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6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78篇
中国医学   62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赤丹丸中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赤丹丸中丹参素钠、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Agilent Zorbax Extend-C18(4.6mm×250mm,5μm)柱;流动相组成为A:甲醇,B:水(磷酸调pH3.0),C: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0nm。结果丹参素钠线性范围16.4~327.0mg·L-1,平均回收率为97.5%,RSD为1.31%;黄芩苷线性范围15.8~316.0mg·L-1,平均回收率为97.4%,RSD为1.02%;黄芩素线性范围10.3~206.0mg·L-1,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0.68%;汉黄芩素线性范围12.6~251.0mg·L-1,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1.76%;汉黄芩苷线性范围11.3~225.0mg·L-1,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2.6%;丹参酮ⅡA线性范围5.04~100.7mg·L-1,平均回收率为97.8%,RSD为1.4%;结论本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赤丹丸中6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2.
黄连解毒汤对尼莫地平在大鼠脑内处置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冬梅  何振伟  李杨  刘晓东 《中草药》2007,38(11):1681-1684
目的在整体和离体水平上研究黄连解毒汤对尼莫地平脑处置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测定大鼠单独给予尼莫地平以及尼莫地平与黄连解毒汤合用的血浆、脑组织中的尼莫地平经时过程,并在离体水平上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模型考察ig黄连解毒汤后的大鼠血清、黄连解毒汤中的指标成分黄芩苷和小檗碱对尼莫地平在血脑屏障上转运的影响。结果整体实验中,合用黄连解毒汤组,尼莫地平在血浆和脑组织中的Cmax和AUC均显著高于单独给予尼莫地平组;离体实验中,ig黄连解毒汤后的大鼠血清、黄芩苷(5μg/mL)、小檗碱(>10ng/mL)促进rBMEC对尼莫地平的摄取,小檗碱(10ng/mL)对尼莫地平的摄取没有影响。结论在合用黄连解毒汤时,尼莫地平在大鼠血浆和脑组织中的药动学行为均发生改变;合用组尼莫地平在大鼠脑组织中分布增加,可能部分源于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黄芩为大宗常用中药,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良好开发前景。通过对野生黄芩与栽培黄芩进行生药学比较,对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及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比较,旨在对黄芩的质量评价及GAP标准化种植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对黄芩药材做性状比较、组织比较、粉末比较、理化鉴别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黄芩苷含量的测定,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进行了4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因为生长环境的差异在性状上产生了一定的变异;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基本一致;有效成分黄芩苷的含量,栽培黄芩大于野生黄芩;无机元素Mn、Zn、K的含量,野生黄芩大于栽培黄芩。[结论]栽培黄芩可作为黄芩商品的来源代替野生黄芩。  相似文献   
104.
黄芩苷对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尼龙棉柱分离T、B淋巴细胞,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芩苷单独作用及其与丝裂原(ConA,LPS)共同作用对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 0.25~2 mg/mL的黄芩苷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P<0.01),0.125~2 mg/mL的黄芩苷显著增强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P<0.01).0.25~2 mg/mL的黄芩苷显著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P<0.05或P<0.01),且显著增强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作用(P<0.05或P<0.01).结论 黄芩苷显著促进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并与ConA、LPS对T、B淋巴细胞有协同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浅谈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部位为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活血,安胎的功效。近年来随着对其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发现黄芩根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热镇痛、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6.
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生理pH值下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主要应用了荧光猝灭法及能量转移原理.结果:黄芩苷对BSA荧光猝灭方式是静态猝灭;结合距离小于7 nm.结论:黄芩苷与BSA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可以被血清白蛋白储存和转运.  相似文献   
107.
HPCE法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的黄芩苷和绿原酸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程智勇  韩凤梅 《药学学报》1999,34(11):854-857
目的:建立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含量测定的毛细管电泳法。方法: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和紫外检测模式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电泳条件:以40 m mol·L-1 硼砂为电泳介质( 测定黄芩苷和绿原酸的pH值分别为9-00 和9-55) ,未涂层弹性融硅毛细管(50 μm ×39-5 cm ,有效分离长度34-8 cm) 为分离通道,压力进样(68-95 kPa·s),17 kV恒压电泳(25 ℃) ,黄芩苷和绿原酸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85 ,326 nm 。结果:在20~640μg·mL-1 和8 ~400 μg·mL-1 范围内,黄芩苷和绿原酸可分别进行定量分析,二者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0 % ±2-36 % 和99-68% ±2-27 % 。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复方制剂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中黄芩的主要成分黄芩甙的含量。样品可不经分离,用双波长法消除共存的干扰,直接进行测定。同时使用UV-3000和751型分光光度计,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探究黄芩苷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株Reh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c-Jun氨基蛋白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通路在其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黄芩苷处理或联合活性氧(ROS)清除剂NAC共处理Reh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胞内ROS水平和线粒体膜功能(MMP);免疫荧光实验观察凋亡细胞的数目及其形态变化。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检测Reh细胞内凋亡蛋白和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黄芩苷组Reh细胞增殖被抑制,细胞凋亡率、促凋亡蛋白、ROS、JNK和p38磷酸化水平显著上升,抗凋亡蛋白表达下调,MMP明显受损(P<0.01)。NAC清除ROS后明显恢复细胞增殖,JNK和p38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Survivin表达恢复(P<0.01)。 结论黄芩苷经激活JNK/p38 MAPK通路活化Caspase3/7,诱导Reh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