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93篇
  免费   1589篇
  国内免费   315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463篇
妇产科学   208篇
基础医学   686篇
口腔科学   385篇
临床医学   3631篇
内科学   7496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205篇
特种医学   658篇
外科学   1315篇
综合类   1808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97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448篇
  9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32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319篇
  2022年   405篇
  2021年   629篇
  2020年   847篇
  2019年   767篇
  2018年   736篇
  2017年   543篇
  2016年   510篇
  2015年   566篇
  2014年   1062篇
  2013年   863篇
  2012年   717篇
  2011年   831篇
  2010年   633篇
  2009年   644篇
  2008年   673篇
  2007年   735篇
  2006年   692篇
  2005年   587篇
  2004年   509篇
  2003年   442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422篇
  2000年   387篇
  1999年   328篇
  1998年   345篇
  1997年   325篇
  1996年   262篇
  1995年   288篇
  1994年   232篇
  1993年   233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60篇
  1983年   51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手术麻醉与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在心血管手术麻醉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共完成 1 2 2例TEE监测。主要观察指标 :(1 )对 4 1例瓣膜置换患者的瓣膜作返流和狭窄分级及评价机械或生物瓣的功能 ;(2 ) 4 8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 (CABG)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变化〔①面积减少分数(FAC) ;②E波与A波峰值流速比率 (E/A)和各自的流速时间积分比率 (VTIE/VTIA) ;③E波减速时间 (DT) ;④心脏指数 (CI)〕 ;(3)手术前后对 2 0例不停跳CABG患者左室室壁 (前壁、后壁、侧壁和室间隔 )运动分级 ;(4 )监测先心病矫正前后心脏结构变化。结果 TEE检测瓣膜病变与经胸超声结果一致 ,手术后瓣膜活动正常。术后FAC、CI和VTIE/VTIA分别为 (0 5 2± 0 0 8)、(2 6 4± 0 6 9)L·min 1 ·m 2 和 1 2 9± 0 1 8,与术前比较 (0 4 2± 0 0 9)、(2 0 5± 0 4 8)L·min 1 ·m 2 和 1 1 4± 0 1 6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E/A 0 86± 0 2 1与术前 0 77± 0 1 8比较P <0 0 1。DT无显著性变化。术前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大于 2级的占 1 0 % ,术后为 5 %。结论 在心血管手术中 ,TEE是一种新的有用的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92.
观察15个固定心脏标本、12个非固定心脏标本二尖瓣瓣环三维形态,运用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重建了11名健康成年人的二尖瓣瓣环。发现二尖瓣瓣环为非平面的“马鞍”形,在心动周期中二尖瓣瓣环始终保持着程度不同的“马鞍”形。结果认为用硬质人工二尖瓣瓣环作瓣环成形术后的某些并发症,可能与改变了二尖瓣瓣环的天然三维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93.
Cardiac malignant mesenchymoma is an extremely rare malignancy with poor prognosis. We report a patient presenting with a history and clinical findings typical of mitral stenosis.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showed a mass on the thickened posterior mitral leaflet. Transo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revealed two tumoural masses: one on the atrial side of the posterior mitral leaflet causing mitral obstruction, the other arising in the region of the right lower pulmonary vein orifice and obstructing inflow through this vein.  相似文献   
94.
Probably the most under-utilised application of echocardiography i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This under-utilisation is striking since echocardiography can be very valuable in evaluating the natural history and therapy of CAD. One reason why echocardiography is not being utilised to its fullest is because of the reliance on videotape to record and display echocardiograms. This medium is time consuming and inconvenient for clinicians to review studies, it is not ideal for detecting subtle wall motion abnormalities, and videotape is impractical for comparing serial studies. Recording and storing echocardiograms on a digital medium overcomes these difficulties. Digital cine loops of single cardiac cycles provide great versatility. Multiple views or studies can be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subtle changes in wall motion are more easily detected and different views, or serial studies, can be readily compared. Such images can be displayed on computers on the ward or in the coronary care unit (CCU) and be available 24 hours a day, seven days a week at the convenience of the clinician. One does not need to find a recording on a two hour videotape, which may be in the ultrasound instrument, and one can view the exam in 30 sec instead of 5 to 10 min. Regional and global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anifestations of CAD. With new therapeutic efforts at restoring myocardial function and limiting infant expansion, assessing LV func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Digital echocardiography is an extremely practical and convenient way for clinicians to obtain this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95.
三维超声技术及其在肝癌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原理,讨论三维超声在肝癌的诊断性应用及在肝脏手术和介入中的治疗性应用。  相似文献   
96.
潘丽  黄福文 《广西医学》2004,26(11):1600-1603
目的 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儿童急性肾炎 (AGN)早期左室舒张功能 (LVDF)损害的严重程度及疗效观察。方法 将 76例急性肾炎患儿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度、重度两组与 5 4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应用HP - 10 0 0型超声诊断仪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2周测定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 (EV)、二尖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 (AV)、EV AV比值、舒张早期充盈分数(EI)、舒张晚期充盈分数 (AI)、EI AI比值、E峰加速时间 (AT)、E峰减速时间 (DT)、DT AT比值、肺静脉收缩期最大前向血流速度(S)、舒张期最大前向血流速度 (D)、D S比值、左房内径 (LA)、主动脉内径 (AO)、LA AO比值等 11项指标。结果 EV AV、EI AI、LA AO、D S是判断LVDF损害的重要指标 ;LVDF损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其中 ,EV、EV AV、EI、EI AI、AT、D S随病情加重而降低 ,AV、AI、DT、DT AT、LA AO随病情加重而增高 ;EI、AI、AT、DT、DT AT是评价其疗效的重要指标 ;治疗后 ,LVDF恢复时间晚于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结论 上述指标可动态检测LVDF ,对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检测方法操作简便易行、重复性强、无痛苦 ,结果较为精确。  相似文献   
97.
Authors' reply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股前外侧皮瓣血供与可视化中的应用。方法①健康志愿者6人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造影剂,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盆腔及双下肢扫描,观察旋股外侧动脉分布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将大腿二维灰度.DICOM格式图像以三维体数据的形式输入计算机,应用Amira3.1软件对股前外侧皮瓣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②明胶一氧化铅混悬液的灌注新鲜成人标本2具,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全身连续扫描,观测旋股外侧动脉分布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同法应用Amira3.1软件对股前外侧皮瓣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结果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可准确反映股前外侧皮瓣血供的解剖学结构。结论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供正常股前外侧皮瓣的三维动态解剖,为其他皮瓣的数字化重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
螺旋CT三维重建脊柱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脊柱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脊柱疾病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3例,脊柱骨折5例,侧弯畸形2例,肿瘤2例,均得到正确诊治。结论: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脊柱病变的诊断,能直观显示脊柱病变部位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0.
螺旋CT扫描与多模式三维重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容积数据与三维重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94例行连续容积扫描:准直3~5mm,螺距1.5~3.0,以1.3~2.7mm间距后重建;源影像输入AW4.0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和仿真内镜(VE)等软件显示病变,并与椎间盘镜(MED)诊治对照。结果 8例正常;LDH86例:中央型、侧旁、椎间管、椎管外、侧方及混合型分别为19、39、5、2、3、18例。三维重建显示LDH的立体结构为堤坡形、扁丘形、尖丘形、双(多)丘形及游离形分别为34、26、9、5、2例。VE诊断LDH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100%、80%。VE能模拟MED效果。结论 容积数据与多模式三维重建能提供诊断LDH更全面的信息,并模拟微创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