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05篇
  免费   1305篇
  国内免费   600篇
耳鼻咽喉   69篇
儿科学   190篇
妇产科学   154篇
基础医学   863篇
口腔科学   644篇
临床医学   1547篇
内科学   2778篇
皮肤病学   459篇
神经病学   511篇
特种医学   652篇
外科学   1551篇
综合类   159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804篇
眼科学   162篇
药学   4425篇
  5篇
中国医学   308篇
肿瘤学   149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588篇
  2020年   554篇
  2019年   599篇
  2018年   592篇
  2017年   587篇
  2016年   644篇
  2015年   663篇
  2014年   932篇
  2013年   1730篇
  2012年   936篇
  2011年   1015篇
  2010年   773篇
  2009年   752篇
  2008年   742篇
  2007年   759篇
  2006年   625篇
  2005年   634篇
  2004年   527篇
  2003年   489篇
  2002年   411篇
  2001年   344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98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83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57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41篇
  1978年   38篇
  1977年   28篇
  1976年   32篇
  1973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作者合成了12个三氮唑类化合物,其中10个为三氮唑含硫化合物,后者未见文献报道。作者还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真菌活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92.
烧伤感染的现状、对策与防治新动向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1 烧伤感染的现状2006年6月在昆山召开的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上,不同地区的烧伤中心或单位提供的微生物学调查资料中有不少共同点,其中很主要的一点就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是烧伤检出菌中的主要细菌,也是我国近50年来大面积深度烧伤救治工作中难以清除的病原菌,不变中的变化是其耐药性不断增长。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因被专门命名,人们对其认识较深刻,而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的快速增长也不容忽视。革兰阴性杆菌对许多抗生素已由多重耐药性逐步发展为全耐药性;而且在多种新型抗生素的压力下,又筛选、激活了一些此前未被注意的机会致病菌。当前应特别注意的是鲍氏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它们正逐步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细菌。上述细菌毒力并非特别强,只因其存在天然耐药性,一旦过度繁殖,可能成为"无药可治"的难治菌。在此有必要强调,"医院感染"的含义是"患者住院后获得新的感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早期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环孢素A冲击治疗对口服百草枯(PQ)中毒患者病死率、肺纤维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38例口服PQ中毒患者除常规给予洗胃、血液灌流等治疗外,早期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冲击治疗.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胸部CT、肝肾功能等指标.分析口服PQ中毒患者的病死率、肺纤维化的发生率.结果 38例PQ中毒患者中死亡13例,病死率为34.2%,其中12例患者在服毒后1周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1例死于肺纤维化.25例存活者中,有18例在住院期间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合下降,其中17例胸部CT提示肺部间质性改变,13例出现两个以上脏器(肺、肝、肾)功能损伤.25例存活患者出院后随访1个月未诉特殊不适.结论 早期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环孢素A冲击治疗可改善PQ中毒患者的预后,但进一步明确此方法 的疗效需开展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94.
