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6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72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656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73篇
中国医学   190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琪治疗劳淋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琪(1922~),男,中医世家.现任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主任医师,兼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精于仲景学说,兼通金元四大家及温病学家的学术理论,对中西汇通亦多有涉猎,尤对王清任、张锡纯的学术思想研究较为深入.善治多种疑难病症,对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有较深造诣,为黑龙江省中医肾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主持完成了"补脾肾泻湿浊解毒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并获省级、部级奖励.代表著作有<脉学刍议>、<临床经验集>、<张琪临证经验荟要>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相似文献   
12.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恢复期中风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治疗恢复期中风92例,按随机原则分成醒脑开窍针刺组50例,传统针法组42例。治疗结果表明,醒脑组与传统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42%、16.67%,醒脑组显效及有效率亦明显优于传统组。实验结果表明,醒脑组在血液流变学、血脂、微循环和体外血栓形成等绝大多数指标上,均有明显改善,其程度和范围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益肾通淋汤对尿结石病人尿中的草酸钙结晶的影响进行了随机对照观察。结果:实验组尿中出现草酸钙结晶、大晶体、结晶聚体的例数比对照组少(P<0.01)。提示益肾通淋汤有抑制尿石病人尿中草酸钙结晶的析出、增大和聚集的作用,以及可能有预防尿结石的形成和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庆余肾气丸,复方丹参片中农药多残留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敏娟  陈鹤鑫 《中成药》1994,16(12):32-34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庆余肾气丸、复方丹参片中六六六,DDT残留含量,以六六六,DDT各异构体和代谢物衡量,方法的检测极限可达1.8×10-4~8.0×10-3μg/g;方法回收率总均值分别在91.43%±1.7%,和90.88%±2.84%;检测变异系数为0.27%~9.93%。样品测定结果显示,庆余肾气丸、复方丹参片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皆低于世界各国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胃钡餐X线照片为依据,选择胃体中央、胃体窦交界处和胃窦中央作为电极定位点,分别为E_1、E_2、E_3点,同步检测胃电图。实验结果表明:胃电慢波E_1先出现,呈现从E_1点向E_3点传导的现象;胃电慢波幅值E_1,E_2、E_3点餐前分别为274±55、554±196、726±145μV,餐后分别为294±41、606±188,801±240μV;试餐前及试餐后,各点胃电图优势频率均值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体表胃电存在传导特性,传导方向从胃体中央扩播至胃窦中央。越近胃窦波幅越高,但优势频率不变。  相似文献   
16.
经长期临床观察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中医药治疗论述了以下有关问题CHB自然病程和中西医治疗策略;介绍治疗CHB中药基本方“二黄双虎汤”;CHB的降酶治疗;CHB“正复胜邪现象”;对HBV携带者的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7.
附子理中丸方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附子理中丸是中医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的常用成药。本文通过小白鼠急性死亡实验,测得ip LD_(50)=42.4870g/kg;运用药物累积法对该复方方药进行了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附子理中丸在小鼠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呈二房室开放式模型分布。测得其t_(1/2)α=0.1922h,t_(1/2)β=11.2888h等动力学参数。阐明了该药的体内动态过程,为评价该药的内在质量及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通调督脉化瘀排毒法治疗尿毒症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尿毒症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除一般治疗外,加用海洋生命平衡超导治疗仪,将中药干粉剂作用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五脏六腑之俞穴,每日3次,每次1小时;对照组44例,给予一般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应用调督通脉化瘀排毒法,能提高尿毒症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克痛喷剂中蟾酥、冰片、大黄、栀子、白芷进行定性鉴别;并应用气相色谱法对冰片的含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证明方法简便,斑点圆整,重现性及专属性均好,可国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芪丹通脉片对急性缺血再灌注致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芪丹通脉片治疗组(QDTMT treatment group),对照组经十二指肠给予生理盐水(1.5ml/kg),给药后30min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放置电磁流量计探头测定血流量,在其下缘左前降支1/2处结扎90min,松开后再灌注180min观察,分别于灌胃前、缺血90min和再灌注180min静脉快速均匀推入微泡声学造影剂SONOVUE,FLASH模式进行静脉声学造影,实时连续记录心肌声学造影前后的图像采用,采用Echopac图象工作站软件包进行分析心肌声学造影的图像视频密度,根据时间-视频密度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以评价心肌微血管的血流灌注状态,根据图像分析缺血心肌范围的影响。芪丹通脉片组则经十二指肠给予芪丹通脉片浸膏混悬液(1g/ml,1.5ml/kg),其余实验过程同对照组。并在不同时间点从冠状静脉窦采血,检测血清中NO和血浆中ET-1的含量。结果在基础状态、缺血前和缺血90min,对照组和芪丹通脉片干预组的时间-视频密度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及缺血后出现的灌注缺损所占左心室的百分比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再灌注180min两组的AUC存在显著差异(14.09±2.31 vs 11.47±1.55,P<0.05),左心室心肌灌流均没有完全恢复,但芪丹通脉片能够显著促进再灌注后心肌微循环灌流的恢复(92.10±2.2)%,与对照组(87.49±4.12)%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缺血90min和再灌注180min,芪丹通脉片处理组血清中NO和血浆中ET-1分别为(68.98±10.01)μmol/L、(67.55±9.81)μmol/L和(114.73±11.89)μg/L,(139.97±12.36)μg/L,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56.38±8.27)μmol/L,(53.55±6.03)μmol/L和(137.40±13.48)μg/L,(161.90±19.14)μg/L,(P<0.05)。结论芪丹通脉片能够促进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微循环血流的恢复,调节循环血中的NO和ET含量,改善微循环功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