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68篇
中国医学   1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罗泽中 《新中医》2014,46(3):71-73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止痢方联合金双歧、畅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14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金双歧及畅美,观察组给予中药疏肝健脾止痢方,并且联合金双歧及畅美。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内镜分级与结肠炎性反应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9%,对照组82.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血便、腹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在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腹痛3项指标上,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内镜分级和炎性反应评分均显著减小(P0.05),观察组的两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伤,对照组5例复发腹泻,治疗组无复发。结论:中药疏肝健脾止痢方联合金双歧及畅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明显并且稳定,可有效抑制结肠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82.
小儿煮散是我院儿科特色,由于疗效确切,非常受群众欢迎。为了控制煮散质量,用薄层色谱法定性分析,把其中补正散,养阴散,清热散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实验重现性好,阴性对照实验无干扰,为有效控制煮散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小儿解感颗粒体内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体外实验用人喉癌细胞(Hep-2)培养法,以治疗指数(TI)为研究指标,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研究不同剂量小儿解感颗粒对RSV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选用BALB/c小鼠,运用肺指数检测法、HE染色法、ELISA检测法研究该药体内抗RSV作用。结果:体外实验,小儿解感颗粒TC50=1.65 mg/mL,TC0=1.25 mg/mL,TI=5.06;体内实验,与模型组相比,小儿解感颗粒高、中剂量组肺指数显著下降(P0.05);HE染色观察得出小儿解感颗粒高剂量组与正常组形态最为接近;ELISA检测得出,用药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随剂量的增大而减少,且均比利巴韦林组效果显著,小儿解感颗粒高剂量组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儿解感颗粒体外抑制RSV作用明显,体内对RSV引起的疾病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4.
通过整合药理学研究策略,预测小儿扶脾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作用靶标和信号通路,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DISEASES和Uni Prot数据库收集疾病靶标信息,利用整合药理学平台预测中药化学成分、靶标、蛋白基因本体(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构建小儿扶脾颗粒治疗FD的候选靶标关键网络和"中药-化学成分-核心靶标-关键通路"网络。预测潜在作用靶标2 882个,候选靶标通路信息96条,预测得到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β-1,4-Gal T)亚型(B4GALT4,B4GALT2,B4GALT1),磷酸化蛋白激酶C亚性D型(PRKCD),腺苷酸环化酶2(ADCY2)等关键靶标。富集得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长时程抑制作用等与FD相关的通路,预测小儿扶脾颗粒治疗FD是通过调节胃肠激素、抗抑郁、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来发挥疗效的,为该药物的临床精准应用及定位提供了依据,同时有助于阐明该药物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小儿升麻方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其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小儿升麻方低、中、高剂量(1.75、3.50、7.00g/kg)组和生理盐水组,给药第2天,经鼻滴入0.03 m L FM1流感病毒尿囊液建立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第7天测定小鼠肺指数。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在TCMIP数据库查找小儿升麻方各药材化学成分和靶点信息,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查找流感病毒性肺炎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图筛选小儿升麻方与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共同靶点,借助Omicsbean分析系统与STRING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合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7.0软件将共同靶点进行可视化处理,筛选核心靶点,构建"药材-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小儿升麻方高剂量组显著降低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的肺指数(P<0.05)。小儿升麻方与流感病毒性肺炎有69个共同靶点,通过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出24个核心靶点,对应29个化学成分,86条主要通路。结论小儿升麻方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评价清降片治疗7~14岁学龄儿童肺胃蕴热证咽喉肿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非劣效性检验的方法。选取7~14岁学龄儿童肺胃蕴热证240例,按1: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清降片和小儿咽扁颗粒,疗程为5 d。结果 PP分析中,中医病证疗效的愈显率(即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9.63%,治疗组为81.82%,疾病疗效的愈显率对照组为77.78%,治疗组为77.27%。采用按中心分层的CMHX2法统计,两组在各访视点的中医病证疗效、疾病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PP分析、ITT分析的结论一致。同时对于中医病证疗效的非劣效性检验结果显示,清降片组愈显率不低于小儿咽扁颗粒组(P< 0.05),且PP分析、ITT分析的结论一致。结论 清降片在治疗儿童肺胃蕴热证咽喉肿痛方面不仅适用于1~6岁儿童,同样适用于7~14岁学龄儿童;且具有较好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其疗效不劣于对照药小儿咽扁颗粒。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小儿清瘟解热颗粒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影响。观察小儿清瘟解热颗粒体外抗病毒作用。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利巴韦林组(82.5 mg·kg-1),小儿感冒宁合剂组,小儿清瘟解热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2.8,6.4,3.2 g·kg-1),每组10~12只,体内抗病毒方面,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滴鼻感染ICR小鼠造成肺炎模型,造模同时开始给予小儿清瘟解热颗粒12.8,6.4,3.2 g·kg-1ig,以利巴韦林为阳性药,观察肺部炎症,计算肺指数,死亡率和生命延长率,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体外抗病毒方面,采用CEP法观察病毒致细胞病变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儿清瘟解热颗粒治疗性给药后能明显降低流感病毒FM1株感染后小鼠的肺指数,降低死亡率,延长平均存活天数;小儿清瘟解热颗粒中、低剂量组可明显升高感染小鼠血清中IFN-γ,NO含量(P0.05,P0.01)。体外抗病毒方面,小儿清瘟解热颗粒可明显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PR8株,brisbane/59/2007株),甲型H3N2型流感病毒(brisbane/10/2009株),乙型流感病毒(江西修水/32/2009株),副流感病毒1型(PIV-1),柯萨奇病毒B族2型(Cox B4)致细胞的病变作用。结论:小儿清瘟解热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造成的病毒性肺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体外多种病毒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本研究探讨《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中小儿惊痫的处方用药规律,为当代医家辨治本病提供思路.方法 统计《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中小儿惊痫有效方剂的药物运用情况,并整理其方(剂型)与药(功效、性、味及归经),采用Excel 2020软件建立原始资料数据库;运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库资料做描述性统计;使用Weka 3.8...  相似文献   
89.
目的:建立HPLC法小儿清解颗粒中绿原酸和连翘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250×4.6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0mL·min^-1,检测波长:277nm。绿原酸和连翘苷与其相邻质峰能完全分离。结果:绿原酸和连翘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7.30~219g·ml^-1(r=0.9999)、2.35~118g·ml^-1(r=1.0000)。方法回收率均不低于98%。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能排除其他成分的干扰,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的评价。  相似文献   
90.
袁涛  杨跃龙 《中南药学》2010,8(12):905-90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小儿至宝丸中胆红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Dikma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氯仿-甲醇-2%二乙胺溶液(80∶19∶1),检验波长:450 nm,流速:1 mL.min-1,柱温:45℃。结果胆红素能完全分离,胆红素在浓度0.782 5~4.695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2.659×104X-156.9,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99.2%,RSD为1.0%(n=9)。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测定小儿至宝丸中胆红素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