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7篇
  免费   975篇
  国内免费   93篇
耳鼻咽喉   108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110篇
基础医学   267篇
口腔科学   111篇
临床医学   522篇
内科学   400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213篇
特种医学   2132篇
外科学   677篇
综合类   605篇
预防医学   963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275篇
  5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321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347篇
  2020年   344篇
  2019年   552篇
  2018年   548篇
  2017年   328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660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590篇
  2011年   542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506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05篇
  1984年   93篇
  1983年   83篇
  1982年   62篇
  1981年   76篇
  1980年   69篇
  1979年   72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9篇
  197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编制核辐射损伤患者院内护理救治能力量表,为提高护士的核辐射损伤患者护理能力提供评价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查阅、组织访谈和专家咨询编制量表方法,随机选取某三甲医院330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量表,进行条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结果 本量表共分为核辐射损伤基础知识、专科装备使用能力、专科病区管理能力、基础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自我能力认可6个维度,51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后,共分为6个主成分,累计解释方差为70.757%。验证性因子分析的χ2、df、χ2/df、CFI、IFI、TLI、NFI、PNFI、PCFI、RMSEA拟合指标均可接受。Cronbach’s α系数为0.976,重测信度为0.823。全体一致S-CVI(S-CVI/UA)为0.84,评价内容效度S-CVI(S-CVI/Ave)为0.98,条目水平内容效度I-CVI为0.78~1.00;结论 本量表的条目及维度设置经检验,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信效度检验结果良好,可作为核辐射损伤患者院内护理能力初步评价量表。  相似文献   
92.
目的 了解我市健康体检机构放射诊疗工作开展情况,规范健康体检机构放射诊疗行为。方法 依据《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关于开展2019年健康体检机构放射诊疗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采用现场检查、现场访谈方式开展调查工作。结果 本次健康体检机构的调查表明,北京市健康体检机构放射卫生管理工作总体良好,放射诊疗许可证持有率为100%。健康体检机构的放射诊疗工作以X射线摄影为主,215家健康体检机构共配置的放射诊疗设备822台,其中CT机138台,体检车20台,CT机占16.8%;健康体检机构的X射线摄影设备占总应用频次93%,CT机占总应用频次7.0%。215家健康体检机构全年放射诊疗应用频次约500万人次,被处罚机构占比较低,仅占2.8%,其中给予警告6户次,罚款2户次,发出处罚决定书6份,整改3户。结论 北京市健康体检机构放射卫生管理工作总体良好,在CT机合理应用、防护用品配置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93.
人工照射90%以上来自于医疗照射,辐射新型技术在医学领域不断出现,给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医疗照射带来危害越来越引起关注。由于医疗机构放射卫生涉及标准规范多、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医疗卫生机构放射诊疗安全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服务不规范,影响了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监督管理效果。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设定了放射卫生监督规范化,放射诊疗行为规范化、放射技术服务行为规范化实施方案,经过试点运行,实效明显。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国家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组成、任务、装备与管理。方法 根据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的职责和任务分工,组建国家核辐射卫生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并对队伍进行装备,根据队伍面临的救援情景开展培训、演练等管理工作。结果 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由辐射防护与监测、医疗救治、内外污染处理、食品饮用水检测等专业技术人员、应急管理和后勤保障人员组成。培训演练是核辐射卫生应急队伍技术能力和装备是否合理的重要手段。结论 规范化的应急队伍装备与管理,能确保在各类检验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快速响应、高效的开展核辐射卫生应急工作。  相似文献   
95.
