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2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产前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6年12月进行产前检查并自愿参加孕妇学校学习的孕妇2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仅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2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分娩方式、剖宫产原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2组在分娩方式、剖宫产原因、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方面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可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采用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系统,对不同方式分娩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功能评价的差异。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分娩单胎、足月、头先露活产儿的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将采取择期剖宫产分娩的100例初产妇,纳入观察组;而采取阴道分娩的100例初产妇,纳入对照组。对2组初产妇均按照《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标准进行管理,并采取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2组初产妇均在孕前排除生殖道畸形、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底功能障碍(PFD),孕期无严重内、外科并发症。于产后42 d左右,对2组初产妇SUI发生率,POP-Q评分系统中的9项指标: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子宫脱垂分度,以及Ⅰ、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分级等进行检测。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初产妇POP-Q评分系统中的9项指标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2组初产妇产后近期SUI发生率及Ⅰ~Ⅲ度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子宫脱垂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2组初产妇Ⅰ、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分级构成比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 结果①2组初产妇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主要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年龄、孕前人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重增加值、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与对照组初产妇的POP-Q评分系统测定结果显示:gh(生殖道裂隙),长度分别为(2.8±0.4)cm与(3.0±0.6)cm,pb(会阴体)长度分别为(3.6±0.3)cm与(3.5±0.3)cm,tvl(阴道总长度)分别为(8.4±0.6)cm与(7.4±3.9)cm,Aa点(阴道前壁中线距离处女膜3 cm处)分别位于(-2.0±0.8)cm与(-1.3±0.8)cm处,Ba点(阴道前壁脱出距离处女膜最远处)分别位于(-2.1±0.8)cm与(-1.4±0.7)cm处,Bp点(阴道后壁脱出距离处女膜最远处)分别位于(-2.9±0.4)cm与(-2.7±0.5)cm处,上述测定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74,P=0.006;t=2.537,P=0.019;t=-2.534,P=0.012;t=-6.187,P<0.001;t=-6.585,P<0.001;t=-3.123,P=0.002);而Ap点(阴道后壁中线距离处女膜3 cm处)、C点(阴道前穹窿或阴道残端距离处女膜处)、D点(阴道后穹窿距离处女膜处)的测定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初产妇Ⅰ~Ⅲ度阴道前壁脱垂发生率为21.0%(21/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8.0%(98/100);Ⅰ~Ⅲ度阴道后壁脱垂发生率为13.0%(13/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26/100);2组Ⅰ~Ⅲ度阴道前壁、阴道后壁脱垂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46,P<0.001;χ2=5.383,P=0.016)。2组Ⅰ~Ⅲ度子宫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2组初产妇产后近期SUI发生率及Ⅰ、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分级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择期剖宫产分娩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产后近期SUI发生率、盆底肌纤维肌力分级和子宫脱垂分度比较无差异。但是,POP-Q评分系统评价结果显示,阴道分娩可能成为产后PFD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阶段式延续性护理指导对产妇产后恢复、新生儿状况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9月在我院分娩的633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6例与观察组317例。对照组在院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出院1周左右,由医护人员进行1次电话或上门访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产后6个月内给予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指导服务。产后42 d对比两组产后恢复情况(子宫复旧不良、产后便秘、产褥期感染和乳腺炎)、新生儿一般状况(新生儿身长增长水平、体质量增长水平、脐带愈合时间以及新生儿红臀与湿疹的发生率)。同时,随访6个月内的喂养情况(人工喂养、混合喂养和纯母乳喂养)。结果观察组子宫复旧不良、产后便秘、产褥期感染、乳腺炎的发生率5.68%、3.47%、0.95%和4.73%低于对照组13.92%、7.91%、3.80%和9.49%(P<0.05或P<0.01)。观察组新生儿身长(5.2±2.2)cm、新生儿体质量(935.6±15.5)g,高于对照组(4.6±2.0)cm、(920.5±24.0)g,(P<0.01),脐带愈合时间(12.0±2.0)d低于对照组(14.2±1.8)d(P<0.01),新生儿红臀与湿疹的发生率3.15%和2.52%低于对照组6.96%和6.33%(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人工喂养率17.35%低于对照组39.56%(P<0.01),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62.46%高于对照组38.92%(P<0.01),观察组混合喂养率20.19%与对照组21.5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延续性护理指导能够有效促进产妇产后恢复,促进新生儿成长,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4.
