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399篇
药学   76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高眼压状态下施行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术前术中用多种方法使眼压逐渐下降后,再按常规完成手术。结果 82.6%的患者术后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能控制在21mmHg以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青光眼患者眼压不能满意控制的情况下,应该果断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 ,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对55例68眼行小梁切除术 ,测量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的眼压 ,角膜散光度数及轴向。结果 :术后1周眼压最低 ,散光度数量大 ,循规性散光增加 ,逆规性散光减少 ,无散光状态消失 ,与术前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2周后循规性散光减少 ,逆现性散光增加 ,1月时间基本稳定 ,但循规性散光和无散光状态与术前相比仍有非常显著性 (P<0.01)。结论 :小梁切除术后角膜散光以循规性散光为主 ,其主要原因为手术创伤和眼压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形成延缓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实验组30眼行复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8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压及前房形成延缓的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眼压控制差异无显著性,但实验组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垆〈0.05)。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控制前房形成延缓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7月到2013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72只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42只眼)与对照组25例(30只眼),观察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完全成功:观察组34只眼(80.95%),对照组16只眼(53.33%)(P=0.012),术后视力提高患眼数:观察组26只眼(61.90%),对照组11只眼(36.67)(P=0.035),术后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患眼:观察组1只眼(2.38%),对照组6只眼(20.00%)(P=0.018),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眼:观察组2只眼(4.76%),对照组7只眼(23.33%)(P=0.029),术后眼压:观察组(16.7±1.5)mmHg,对照组(18.9±2.5)mm Hg(P=0.036)。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能提高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6):48-50+54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小梁切除术(NPTS)+视网膜光凝术(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接诊的60例NVG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NPTS+PRP治疗,观察组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NPTS+PR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前、术后1、3、6个月的眼压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NPTS+PRP治疗NVG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眼压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6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且分别行单切口(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的眼压、视力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视力明显改善(P<0.05);两种手术方式对视力、眼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切口组术后前房炎性反应高于双切口组。结论 单切口与双切口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良好的控制眼压和改善视力,对患者术后的视力和眼压没有影响,但双切口术后并发症较单切口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中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的6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前患者眼压为(28.9±4.5)mm Hg,手术后患者眼压为(12.5±2.3)mm Hg,手术后患者的眼压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视力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功能性滤过泡率为23.3%,手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率为91.7%,手术治疗后功能性滤过泡率明显的高于手术治疗前(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临床中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是可行的,能够有效的恢复其视力,改善眼压,并且不良反应也比较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对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方法98例(134眼)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66眼),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9例(68眼)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眼压变化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及浅前房的发生情况。并对患者术后1d、3d、1个月和3个月的眼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均有明显降低(t=3.921、5.746,均P<0.01),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2.680,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均有明显提高(t=2.460、2.976,均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t=2.062,P<0.05)。对照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12.1%(8/66);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2.9%(2/68);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7.98,P<0.01)。术后两组患者的眼表功能评分均逐渐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1个月和3个月眼表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2.191、2.680、3.172、3.013,均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可促进患者眼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Ahmed引流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杭州市余杭第一人民医院外伤性青光眼120例(124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62眼),进行小梁切除术;B组60例(62眼),进行Ahmed引流阀植入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相似(χ2=0.472,P=0.492)。手术后3、6及12个月两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术前,手术后6及12个月B组眼压低于A组(t=7.285,5.640;均P<0.001);手术后3、6及12个月B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A组(t=5.505,6.049,4.075;均P<0.001);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χ2=5.447,P=0.020)。结论与小梁切除术比较,Ahmed引流阀植入术可有效提高外伤性青光眼患者的远期疗效,有利于控制眼压,且可减少角膜内皮损伤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明胶海绵植入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24只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明胶海绵植入。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并发症等,并做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结果经6~18个月的随访,22只眼术后视力(91.7%)维持不变或提高。眼压由术前平均(41.15±10.24)mmHg降至末次随访平均(14.12±4.89)mmHg,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眼压≤21 mmHg者22只眼(91.7%),均为功能性滤过泡,术后前房变浅4只眼,术后3~7 dUBM检查睫状体脱离2只眼。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明胶海绵植入能有效降低眼压,经济安全,术后视力稳定,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