、电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组与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ON模型组与假电刺激组未见明显差异。视觉诱发电位示 AION模型组N1潜伏期较电刺激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P<0.001);AION模型组P1潜伏 期较正常组、糖尿病组、假电刺激组、电刺激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2.5、2.6、3.2, P<0.05);电刺激组N1-P1波幅大于假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P<0.001)。结论:角膜电 刺激能促进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肿胀的视盘变薄,加速视盘水肿的消退,同时在 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心脏移植目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较有效的手段,我们对每例受体心脏都进行了全面的病理学观察,给了我们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的新的启示。在受检的400例心脏中有77.50%病例为不同类型的心肌疾病,15.00%为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心肌的病理改变基本有两大类,即损伤性病变和结构性病变,前者是心力衰竭和心肌病类型转变的基本原因,后者是发育异常性和错构性病变,有形态特征,但无明显的疾病类型特异性,是心脏易损性的结构基础。由于基本病变的组合和损及的范围不同,呈现出不同临床和病理表现,引起临床与病理诊断间的差别,诊断不一致的病例以心肌病类最多。另外冠状动脉年龄性内膜纤维增厚和错构导致的狭窄能明显影响疾病的发展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用药对脑梗死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d)、依达拉奉(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每日2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28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7、14、21、28 d,两组患者NIHSS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治疗后7、14、21、28 d 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21、28 d,两组患者MBI评分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治疗后7、14、21、28 d 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7%(26/30)比5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用药对脑梗死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治疗声带病变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9月声带病变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声带病变患者采取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护理中,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