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cl-xl和bax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45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3 h组和缺血3 h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组又分为缺血再灌注3h、6h、12h、24h、48h和72h等6个亚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cl-xl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缺血3 h再灌注各亚组,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半影区bax表达逐渐增强,于再灌注24 h和48 h达高峰(均P<0.01);bcl-xl表达在早期增强后随即呈下降趋势,bcl-xl/bax比值呈动态变化。再灌注中心区,在缺血再灌注早期bcl-xl和bax表达均增强(P<0.05或P<0.01),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二者的表达及bcl-xl/bax比值逐渐减弱。结论 bcl-xl表达增强有利于促进神经细胞存活,而bcl-xl与bax比值的转变则促进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W2974对实验性口腔癌中EGFR的表达及其相关原癌基因c-Fos、c-Jun的抑制作用.方法 90只金黄地鼠于左侧颊囊涂0.5%DMBA,每周3次.6周后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GW2974低浓度组、GW2974高浓度组.阳性对照组不做处理,其余两组于左侧颊囊涂抹不同浓度的GW2974(4mM/L,8mM/L).24周末处死所有动物,取左侧颊囊黏膜,光镜下观察各组癌数目,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实验标本中EGFR及c-Fos、c-Jun的表达情况.结果 通过局部应用4mM/L和8mM/L的GW2974,鳞癌数目分别从1.83±1.91下降到0.67±0.99(P<0.05)和0.43±0.68(P<0.01).用药后的c-Fos、c-Jun表达水平均降低,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而EGFR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GW2974可以明显抑制实验性口腔癌中的原癌基因c-Fos、c-Jun的表达,但对EGFR的表达影响不大,推测GW2974可能是通过阻断原癌基因c-Fos、c-Jun参与的细胞增殖和信号传导通路来达到抑制口腔癌发生的.  相似文献   
33.
34.
35.
目的:探究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癌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化疗组和联合组,各50例。化疗组使用紫杉醇+铂类(TC)化疗方案进行化疗,联合组在化疗组的方法基础上使用调强放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原癌基因c-erbB2、c-myc、K-ras和抑癌基因P53、P16、第10号染色体上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缺失的基因(PTEN);统计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生活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生活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化疗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原癌基因c-erbB2、c-myc、K-ras的表达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的表达量低于化疗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抑癌基因P53、P16、PTEN的表达量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抑癌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运用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情况,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Xu XL  Li B  Sun XL  Li LQ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1):755-759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mdm2、p5 3基因在眼眶横纹肌肉瘤 (ORMS)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初步论证mdm2、p5 3作为ORMS生物学特性标记物和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31例ORMS标本中mdm2、p5 3、Ki 6 7蛋白的表达 ,Ki 6 7蛋白表达作为增殖指标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31例ORMS标本中mdm2、p5 3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分析mdm2、p5 3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增殖程度等临床组织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31例ORMS中 ,mdm2、p5 3蛋白水平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7 4 % (2 4 / 31)和 71 0 % (2 2 / 31) ,mdm2与p5 3蛋白共同表达阳性率是 6 1 3%。mdm2、p5 3在蛋白水平表达与其各自的mRNA水平表达之间具有较好一致性。 (1)按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 3个组 :中、低分化组mdm2蛋白阳性率和mdm2与p5 3蛋白共同表达阳性率均较高分化组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7、0 0 0 9)。 (2 )按Ki 6 7表达与否分为高、低增殖组 :高增殖组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较低增殖组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4 4 )。mdm2、p5 3蛋白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mdm2和p5 3与ORMS的分化和增殖密切相关 ,mdm2与p5 3共同表达提示mdm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克隆小鼠Pokemon(POKeryhroidmyeloidontogenicfactor)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及重组蛋白的纯化。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克隆人pGEM-T-easy载体,经鉴定后,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消化重组质粒及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体外定向连接,进行PCR、内切酶酶切及DNA序列分析,阳性重组表达质粒进一步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诱导表达,经Ni-NTA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Westernblotting检测其特异性。结果限制性核酸酶切及序列分析表明重组表达质粒包含Pokemon基因编码区,阅读框架无移位;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有预期相对分子质量为36000的重组蛋白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后,融合蛋白的纯度达到90%以上;Westernblotting印迹表明纯化的融合蛋白具有特异的免疫反应特性。结论采用基因克隆技术成功构建了Pokemon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为后期抗体的制备及进一步研究该基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Bcl-2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以单克隆抗体鼠抗人Bcl-2,标记65例甲状腺癌、50例甲状腺腺瘤、3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观察不同甲状腺组织中Bcl-2的表达,并比较其阳性率。结果Bcl-2阳性反应见于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及癌旁甲状腺组织。在甲状腺癌组织中Bcl-2阳性率为44.6%,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22.0%)(P=0.012)、癌旁甲状腺组织(16.7%)(P=0.008)和正常甲状腺组织(0)(P=0.0000)。甲状腺未分化癌和髓样癌组织中Bcl-2的阳性率明显增高。存在淋巴结转移和临床Ⅲ、Ⅳ期病例中,Bcl-2的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Bcl-2过量表达可能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有关,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可作为甲状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胶质瘤细胞株C6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对C6细胞的增殖抑制,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丹参酮ⅡA对C6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C6细胞DNA的变化,应用RT-PCR观察相关基因c-myc表达的变化。 结果: 丹参酮ⅡA对C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用1.0 mg/L丹参酮ⅡA作用C6细胞,在作用72 h出现凋亡峰,凋亡细胞占细胞总数7.7%;用2.0 mg/L丹参酮ⅡA作用C6细胞,在作用72 h出现凋亡峰,凋亡细胞占细胞总数21.6%。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一定剂量丹参酮ⅡA作用后,C6细胞具有明显的凋亡特征,细胞核DNA呈梯状降解。RT-PCR结果显示:随着丹参酮ⅡA作用剂量的增加,c-myc基因的表达被明显抑制。 结论: 丹参酮ⅡA对大鼠胶质瘤细胞系C6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对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