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30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目的探讨吲哒帕胺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老年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均晨口服吲哒帕胺治疗,治疗组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6w末依据疗效判定标准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6w末,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5.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吲哒帕胺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期高血压病较单用吲哒帕胺治疗效果更显著,且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5mg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伊贝沙坦150mg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AS患者用完全随机开放非均衡设计,将患者分为ACEI组99例,雷米普利开始剂量2.5mg/d,逐渐加至5mg/d;ARB组25例,用伊贝沙坦逐渐加量至150mg/d;对照组21例,不用以上药物。疗程3个月以上。血管B超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随访3个月。结果与结论 ACEI组患者治疗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V)从(3.55±2.80)%提高至(5.62±4.18)%(P=0.001),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GTN)从(12.62±7.48)%提高至(12.80±7.04)%(P=0.835);ARB组患者治疗后EDV从(4.42±2.95)%提高到(6.28±3.26)%(P=0.039),GTN从(10.69±5.85)μg/L下降到(9.54±4.78)%(P=0.229)。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EDV、GTN改变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后EDV、GTN变化值比较,ACEI组和AR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米普利5mg和伊贝沙坦150mg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AS患者3个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分析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美托洛尔)和观察组(45例,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压、...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评价国产和进口依贝沙坦片剂在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 2 4名健康受试者po 30 0mg依贝沙坦后 ,血浆中依贝沙坦的浓度。 结果 国产依贝沙坦片剂和进口片剂的tmax分别为 (1.90± 0 .6 3)和 (2 .0 0±0 .6 3)h ,cmax为 (40 5 8.16± 12 39.4 5 )和 (40 12 .5 4± 14 4 9.71) μg·L-1,AUC0~ 48为 (194 18.91± 3991.0 )和 (1976 0 .38±4 12 7.12 ) μg·h·L-1,t1/ 2ke为 (10 .2 3± 1.6 3)和 (10 .4 1± 2 .4 8)h。国产依贝沙坦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98.9± 10 .8) %。结论 经统计学分析 ,国产依贝沙坦片剂和进口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和苯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的影响。方法 :将 34例患者随机分伊贝沙坦组 (1 50 mg/次 ,1次 /日 ,1 8例 )和苯那普利组(1 0 mg/次 ,1次 /日 ,1 6例 )。两组均治疗 6个月 ,并观察其治疗前后血压及 UAER的变化。结果 :两组血压及 UAER均明显降低 (P<0 .0 1 )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两组治疗后 UAER下降幅度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之间比较无显著相关性 (P>0 .0 5)。结论 :伊贝沙坦和苯那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 ,减少尿蛋白的排泄 ,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就诊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32例,根据随机数字原则,患者分为试验组(n=67)和对照组(n=65),对照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试验组患者服用美托洛尔及厄贝沙坦.比较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血压情况、心功能分级情况、相关血液指标(包括血糖、三酰甘油、肌酐、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做出评定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的幅度都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相关血液检测指标,包括血糖、三酰甘油、肌酐、胆固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 联合使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心功能,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制备厄贝沙坦仿制片并对其进行工艺与溶出度一致性研究。方法 以原研药(卡压舒®)为参比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黏合剂种类、黏合剂用量、片剂硬度、不同含水量和包衣增重对溶出度的影响,确定处方组成。放大制备3批厄贝沙坦仿制片,在4种不同溶出介质中考察3批样品和原研药的溶出一致性,通过相似因子(f2)法评价自制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 3% HPMC-E5作为黏合剂较5% PVP K30作为黏合剂时稳定,黏合剂用量、硬度和水分在考察的范围内基本不影响,包衣增重2%~3%,3批自制片与原研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f2均大于50。结论 厄贝沙坦片制备工艺稳定且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行为一致。  相似文献   
68.
69.
王瑷萍 《中南药学》2013,(12):900-903
目的 考察厄贝沙坦和拉西地平对左心室肥厚高血压患者降低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与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相关性,为临床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左心室肥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41例给予厄贝沙坦150 mg· d^-1,40例给予拉西地平6 mg· d^-1,考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LVMI、CRP和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LVMI与CRP和IL-6水平显著相关。虽然厄贝沙坦和拉西地平在降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上效果相同(P〉0.05),但厄贝沙坦能有效降低患者LVMI、CRP和IL-6水平(P〈0.01);另外还发现,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应用厄贝沙坦后LVMI下降程度与CRP下降程度(r=0.53,P〈0.01)和IL-6下降程度(r=0.72,P〈0.01)高度相关。结论 ARB类药物厄贝沙坦具有显著降低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LVMI、CRP和IL-6水平作用。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