田娜  陈润  杨艳  李爱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136-1137,1151
目的:对某医院初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强化健康教育,评价其效果。方法:将该医院入选的619名初产妇按照收治片区分为强化组和一般组,对强化组采用分阶段强化健康教育,对一般组采用传统护理宣教模式,采用问卷调查及现场观察分别对两组初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强化组在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喂养方式和喂养技巧等方面均优于一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阶段强化健康教育,可以大大改善目标人群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和行为,其效果优于传统的医院护理宣教模式。  相似文献   
105.
刘运华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213-1215
目的对本院2011年1-12月间初产妇共150例进行妊娠晚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研,以作为有效防治初产妇营养不良、提高母婴健康的有效依据。方法对照组70例初产妇仅定期进行检查;研究组80例初产妇均采用营养干预方法。结果研究组初产妇营养知识、营养行为调查平均分和及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产妇营养态度平均分和及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妊娠晚期有较好的营养态度,但多数孕妇在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方面欠缺,影响母婴健康,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初产妇营养知识结构和行为。  相似文献   
106.
围产期健康教育对初产妇保健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艳群  严建群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00-101,109
目的探讨围产期健康教育对初产妇保健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性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连续性的围产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期保健认知行为、产妇分娩方式和产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组在保健认知行为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产妇选择顺产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17.737);观察组产妇产时发生宫缩乏力、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4.336、4.728、5.715)。结论围产期健康教育可改善初产妇的孕期保健认知行为,促进自然分娩,减少产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处理关键。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2009年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500例(难产组250例,顺产组250例)。结果胎位异常是引起难产的最主要原因,占难产数的76.4%,而持续性枕横、枕后位占胎位异常的81.15%,其中80.65%行剖宫产术。结论头位难产的防治关键在于早期识别难产征象,保持良好产力,适时纠正轻微的胎头位置异常。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总结助产士对初产妇在第二产程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经验和技巧。方法将我科顺产分娩的236名初产妇分为两组,实验组120名,对照组116名,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对心理护理,应对阵痛技巧,指导屏气用力和配合接产工作方面进行高效的健康教育,而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结果两纽产妇在对待分娩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正确掌握应对阵痛方法和屏气用力技巧以及配合接产工作,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第二产程是分娩的关键期,为使产妇顺利渡过分娩期,对产妇进行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和指导非常重要,能使产妇采取有利于分娩的行为和方式,避免了第二产程时间延长、降低了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钳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了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在初产妇分娩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初产妇181例为对照组,在孕5~9月期间不接受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训练,分娩时通过产程常规护理并施用导乐陪伴来助产;另选取228例为观察组,在孕5~9月期间,在丈夫陪伴下,每天用20~30分钟,共同进行拉玛泽减痛分娩法,主要包括神经肌肉控制、呼吸力量技巧、注意力转移的专项训练,分娩时除导乐陪伴外,严格执行拉玛泽减痛分娩法护理技术规范。对两组阴道分娩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分娩疼痛分级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u值分别为27.54、21.14,P均〈0.01);分娩方式中顺产、剖宫产差异有极显著性(χ^2值分别为22.76、18.83,P均〈0.01);疼痛分级中0~3级差异均有及显著性(χ^2值分别为14.11、17.14、43.12、15.44,P均〈0.01)。结论初产妇应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可以缩短产程时间,较好地减轻分娩疼痛程度,有力地促进自然分娩,是一种值得优先推荐的分娩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行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对初产妇应对方式和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单胎足月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根据初产妇意愿将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要求传统自然待产,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行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观察两组应对方式(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泌乳功能变化。结果产后24 h观察组SCSQ中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产后24、48 h催乳素(PR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行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显著改善初产妇的应对方式,促进泌乳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