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0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0篇
中国医学   23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01.
《中草药(英文版)》2020,12(3):214-223
Kadsura coccinea belongs to medicinally important genus Kadsura from the Schisandraceae family. It has been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gastroenteric disorders. The initial phytochemical work focu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some structurally novel and diverse natural products, which turn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researchers towards this plant. Thus far, 202 compound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is plant. Lignans and terpenoids were found as the m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is plant. Some of the triterpenoids and sesquiterpenoids with novel structures ar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for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ers. The isolated compounds of this plant have shown different bioactivities including anti-tumor, anti-HIV, anti-inflammatory, nitric oxide (NO) production inhibitory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This review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all the phytochem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work done so far on K. coccinea, and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on this plant.  相似文献   
402.
薛秋雯  梁爽 《中草药》2020,51(5):1350-1360
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民间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二萜类成分是其主要药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羊踯躅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羊踯躅的研究前景进行了简要展望,以期为羊踯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3.
向槿  阮长磊  刘丹  戴豫宛  李红钢  方进波 《中草药》2020,51(5):1183-1189
目的研究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Toyopearl HW-40C、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鹿藿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igmoidin E(1)、lupinifolin(2)、precatorin B(3)、木豆酮(4)、槐花多糖B(5)、5,3′-二羟基-4′-甲氧基-5′-γ,γ-二甲基烯丙基-2″,2″-二甲基吡喃并[5,6:6,7]异黄烷酮(6)、染料木素(7)、甘草异黄酮A(8)、erylatissin B(9)、neo-bavaisoflavone(10)、羽扇豆醇(11)、桦木醛(12)、穿贝海绵甾醇(13)。化合物1~10均为含异戊烯基的黄酮类,其中化合物1、2为二氢黄酮、3~6为二氢异黄酮、7~10为异黄酮。化合物11~12为羽扇豆烷型三萜,化合物13为甾醇类。结论化合物1、5~6、8~10、12、13均为首次从鹿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04.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瓜蒌皮药材品质的影响,优选出适宜的瓜蒌皮药材产地现代干燥加工方法。方法收集安徽产新鲜瓜蒌皮,分别采用传统与现代产地加工干燥方法[40、50、60、70℃控温热风干燥,40、50、60、70℃微波真空干燥(真空度-0.08 MPa),50、60、70℃中短波红外干燥,-80℃真空冻干干燥,晒干,阴干]加工处理,结合干燥样品外观性状,以药效成分(5种黄酮类芦丁、木犀草苷、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橘红素,3种三萜类葫芦素D、葫芦素B、葫芦素E)、营养滋补类成分(2种糖类葡萄糖、果糖,18种氨基酸类苯丙氨酸、L-亮氨酸、异亮氨酸、L-色氨酸、γ-氨基丁酸、L-蛋氨酸、L-缬氨酸、脯氨酸、L-酪氨酸、反式-4-羟基-L-脯氨酸、L-苏氨酸、L-谷氨酸、L-谷氨酰胺、L-丝氨酸、L-天门冬酰胺、L-瓜氨酸、L-精氨酸、L-赖氨酸,12种核苷类胸腺嘧啶核苷、2′-脱氧尿苷、腺嘌呤、尿苷、腺苷、2′-脱氧肌苷、肌苷、胞嘧啶、鸟嘌呤、2′-脱氧鸟苷、胞苷、鸟苷)共40种资源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含量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干燥加工方法所得瓜蒌皮药材样品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优选瓜蒌皮最佳现代干燥加工方法。结果不同干燥品中,药效成分及营养滋补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果糖及葡萄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78%~21.32%、4.46%~15.63%;70℃微波真空干燥处理获得的瓜蒌皮所含黄酮类和四环三萜类成分总量最高,40℃控温热风干燥处理的总量最低。通过对14种不同干燥方式获得的瓜蒌皮样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发现70℃控温热风干燥、70℃中短波红外干燥、-80℃真空冻干干燥、50℃微波真空干燥和60℃控温热风干燥方式获得的样品有效成分含量均优于传统晒干。结论结合药材的外观性状、色泽、质地、干燥时间及功效成分含量等因素,基于目前企业设备现状,建议70℃控温热风干燥为瓜蒌皮产地加工条件;基于未来新型设备的发展,70℃中短波红外干燥可作为瓜蒌皮产地加工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将为瓜蒌皮药材产地加工的规范化和品质特征的形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05.
目的 研究红果樫木Dysoxylum binectariferum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结合进行化合物分离纯化,根据1D和2D核磁共振及质谱数据鉴定结构。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肿瘤细胞增殖毒性评价。结果 从红果樫木叶提取物中得到2个具有由C2-C3碳键断裂C2-C6碳键闭环产生的双环[3,2,1]辛烷环骨架结构的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2,3-seco-2,6-cyclo-2a,29-dihydroxytirucalla-7,24-dien-23-oxo-3,9b-olide(1 )、aphanamgrandiol A(2 )。化合物1 对人肺癌H1975细胞和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48.8±2.4)、(28.7±1.6)μmol/L,化合物2 对2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44.4±2.1)、(32.5±1.8)μmol/L。结论 化合物1 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大叶山楝三萜B。化合物2 首次从樫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 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06.
目的 建立灵芝提取物中中性三萜——灵芝醇A、灵芝醛A、灵芝酮三醇及麦角甾醇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定量分析方法及一测多评法。方法 甲醇超声提取法制备灵芝提取物;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采用PhenomenexLuna Omega PS C18色谱柱(150 mm×2.1 mm,1.6 μm),流动相为乙腈-0.04%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一测多评法应用灵芝醇A作为内参物,计算灵芝醛A、灵芝酮三醇及麦角甾醇的相对校正因子;精密吸取10批灵芝供试品溶液进样检测,比较建立的外标法与一测多评法结果是否一致。结果 4种成分在设定的质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8),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均小于2.13%,加样回收率在92%~105%、RSD均小于1.99%,准确度良好;灵芝醛A、灵芝酮三醇及麦角甾醇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02、0.99、1.80,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测定结果差异不大。结论 建立的测定灵芝中灵芝醇A、灵芝醛A、灵芝酮三醇和麦角甾醇UPLC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的专属性强,便捷高效,结果准确,适用于灵芝提取物中性三萜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