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61篇
  免费   9105篇
  国内免费   2364篇
耳鼻咽喉   558篇
儿科学   1782篇
妇产科学   1713篇
基础医学   8279篇
口腔科学   2569篇
临床医学   8580篇
内科学   13842篇
皮肤病学   1199篇
神经病学   5432篇
特种医学   12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7179篇
综合类   11541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1478篇
眼科学   1750篇
药学   6955篇
  54篇
中国医学   2638篇
肿瘤学   5110篇
  2024年   241篇
  2023年   1631篇
  2022年   2657篇
  2021年   4512篇
  2020年   4150篇
  2019年   3288篇
  2018年   3248篇
  2017年   3398篇
  2016年   3740篇
  2015年   3563篇
  2014年   5935篇
  2013年   7471篇
  2012年   5319篇
  2011年   5475篇
  2010年   4330篇
  2009年   3968篇
  2008年   3802篇
  2007年   3740篇
  2006年   3269篇
  2005年   2788篇
  2004年   2311篇
  2003年   1924篇
  2002年   1631篇
  2001年   1374篇
  2000年   1113篇
  1999年   940篇
  1998年   833篇
  1997年   716篇
  1996年   585篇
  1995年   532篇
  1994年   467篇
  1993年   396篇
  1992年   365篇
  1991年   334篇
  1990年   246篇
  1989年   226篇
  1988年   208篇
  1987年   157篇
  1986年   146篇
  1985年   170篇
  1984年   153篇
  1983年   98篇
  1982年   99篇
  1981年   88篇
  1980年   69篇
  1979年   60篇
  1978年   39篇
  1977年   30篇
  1976年   41篇
  1975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电刺激促进后肢缺血大鼠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电刺激对后肢缺血大鼠VEGF的调节。方法:采用SD大鼠股浅动脉结扎法制备后肢缺血模型,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电刺激对后肢缺血大鼠VEGF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刺激频率为25Hz,强度为0.1V不引起肌肉收缩。缺血模型建立7d后连续电刺激7d,VEGFmRNA的表达刺激组比非刺激组增加3倍,VEGF蛋白增加两倍。结论:电刺激可促进后肢缺血大鼠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从而实现非分子的治疗性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是影响药材生态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基地建设中应重视量化基地环境因子,以地选材,以材定地,完善栽培方法,深入研究加工工艺,实行规范的“公司十基地十科研单位十农户”的经营运作方式。运用系统论概念,将基地建成最大效益的生态经济复合体。  相似文献   
993.
神经营养因子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及其药物调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营养因子是一类对神经系统起营养支持作用的蛋白质 ,当神经细胞受损伤时 ,可引起不同种类的神经营养因子释放 ,从而参与脑损伤的内源性保护过程。外源性施用神经营养因子可保护神经组织免受损害的实验结果也支持上述观点。因此 ,利用药物等手段诱导它们适时适量地释放 ,可能是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新靶向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在上海骨关节疾病患者中筛选吲哚美辛引起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调查服用吲哚美辛的骨关节疾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原发疾病、疾病家族史、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前生活质量评估、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非甾体抗炎药服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从中筛选吲哚美辛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上海骨关节疾病患者中口服吲哚美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8 1%。因子“合并药物治疗”(比值比 0 166,95%可信区间 0 0 3 7~ 0 74)、“饮酒史”(比值比 0 795,95%可信区间 0 675~ 0 93 7)、“来自于健康问题的何种程度的紧张或压力会影响你的生活” (比值比0 917,95%可信区间 0 848~ 0 992 )评分的降低分别使口服吲哚美辛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增高。而因子“与 6mon前比较 ,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前的健康状况如何” (比值比1 2 3 6,95%可信区间 1 0 2 2~ 1 496)评分的升高将使口服吲哚美辛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增高。结论 “合并药物治疗”、“饮酒史”、“与 6mon前比较 ,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前的健康状况如何”是吲哚美辛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住院脱毒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630例海洛因依赖者在住院脱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7.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整组不良事件患者的危险因素不明确。按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归类分组分析,其危险因素依次为:美沙酮最高剂量,血常规异常,合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以及目前吸食方式。结论:海洛因依赖者住院脱毒过程中不良事件较常见,它的发生既有患者自身的原因,又有医源性因素,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96.
段晓玲  李莉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1):1131-1132
目的 评价对比三种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性病性尿道 (生殖道 )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4 6例性病性尿道 (生殖道 )炎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三组 :左氧氟沙星组 80例 ,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 ;氧氟沙星组 36例 ,用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 ;氟罗沙星组 30例 ,用氟罗沙星注射液治疗。三组疗程均为 7~ 14d。结果 左氧氟沙星组治愈率 (86 2 5 % )高于氧氟沙星组 (6 1 11% )和氟罗沙星组 (6 3 33% )。不良反应发生率 (7 5 0 %、11 11%、16 6 7% )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三种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性病性尿道 (生殖道 )炎均安全有效 ,左氧氟沙星优于氧氟沙星和氟罗沙星。  相似文献   
997.
正交设计法考察盐酸洛美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制备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虹  王森 《中国药师》2003,6(7):413-414
目的:对盐酸洛美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生产工艺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考察,寻求最佳生产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设计考察pH、加炭量、温度和加热时间4个因素对盐酸洛美沙星含量的影响,选用L16(4^5)正交表进行实验。结果:实验证明活性炭对盐酸洛美沙星有明显吸附作用,在pH值为4.8,加炭量为0.02%,温度为50℃及加热时间为10 min的优化条件下,活性炭对盐酸洛美沙星的吸附量最小。结论:生产过程中应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控制,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98.
酒中毒患者戒酒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酒中毒患者维持戒酒状态的相关因素。方法:30例住院的酒中毒病人(饮酒组)和13例出院以后戒酒二年以上的酒中毒病人(戒酒组)以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有关酒中毒认识方面自编问卷,并调查入院记录及出院以后采取措施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饮酒组MMPI量表中L、Hs、D、Hy、Pt分高于戒酒组,Pd分饮酒组高于戒酒组,并出现1,2,4,6测图,HAMD,HAMA量表饮酒组高于戒酒组,说明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和抑郁焦虑,强迫症特征和人格障碍特征,戒酒组对酒中毒认识分高于饮酒组,主动住院和出院以后坚持戒酒康复活动(简称AA活动),戒酒组多高于饮酒组。结论:对酒中毒认识程度越深刻,戒酒效果越好,出院以后坚持AA活动是成功戒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Ⅰb—Ⅱb期手术治疗的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 ,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 32例Ⅰb—Ⅱb期手术治疗的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应用 χ2 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 4例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 ;应用Kaplan -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是临床分期和盆腔淋巴结转移 ,但多因素分析没有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Cox回归提示肿瘤大小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宫颈腺癌 ,术中保留卵巢需要慎重。  相似文献   
1000.
早产儿视网膜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 (RO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以 13 5例早产儿患儿为研究对象 ,对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吸氧时间、吸氧浓度、肺透明膜病、Apgar评分、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反复呼吸暂停、动脉导管开放、眼底等进行检查。同时用单因素 χ2 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和判定早产儿ROP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13 5例中有 2 8例合并ROP ,占2 0 .7% (2 8/ 13 5)。经logistic回归分析 ,发现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出生体重、胎龄与早产儿ROP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r =0 .451,P <0 .0 5)。 结论 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出生体重、胎龄为早产儿RO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建议对所有早产儿常规行眼底检查 ,重视并针对其危险因素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