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5篇
  免费   909篇
  国内免费   600篇
耳鼻咽喉   87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519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450篇
内科学   463篇
皮肤病学   136篇
神经病学   329篇
特种医学   192篇
外科学   253篇
综合类   174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85篇
眼科学   155篇
药学   3311篇
  4篇
中国医学   2356篇
肿瘤学   159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71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708篇
  2013年   621篇
  2012年   719篇
  2011年   733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531篇
  2006年   499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0篇
  197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Summary Fenfluramine, an amphophilic compound which is a halogenated derivative of amphetamine, is still used as an anorectic agent for weight reduction, as it acts on the satiety center of the hypothalamus. Holtzman strain rats aged 6 days were daily injected s.c. fenfluramine hydrochloride at the dose of 75 mg/kg body weight. The animals were killed at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between days 7 and 40, and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rain were examined by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About half of the animals showed intralysosomal membrano-cytoplasmic bodies in the oligodendroglia, neurons, and neuropil, maximally in the animals receiving 8–19 injections. They were seen as concentrically arranged, single-layered lamellae; small dense bodies; or larger heterogeneous bodies. The mechanism of production of such inclusions could be the formation of complexes of this amphophilic compound with tissue phospholipids, or some enzyme-inhibiting action. A marked prominence of dark cells, predominantly oligodendroglia, was also noticed in the brains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Some of these cells appeared to be dark neurons, probably resulting from the serotonin-depleting effect of fenfluramine. A few dark cells were identified as resting microglial cells, while macrophagic reactive microglia were detected in the brains of very young animals. Fenfluramine appears to provide a model for studying neuroglial reactions.Paper presented at the Erwin Riesch symposium on Lysosomal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Berlin (Convenor, Prof. Cervos-Navarro); and as poster-talk at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Neuropathology, Vienna, September 1982  相似文献   
73.
山药配方颗粒由山药饮片经水煎煮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具有调剂简单、使用方便、免煎易服等优势。然而,因山药富含淀粉与黏液质类成分,其提取物粉末与配方颗粒溶化性差,在5 min内难以完全溶化或分散,不溶物即使在水中静置24 h也难以完全溶散,影响了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与患者的服药心理。因此,通过研究山药提取物及其配方颗粒的溶化过程与机制,发现山药特殊的化学组成、高温提取过程中淀粉的变性及其与蛋白质等物质的复合、喷雾干燥过程中“衣膜”的收缩形成等因素综合叠加,最终形成“衣膜”包覆淀粉粒的特殊微观结构,是山药配方颗粒溶化性差的根本原因。基于课题组前期对粉体结构-性质-功能的研究,笔者提出采用粉体改性工艺改善山药配方颗粒溶化性的技术策略,并通过实验证明改性处理后的山药配方颗粒能在2 min内实现全部溶散,解决了该技术难题,可为其他类似品种的溶化性改善提供借鉴,推动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形式,目前缺少疾病修饰性的治疗药物。中医理论认为肾精亏虚是AD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补肾益精是中医治疗AD的基本原则,贯穿AD治疗的始终。补肾益智方是治疗AD的临床经验方。补肾益智方治疗AD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但补肾益智方缺乏临床应用安全性评价,同时其基础研究薄弱,有效成分不明、多靶点作用机制不清。为阐明补肾益智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AD的作用机制,该文综述了补肾益智方治疗AD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收集了16个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补肾益智方主要化学成分,并对其成药性与安全性进行评价。利用基于AD重要病理生理学过程的网络药理学与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补肾益智方靶向胆碱能系统、AD神经病理学特征的有效成分及可能机制。该研究为AD对症治疗、疾病修饰性治疗的药物研发提供了一系列有潜力的先导化合物,并为深入拓展补肾益智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一种微生物复合菌肥对穿心莲生长、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旨在为穿心莲栽培生产中微生物复合菌肥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盆栽的共5个处理试验,CK(不施肥)组、A处理(施化肥)组、B处理(施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2.5 g·kg-1土)组、C处理(施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7.5 g·kg-1土)组、D处理(施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12.5 g·kg-1土)组,研究一种复合微生物菌肥对穿心莲的农艺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及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施加一定量的复合微生物菌肥,穿心莲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地上部、地下部鲜重较CK组和A处理组显著升高,不同生长期有差异。复合微生物菌肥对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及14-去氧穿心莲内酯含量影响有差异,与CK组、A处理组比较,C处理组的穿心莲内酯分别明显升高26.13%、13.23%(P<0.05);新穿心莲内酯的含量随微生物菌肥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在D处理组下的效应最显著,与CK组、A处理组比较,分别明显升高9.06%、50.33%(P<0.05);B处理组的14-去氧穿心莲内酯较A处理组...  相似文献   
76.
益元止泻颗粒对脾虚泄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以四君子汤加味研制而成的益元止泻颗粒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益元止泻颗粒对大黄煎剂所致脾虚泄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益元止泻颗粒对实验性脾虚泄泻小鼠的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能增加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结论 益元止泻颗粒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对脾虚泄泻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7.
目的:合成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二胺类希夫碱,并对其抗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和二胺类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制得4种相应希夫碱。结果: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确定,4种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抗菌活性测试表明,它们具有一定抗菌活性。结论:乙酸是催化剂,对缩合反应有利,希夫碱化合物具有一定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以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头孢氨苄中的头孢氨苄与甲氧苄啶的含量。方法:HPLC外标法,采用岛津C18反相色谱术,以V(水):V(甲醇):V(3.86%乙酸钠溶液):V(4%乙酸溶液)=742:240:15:3为流动相,流速1.2mL/min,在波长254nm处进行检测。结果:本方法可同时测定两组分的含量。被测组分能很好地分离;头孢氨苄在37.19-371.9ug/ml,甲氧苄啶在8.0-80.0ug/ml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依次为99.02%,RSD=0.19%;99.81%,RSD=0.15%。结论,以HPLC外标法同时测定复方头孢氨苄中两组分的含量,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79.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对复方头孢氨苄胶囊溶出度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转篮法,以4%乙酸溶液为溶剂,转速为100r/min,时间为45min。色谱条件:C18反相谱柱为固定相,V(水):V(甲醇):V(3.86%乙酸钠溶液):V(4%乙酸溶液)=742:240:15:3为流动相,流速为1.2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在此条件下头孢氨苄淀两组分能很好地分离。本法的线性范围分别是头孢氨苄为:27.6-276μg/mL,甲氧苄啶为:5.56- 55.6μg/mL,平均回收率为头孢氨苄:99.32%,RSD=0.78%;甲氧苄啶:100.1%,RSD=0.57%。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心痛安颗粒剂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的作用。方法 :6 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心痛安组 (30例 ,常规西药加心痛安颗粒剂治疗 )与对照组 (30例 ,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 ,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Ma% )血小板 α颗粒膜糖蛋白 (GMP- 140 )和 D-二聚体 (D- D)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心痛安颗粒组的 Ma% ,GMP- 140和 D- D经治疗后明显下降 ,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心痛安颗粒剂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活化和纤维蛋白合成而发挥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