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5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129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231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459篇
内科学   457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135篇
特种医学   325篇
外科学   232篇
综合类   526篇
预防医学   265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842篇
中国医学   294篇
肿瘤学   27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中药和天然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靶向制剂可以提高靶组织的药理作用强度和降低全身的不良反应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给药方式 ,为第四代的药物剂型。采用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是研究的重点 ,磁靶向 ,酶靶向制剂也是研究热点。此外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 (OCDDS)也是靶向制剂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是经口服将药物运送到回盲肠后释放并发挥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在我国还仅处于试探阶段 ,目前中药和天然药物的靶向制剂的研究大多数是以天然单一有效成分为原料药物 ,而用中药有效部位研制的靶向制剂屈指可数 ,这与制定中药有效部位的质量标准及制剂工艺难度大有关。中药新剂型和新技术的开展是中药国际化的关键 ,需要有组织地开展多学科合作 ,靶向制剂是中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胰岛素基础—大剂量注射方案治疗青春期1型糖尿病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胰岛素基础—大剂量治疗方案4次/d(睡前注射中效,三餐前注射短效)治疗4例青春期糖尿病患儿6月。结果:4例患儿慢性高血糖症得以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接近正常,糖化血红蛋白(HbA1α)基本恢复正常,酮症酸中毒发生减少。结论:胰岛素基础—大剂量方案治疗能够控制青春期糖尿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有效血药浓度、剂量与疗效三者之间关系以及和/或丙戊酸等其它抗癫痫药合用时的相互影响。方法:83例患者分为3组,即拉莫三嗪组、拉莫三嗪+丙戊酸组及拉莫三嗪+丙戊酸+其它抗癫痫药组。拉莫三嗪的起始剂量拉莫三嗪组为2mg/(kg·d),联合用药组为0.2mg/(kg·d),丙戊酸成人起始剂量为负荷量。结果:联合用药组中的部分病例拉莫三嗪剂量高于国外推荐剂量。当拉莫三嗪剂量在2~7mg/kg、血药浓度在1~6mg/L,丙戊酸的剂量在4~28.19mg/kg、血药浓度在37.46~113.79mg/L时,癫痫有效控制率在67.6%~86.4%之间。结论:国外推荐的拉莫三嗪有效血药浓度及与其它抗癫痫药合用时的剂量可能偏低。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介绍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 ,使其能更好地模拟体内状态。方法 综述最近的中外文献中有关缓释、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测定实验方法 ,实验条件的选择及影响因素。结果 体外释放度实验条件如释放介质的 pH值、离子强度、增溶剂、表面活性剂和释放仪器等可影响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结论 根据不同药物选择尽可能接近体内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院 1993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抗感染药物的消费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计算机技术及电子表格软件Excel,统计分析近几年主要抗感染药品的用药频度 (DDDs)。结果 :抗感染药物的消费总金额逐年上升 ,β -内酰胺类药物居首位。用药频度 (DDDs)最高的是青霉素钠和头孢唑啉 ,消费金额增长最快的是添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的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结论 :抗感染用药逐渐向着高价药的方向发展 ,临床应该根据细菌培养的药敏试验情况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避免滥用高价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6.
探讨 5 FU超声雾化吸入联合放疗及全身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 ,探讨一种新的非手术综合治疗方案。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研究组采用 5 FU超声雾化吸入联合常规放疗及以顺铂为主的全身化疗 2个周期 ,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及全身化疗。结果示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6 67%(2 6/3 0 )和 63 3 3 % (19/3 0 ) ,χ2 =4 3 5 6,P <0 0 5。 1、2、3年生存率研究组为 79 89%、5 6 2 6%和 3 0 3 9% ;对照组分别为 5 1 5 7%、3 4 81%和 11 60 % ,χ2 =4 42 1,P <0 0 5。两组的毒副反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5 FU超声雾化吸入联合放疗和以顺铂为主的全身化疗提高了NSCLC的 1、2、3年生存率 ,毒副反应可耐受 ,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7.
