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86篇
  免费   4324篇
  国内免费   1249篇
耳鼻咽喉   395篇
儿科学   1003篇
妇产科学   1444篇
基础医学   6154篇
口腔科学   998篇
临床医学   6273篇
内科学   7932篇
皮肤病学   390篇
神经病学   2443篇
特种医学   21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4032篇
综合类   8354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8322篇
眼科学   500篇
药学   6272篇
  112篇
中国医学   2000篇
肿瘤学   2556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793篇
  2022年   1293篇
  2021年   2342篇
  2020年   2208篇
  2019年   1844篇
  2018年   1833篇
  2017年   1816篇
  2016年   1969篇
  2015年   1942篇
  2014年   3784篇
  2013年   3868篇
  2012年   3492篇
  2011年   3757篇
  2010年   2825篇
  2009年   2632篇
  2008年   2601篇
  2007年   2649篇
  2006年   2166篇
  2005年   1958篇
  2004年   1684篇
  2003年   1423篇
  2002年   1269篇
  2001年   1098篇
  2000年   927篇
  1999年   862篇
  1998年   721篇
  1997年   711篇
  1996年   657篇
  1995年   592篇
  1994年   588篇
  1993年   432篇
  1992年   470篇
  1991年   423篇
  1990年   357篇
  1989年   336篇
  1988年   310篇
  1987年   264篇
  1986年   221篇
  1985年   316篇
  1984年   272篇
  1983年   181篇
  1982年   218篇
  1981年   189篇
  1980年   173篇
  1979年   143篇
  1978年   103篇
  1977年   94篇
  1976年   93篇
  1975年   9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TaqManTM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蜡样芽胞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TaqMan^TM定量检测蜡样芽胞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为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调查及食物中毒的快速准确定量检测提供手段。方法:通过分析蜡样芽胞杆菌16SrDNA、23SrDNA、16S-23S ITS、gyrB、groEL、cereolysin AB、HBL(hblA、hblC、hblD)、NHE(nheA、nheC、nheD)、bce—T等目的基因,对比所选取的不同目的基因优缺点,最终选择合适的目的基因16S-23SITS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根据GenBank公布的蜡样芽胞杆菌16S-23SITS基因的保守序列,用引物与探针专业设计软件自行设计引物和TaqMan^TM探针,并利用硅胶模型^TM 基因组DNA提取法制备DNA标准品,通过对TaqMan^TM实时荧光PCR退火温度、探针浓度、引物浓度、Mg^2+离子浓度、缓冲液浓度及酶用量等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蜡样芽胞杆菌的实时荧光TaqMan^TM,陕速定量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模拟样品进行检测。结果:选取的16S-23S ITS基因同源性达到99%以上,特异性好;所有蜡样芽胞杆菌均含有两段16S-23S ITS基因,有利于提高反应的灵敏度。通过对各实验条件的优化,得出蜡样芽胞杆菌TaqMan^TM实时荧光PCR的最佳反应条件,初步建立起实时荧光TaqMan^TM定量检测蜡样芽胞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在3h左右完成整个检测过程。结论:实时荧光TaqMan^TM定量检测法不但灵敏度好,而且特异性高,检测时间短,能提高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和检测准确性,可望应用于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的快速准确定量诊断。  相似文献   
992.
城市结核病控制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深入地分析上海市结核病诊断治疗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防制决策服务。方法对上海市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9—2003年期间的日常结核病报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暂住人口结核病登记率低于本地人口,暂住人口结核病患者诊断后失访率远高于本地人口,已知治愈率远低于本地人口。暂住人口结核病患者中痰菌阳性的比例高,绝大部分是自费医疗,暂住人口大部分病人首诊不在定点医院。暂住人口结核病的防治管理亟待改善。结论要进一步控制城市的结核病流行,除了要在提高结核病发现率方面采取措施外,更重要的是改善暂住人口的结核病患者管理和规范治疗,同时户籍人口的结核病患者的诊断治疗管理也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993.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 involvement is frequently found in Parkinson's disease (PD), but its causal relationship to the disease itself and its medication is unclear.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PD medications on cardiovascular ANS functions. Heart rate (HR) responses to normal and deep breathing, the Valsalva manoeuvre and tilting, and blood pressure (BP) responses to tilting and isometric work were measured prospectively in 60 untreated PD patients randomised to receive either levodopa (n=20), bromocriptine (n=20) or selegiline (n=20) as their initial treatment.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28 healthy controls. The responses were recorded at baseline, after 6 months on medication and following a 6-week washout period. At baseline HR responses to normal breathing, deep breathing and tilting were already lower and the fall in the systolic BP immediately and at 5 min after tilting was more pronounced in the PD patients than in the controls. Six months' levodopa treatment diminished the systolic BP fall after tilting when compared to baseline, whereas bromocriptine and selegiline increased the fall in systolic BP after tilting and selegiline diminished the BP responses to isometric work. The BP responses returned to the baseline values during the washout period. The drugs induced no change in the HR responses. Thus PD itself causes autonomic dysfunction leading to abnormalities in HR and BP regulation and the PD medications seem to modify ANS responses further. Bromocriptine and selegiline, in contrast to levodopa, increase the orthostatic BP fall and supress the BP response to isometric exercise reflecting mainly impairment of the sympathetic regulation. Received: 17 February 2000 / Received in revised form: 25 May 2000 / Accepted: 15 June 2000  相似文献   
994.
