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3篇
中国医学   11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文建霞  赵艳玲 《中国药房》2021,(9):1070-1076
目的:探讨干姜水煎液对阿霉素致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以大鼠H9c2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干姜水煎液(0.125、0.25、0.5、1、2、4、8 mg/mL,以生药量计,下同)对其存活率的影响;采用高内涵活细胞成像系统检测低、中、高浓度干姜水煎液(0.125、0.25、0.5 mg/mL)对阿霉素(5μmol/L)致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后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并对其相对细胞总数、相对活细胞荧光强度、相对死细胞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生物能量分析仪检测干姜水煎液(0.5 mg/mL)对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后线粒体呼吸功能相关指标(耗氧率、细胞外酸化率、基线耗氧率、基线细胞外酸化率、应激耗氧率和应激细胞外酸化率)和能量代谢相关指标(基础呼吸水平、最大呼吸水平、ATP产生水平、H+质子渗漏水平、备用呼吸能力和非线粒体呼吸水平)的影响。结果:经0.125、0.25、0.5 mg/mL的干姜水煎液作用后,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霉素致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后,经0.125、0.25、0.5 mg/mL(或0.5 mg/mL)的干姜水煎液干预,细胞形态恢复正常,呈规则纤维状贴壁分布;相对细胞总数、活细胞荧光强度、耗氧率、细胞外酸化率、基线耗氧率、基线细胞外酸化率、应激耗氧率、应激细胞外酸化率、基础呼吸水平、最大呼吸水平、ATP产生水平、备用呼吸能力和非线粒体呼吸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相对死细胞荧光强度、H+质子渗漏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干姜水煎液可通过提高H9c2心肌细胞线线粒体呼吸功能和能量代谢,进而改善其粒体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62.
大黄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非酶促糖基化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研究了大黄醇提物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非酶促糖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R能减轻DM大鼠肾脏肥大,使肾重/体得值明显下降,降低DM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使DM大鼠血糖,果糖胺和糖化珠蛋白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3.
大黄中4种蒽醌类化合物抑幽门螺杆菌效果比较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4种大黄蒽醌化合物抑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进行实验研究。方法:用梯度碱提取法,将大黄中的4种蒽醌类化合物提取,然后用试管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分别观察其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4种大黄蒽醌,最低抑菌浓度及抑制幽门螺杆菌环分别为:大黄素(emodin) 0.40μg· ml-1(30mm,强)、大黄酸(rhein)0.60μg·ml-1(28mm,强)、大黄酚(chrysophanol ) 0.78μg·ml-1(24mm,强)、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0.85μg·ml-1(23mm,强)。衬照品大黄提取物(Rheum officinale extracts)仅为17.24μg·ml-1(15mm,中)。空白对照为灭菌注射用水,无抑菌环,幽门螺杆菌生长正常。结论:4种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对幽门螺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64.
F型、H型居群的铁皮石斛rDNAITS区序列差异及SNP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主产区F型和H型居群rDNAITS碱基序列的差异。方法 :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对广西、贵州、云南铁皮石斛主要居群的rDNAITS区 (包括ITS1,5 .8SrDNA ,ITS2 )碱基序列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 :在铁皮石斛各居群中 ,F型居群与H型居群植株的rDNAITS区碱基序列有 2个位点差异 ,且变异分别发生在ITS1区及 5.8S区内。研究表明 :铁皮石斛居群内部rDNAITS区的差异与植物生活型的差异呈一定的相关性 ,H型居群的铁皮石斛是F型的变种。在F型与H型居群间 ,其 5.8SrDNA区存在单核苷酸多态 (SNP)现象。首次报道了铁皮石斛ITS区的碱基序列 ,ITS区总长度为 634bp ,其中ITS1为 231bp ,5.8S为 163bp ,ITS2为 240bp。结论 :rDNAITS区碱基序列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证明铁皮石斛F型居群与H型居群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金钗石斛(DNL)对衰老模型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4月龄SD雄性大鼠60只,连续42 d颈背部皮下注射10%D-半乳糖0.125 g/(kg·d)复制衰老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OCD+DNL组及POCD组,每组20只。对照组不作处理,POCD+DNL组及POCD组在七氟烷麻醉下行单侧肾切除术。大鼠于麻醉苏醒2 h后灌胃,POCD+DNL组以10 g/(kg·d) DNL水煎剂进行连续灌胃,POCD组与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依据术后不同灌胃时间每组再分为7 d、14 d两个亚组,每亚组10只。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表现;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NF-κB、IκBα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及POCD+DNL组比较,POCD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延长(P <0.05);大鼠海马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及POCD+DNL组比较,POCD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排列松散,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固缩,染色较深...  相似文献   
66.