Prosthetic valve endocarditis (PVE) caused by Candida species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 combination of surgical resection and antifungal drug therapy is the golden standard for treatment, yet surgical intervention is not possible in all cases of Candida PVE. We report a case of PVE due to Candida albicans cured by medical treatment alone. This case suggests that, in some instances, Candida PVE can be managed medically with antifungal therapy. Such a conservative approach should be applied with caution and necessitates very close follow-up on a long-term basis.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评价抗生素骨水泥棒治疗髓内钉术后髓腔感染的手术技术和初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19例髓内感染患者的情况,分别给予拔除交锁钉、窦道切除、扩髓并给予抗生素骨水泥棒填塞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髓内感染均得到控制,窦道创面愈合。11例骨折已愈合,6例患者部分愈合,2例未愈。结论 抗生素骨水泥棒治疗交锁钉术后的髓腔感染操作简单方便,相对经济,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6.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MR对比剂对肝脏病变的增强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对比离子型钆喷酸葡胺 (Gd -DTPA)和非离子型钆双胺MR对比剂 (Gd -DTPA -BMA)在肝脏病变手推团注多时相增强扫描中的增强效果。方法  5 8例肝脏疾病患者 (男 3 1例 ,女 2 7例 ,年龄 3 0~ 77岁 )分 2组 ,第 1组 :3 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 ,采用Gd -DTPA -BMA。第 2组 :2 8例 (男 17例 ,女 11例 ) ,采用Gd -DTPA。行MR手推团注多时相增强扫描。结果 Gd -DTPA -BMA组 :增强效果满意者 2 3例 (77% ) ,增强效果一般者 6例 (2 0 % ) ,增强效果差者 1例 (3 % )。Gd -DTPA组 :增强效果满意者 2 2例(79% ) ,增强效果一般者 6例 (2 1% )。结论 在肝脏疾病MR手推团注多时相增强扫描中 ,Gd -DTPA -BMA和Gd -DTPA均可达到满意的增强效果 ,安全及有效性两者无显著性差异。Gd -DTPA -BMA粘滞度小 ,利于快速推注。  相似文献   
97.
化疗药物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动物实验模型是研究体内化疗药物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发病机制和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重要条件。化疗药物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依文献报道,化疗药物性静脉炎模型主要以大白兔耳缘静脉注射长春瑞滨等化疗药物为多见,化疗药物渗漏损伤模型主要以大鼠及大白兔背部皮下注射盐酸阿霉素等化疗药物为多见。文章就近年来常用的一些化疗药物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动物模型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8.
钙剂治疗轻中度妊高征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钙剂治疗轻中度妊高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09年12朋我院产科门诊和住院的轻中度妊高征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硝苯地平5-10mg+碳酸钙、维生素D3合成制剂1片/d;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5-10mg/次,根据血压变化调整每天硝苯地平用药次数,观察血压、蛋白尿的平均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平均动脉压、尿蛋白下降,血清钙含量增加,治疗组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常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但副作用较大,常需频繁地调整药物剂量,患者尤其妊高征患者对药物的顺应性较差,钙剂几乎没有副作用发生,在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的同时为胎儿的发育需要提供了充足的钙源,故应将补充钙剂作为临床轻中度妊高征治疗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99.
Two hundred and te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evidence of heartfailure, developing after 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randomized to treatment with the ß1 antagonist metoprolol50–100mg b.i.d. (n=106) or the ß1 partial agonistxamoterol 100–200 mg bid. (n=104).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and diastolic function were assessed with echocardiography andtransmitral Doppler cardiography before and after 3 and 12 monthsof double-blind treatment. E-point septal separation and percent 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 were used as indicesof systolic function. The ratio between peak early and latemitral diastolic flow (E/A ratio) and isovolumic relaxationtime were used as indices of diastolic function. In the xamoterol group, there was a deterioration in E-pointseptal separation (P<0·05).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treatment groups was present both at 3 months (E-point septalseparation 11·4 vs 13·0 mm, P<0·0l,fractional short ening 271 vs 252%, P<005) and 12 months(E-point septal separation Ill vs 13·2 mm, P<0·05fractional shortening 26·9 vs 25·0%, P<0·05).E/A ratio increased in the metoprolol group (P<0·05)but not in the xamoterol group. At 3 month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difference (0·85 vs 0·67, P<0·005 betweenthe groups but not at 12 month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ß1-receptor antagonist metoprolol,the ß1 partial agonist xamoterol impaired left ventricularsystoli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evidence of heartfailure after 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乌苯美司对小鼠药物动力学及与实验性肿瘤转移治疗活性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在不同给药途径下的乌苯美司血清药物动力学及观察乌苯美司对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治疗活性。结果:乌苯美司iv的T12较短,初始血药浓度较高。iv和im给药后的曲线下面积较大;po及ip则较小。不同给药途径对实验性肿瘤转移均有治疗作用。结论:乌苯美司的血清T12较短,其治疗活性取决于冲击和高剂量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