医院感染性标本细菌分离的变迁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本地区感染性标本分离菌株的变迁和流行病学现状。方法采集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感染性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鉴定系统或手工方法,同时收集临床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年1月~2004年12月4年中我院分离细菌居前5位者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真菌检出率占第6位。结论应重视医院耐药菌株的动态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995.
老鹳草素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及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老鹳草素(geraniin,Ge)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并探讨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用维甲酸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观察Ge20mg/kg灌胃给药1周后对骨质疏松相关指标的影响.机械法分离1Et龄SD大鼠四肢长骨获得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接种于培养板中培养,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Ge和Ⅱ型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Ⅱ,CAⅡ)阻断剂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Az),应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和甲苯胺蓝染色技术,观察不同浓度Ge对OC生存率的影响.结果维甲酸70mg/kg体重灌胃15d,模型组大鼠的体重下降,卵巢指数下降,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r,hosphatase,ALP)升高,骨钙含量减少,骨小梁稀疏,骨小梁表面积减小,骨小梁间隙面积增大,表明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复制成功.与模型组比较,Ge组和尼尔雌醇片阳性对照组的卵巢指数高,骨钙增高,骨小梁较密集,骨小梁间隙面积小,骨小梁表面积大,Ge可降低血清ALP同时升高血清钙水平.Ge呈浓度依赖性减少体外培养的TRAP染色阳性的多核细胞(成熟破骨细胞,mature osteoclast,mOC)数目.结论老鹳草素对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症有对抗作用,明显抑制体外培养OC的生存率可能是抗骨质疏松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6.
针对小波变换不能涉及过多尺度的问题,分析了边缘类型对小波多尺度边缘提取的影响,并结合医学图像的特点,提出基于Canny算子的梯度相位法。梯度相位法认为边缘不只是在灰度发生突变的地方存在,如果某个区域,灰度沿某个方向缓慢变化。这个区域也存在边缘,只不过可以认为边缘比较粗。通过对人脑后颅骨的CT医学图像边缘提取的实验及结果定量和定性分析,证明此方法在医学罔像边缘检测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7.
雌、孕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癌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分化、临床分期和浸润程度及受体状态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5年生存率随肿瘤分化程度低、肌层浸润深和临床分期晚而下降,ER和PR阳性率也呈下降趋势。受体阳性者5年生存率为86.5%。结论受体阳性可与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一起作为观察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儿童A组β溶血性链球菌(GABHS)感染的情况,对快速GABHS抗原检测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择呼吸道感染患儿1485例,对其进行快速GABHS抗原检测,对部分阳性者进行青霉素类药物治疗1周后复查,并与抗链O及咽培养比较。结果:148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GABHS阳性率为23.2%(345例),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则较少见。咽炎合并急性肾炎患者GABHS阳性率高达80%,与普通咽炎(21.6%)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后,复查抗链O阳性率改变较前无显著差异,GABHS抗原检测阳性率与咽培养无显著差异(P>0.05),抗原检测转阴率与临床症状转阴率无显著差异。结论:GABHS感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常见病因,常引起肾炎及风湿热等,快速GABHS抗原检测可作为其感染的诊断方法及疾病恢复的快速检测指标之一,对判断疾病转归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对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替硝唑片剂进行体外溶出度比较。方法:依据《中国药典》替硝唑片溶出度检查方法,对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替硝唑片进行溶出曲线测定,以Weibull函数求溶出参数。结果:在2.8~22.4 mg/L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26.4468X-0.0441,r=0.9999;样品的含量及溶出度均符合标准要求;比较其T50、Td数值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A厂产品批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B厂产品批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A厂与B厂产品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A厂药与B厂药之间T50、Td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运用移动平均比率法预测门诊人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移动平均比率法预测门诊人次。方法:选择某医院2000~2004年每季度的门诊人次数据资料,使用移动平均比率法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该院2005年各季度的门诊人次均在预测范围内。结论:移动平均比率法可以为我们提供较准确的预测数据,为医院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