评价乐沙定与氟尿嘧啶、四氢叶酸钙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耐受性。 1999年 5月~ 2 0 0 2年 3月住院的晚期胃癌患者 2 0例 ,进行乐沙定 5 FU 四氢叶酸钙联合用药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全组CR为 2例 ,PR为 7例 ,SD为 8例 ,PD为 3例 ,有效率 45 0 % ( 9/2 0 )。主要的副反应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和神经感觉障碍 ,大多数为Ⅰ~Ⅱ度。中位缓解期 5 1个月 ,平均生存期 8 9个月。乐沙定联合氟尿嘧啶、四氢叶酸钙是治疗晚期胃癌的一种有效安全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对美国CMS公司生产的肿瘤治疗计划系统 (TPS)计算结果值与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方法 按照测量条件下的带有Farmer型电离室的固体水模在螺旋CT下进行扫描 ,图像通过网络数字传输系统传入TPS中 ,分别进行 10cm× 10cm规则野与不规则野、均匀组织与不均匀组织(分别含骨和肺 )、源轴距 10 0cm中心轴上深度 6和 10cm、野内任意点、机架角 30°、楔形板、MLC、铅挡、源皮距 90和 12 0cm条件下 6和 15MVX线计划设计并采用卷积和叠加两种算法计算 ,再与加速器治疗机上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于均匀组织和含骨的不均匀组织卷积和叠加算法的计算结果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偏差在 0 .5 %以内。多数实测值与计算值偏差在2 .5 %以内 ,个别计算与实测结果偏差在 3%以内 ,含肺的不均匀组织做不均匀组织校准后卷积算法与实测偏差较大 ,6MVX线为 7.8% ,15MVX线为 4 .5 % ,而叠加算法与实测偏差在 1.5 %以内。结论 除了卷积算法不能用于含肺组织或含气空腔剂量计算以外 ,卷积和叠加算法均可用于剂量计算 ,且偏差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59.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剂量临床Ⅰ和Ⅱ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根据预后因素给予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不同放射剂量患者的耐受性及疗效。方法 对75例未经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按如下方案入组:A组14例,脑内单一病灶、脑外无病灶,全脑放射剂量30Gy,10分次后缩野至残留病灶,总剂量为45Gy,15分次;B组29例,脑内多发病灶、脑外无病灶,全脑放射剂量39Gy,13分次;C组32例,脑内脑外全有病灶,全脑放射剂量30Gy,10分次。结果 近期疗效:3个组放射治疗后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恶心、呕吐等)均得到缓解,神经压迫等神经功能受损症状A、B、C组缓解率分别为100%(7/7)、86%(12/14)、93%(14/15)。远期疗效:总的中位局部控制时间7.6个月(0.8-52.7个月),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6%、23%;A、B、C组的1和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5%和38%、52%和26%、33%和10%。生存情况:总的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0.8~52.8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490k,、26%;A、B、C组的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3%和49%、50%和23%、45%和9%。副反应:急性反应中A组1例放射治疗中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C组1例放射治疗2次癫痫发作。晚期不良反应中B组2例有思维或(和)行为障碍及神经异常表现。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放射剂量增高可提高脑病灶的局部控制时间(P=0.003),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卡氏评分及脑病灶的局部控制对患者的生存期有影响的趋势(P值分别为0.051、0.056)。结论 根据预后因素给予:NSCLC脑转移不同的放射剂量可得到较好的局部控制时间,对部分患者避免过度治疗,为临床Ⅲ期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为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中组织相容性复合物DQ(HLA-DQ)基因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剂量效应规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对54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儿和40例正常成年供血员HLA-DQ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携带4个易感性基因的个体只见于患者,携带3个易感性基因的个体在患者中为33.3%,正常对照中为10%;携带2个或1个易感性或保护性基因的个体在正常对照中频率较患者为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携带3个保护性基因的个体只见于正常对照。提示:IDDM易感性基因具有部分隐性遗传的特点且具有累加效应。个体中1个或2个易感性基因的存在不能对IDDM构成显著的易感性,3个或3个以上易感性基因的存在方可对IDDM构成显著易感性。DQ保护性基因具有部分显性遗传的特点并且也具有累加效应。携带1个或2个保护性基因的个体患IDDM的机会将大大减少,而携带3个保护性基因的个体则可以不发生IDD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