目的采用大黄芒硝汤结合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复制发热模型,并对其免疫功能进行评价,为研究人参白虎汤解热机理提供发热动物模型。方法 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灌胃 0、1、3、5、7 d 组,分别使用大黄芒硝汤给予0、1、3、5、7 d的灌胃,末次灌胃后腹腔注射LPS。观察并记录大鼠的粪便状态与体温变化情况,检测粪便含水量、脾脏指数,并对血液样本进行血细胞计数,评价不同天数的大黄芒硝灌胃所致腹泻及对经LPS诱导发热的大鼠的体温、粪便含水量、脾脏指数以及血细胞数目的影响。结果 与灌胃0 d组比较,灌胃1、3、5、7 d组大鼠粪便含水量升高;且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增多,淋巴细胞数降低;另外脾脏指数也有所降低。其中灌胃5 d组的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数与灌胃0、1、3、7 d组相比有显著增多,且灌胃5 d组模型升温最早,体温极值最大。结论 灌胃苦寒性泻下中药大黄芒硝汤再结合腹腔注射化学药物LPS可成功建立符合人参白虎汤证的体虚高热模型,模型大鼠的体温、粪便含水量及免疫功能与大黄芒硝的灌胃天数密切相关;其中以灌胃5 d组所建立的腹泻发热大鼠模型为佳,该模型可用于人参白虎汤解热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67.
6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2):39-41
目的建立冰红消肿膏的质量标准。方法为保证冰红消肿膏的质量,本文对膏方进行了常规检查,从定性方面进行了质量标准研究。采用显微的方法鉴别了方中红花,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冰红消肿膏处方中大黄、栀子、白芷等药材。并同时进行了微生物以及重金属检查。结果红花的显微鉴别,操作方便,指向性好。大黄、栀子、白芷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微生物以及重金属检查均符合药典标准。结论该实验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控制冰红消肿膏的质量。  相似文献   
69.
Comfrey has a centuries‐old tradition as a medicinal plant. Today, multipl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have demonstrate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frey preparations for the topical treatment of pain, inflammation and swelling of muscles and joints in degenerative arthritis, acute myalgia in the back, sprains, contusions and strains after sports injuries and accidents, also in children aged 3 or 4 and over. This paper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clinical trials and non‐interventional studies published on comfrey to date and further literature, substantiating the fact that topical comfrey preparations are a valuable therapy o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muscle and joint complaint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分析铁皮石斛中菲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谱学性质、反应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为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ωB97XD/6-311+G(d ,p )方法计算研究铁皮石斛中12 种菲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并分析分子表面静电势、全局和局部反应性描述符,预测反应活性,同时借助ACD/Labspercepta平台预测其成药性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2种菲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溶剂稳定性。紫外-可见光谱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发现反应活性顺序是菲醌型>菲型>二氢菲型,而各个化合物的活性位点是化合物1~8(菲型),C9与C10 反应活性最高;化合物9(菲醌型)酮基上的O反应活性最高;化合物10、11、12(二氢菲型)连接供电子基团的C2与C7反应性强;12种化合物中-OH(O)易发生亲电反应。药代动力学分析显示12 种菲类化合物均符合Lipinski类药性原则,被动扩散能力佳,血浆蛋白结合能力强。化合物6、7、8在小肠内吸收一般、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对肝药酶基本无抑制作用。12种菲类化合物中,化合物6、7、8、9、12无心脏毒性。结论:计算研究可揭示铁皮石斛中菲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阐明其活性作用部位,为结构改造和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