目的 了解杭州市部分非医疗机构辐射防护现状,为相关主管部门制定非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因素监测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杭州市5家非医疗监测机构的人员防护用品配置及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辐射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5家监测机构均已开展个人剂量监测,且个人年剂量当量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机房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结果均低于检测仪器的最低探测下限;储源状态时,距源容器外表面5 cm 和100 cm处的最大周围剂量当量率值分别为22.2 μSv/h和2.0 μSv/h;源使用状态时,距源容器外表面5 cm 和100 cm处的最大周围剂量当量率值分别为44.3 μSv/h和5.0 μSv/h。结论 正常运行状态下,杭州市部分非医疗监测机构的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所产生的辐射剂量水平处于低水平状态,但部分距源容器外表面周围剂量当量率值处于较高水平,非医疗机构需提高辐射防护意识,加强辐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半叶马尾藻多糖(SHP)拮抗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细胞周期和Westernblotting测定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质CDK4的表达。结果:[60Co]γ射线(5Gy)导致小鼠骨髓细胞G0/G1期阻滞,而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率下降。SHP(10-40mg/kg)可以减轻小鼠骨髓细胞G0/G1期阻滞,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率,表现为SHP加照射组小鼠G0/G1期骨髓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S期和G2/M期骨髓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单纯照射组。小鼠骨髓细胞CDK4蛋白质表达照射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SHP加照射组小鼠骨髓细胞CDK4蛋白质表达显著高于单纯照射组。结论:SHP拮抗[60Co]γ射线损伤小鼠骨髓细胞的机制与其调节骨髓细胞周期和增加CDK4蛋白质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
职业性慢性放射病临床诊断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病(以下简称慢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以受照剂量,临床症状,造血功能,T淋巴细胞百分率,染色体畸变率对30例慢性放射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其中11例慢放病用胸腺肽治疗并追踪观察10年。结果:慢放病患者受照剂量超过2Sv,白细胞下降伴有几髓造血功能障碍,T淋巴细胞百分率下降,染色体畸变率显著上升。胸腺肽能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慢放病各项指标恢复依时间顺序为:T淋巴细胞百分率(2年),临床症状(3.5年),造血功能(5~8年),染色体畸变率(10年)。结论:受照剂量是误断慢放病的重要依据;白细胞总数、骨髓造血功能改变是诊断的关键;T淋巴细胞百分率、染色体畸变率可作为鉴别诊断指标。慢放病是一种可以恢复的职业性疾病,胸腺肽治疗有助于慢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内耳前庭的影响。方法:报道鼻咽癌(NPC)放疗致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伴听力减退患者3例。采用耳石微粒复位法(PRM)治疗BPPV,针对听力减退给予丹参治疗。结果:3例BPPV,2例痊愈,1例显效,听力下降的4耳语音频率平均提高10dB。结论:BPPV可能与辐射所致的前庭损害有关,PRM是治疗BPPV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
影响鼻咽癌病人受损颅神经恢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鼻咽癌病人受损颅神经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1989年1月至1991年1月我科收治鼻咽癌伴颅神经受损病人128例,共245条颅神经受损。对影响受损颅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放疗后1年内受损颅神经中有65.7%(161/245)完全恢复,19.2%(47/245)部分恢复,15.1%(37/245)无变化,总的有效率为84.9%(208/245)。单  相似文献   
100.
Background: In transscleral photocoagulation, the desired effect is coagulation of parts of the ciliary body or of the peripheral retina. However, the application is often limited by the unwanted effect of coagulation of the sclera. to reduce this effect, the ratio of incident radiation flux to radiation flux transported through the sclera (and able to coagulate the target tissue) should be minimized by the incident beam characteristics.Methods: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for the radiation transport problem of multiple scattering in the sclera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ratio of transported to incident radiation for different parameter settings of beam diameters, optical thicknesses of the sclera and beam angles. To verify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n simple optical device utilizing a bulb instead of a laser source was constructed and applied to enucleated porcine eyes.Results: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showed that the ratio of incident to transported radiation flux can typically be decreased by a factor of three by increasing the beam radius from 0.35 mm (as used in state-of-the-art laser devices) to 2 mm. This was confirmed by the experiments. Coagulations of the ciliary body or of the peripheral retina were possible with power densities an order of magnitude below the values normally applied with laser sources.Conclusion: To improve transscleral photocoagulation, beam diameters should be increa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