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52篇
  免费   1366篇
  国内免费   913篇
耳鼻咽喉   426篇
儿科学   176篇
妇产科学   366篇
基础医学   1348篇
口腔科学   186篇
临床医学   1543篇
内科学   2022篇
皮肤病学   184篇
神经病学   239篇
特种医学   14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3215篇
综合类   3516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432篇
眼科学   74篇
药学   696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550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553篇
  2020年   530篇
  2019年   491篇
  2018年   475篇
  2017年   454篇
  2016年   604篇
  2015年   631篇
  2014年   1014篇
  2013年   794篇
  2012年   872篇
  2011年   1080篇
  2010年   1007篇
  2009年   1120篇
  2008年   1178篇
  2007年   1370篇
  2006年   1282篇
  2005年   1084篇
  2004年   987篇
  2003年   860篇
  2002年   788篇
  2001年   767篇
  2000年   593篇
  1999年   427篇
  1998年   385篇
  1997年   336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181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原发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径路。方法  1963年 3月至2 0 0 3年 9月外科治疗原发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91例。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X线胸片检查 ,其中 65例行CT或磁共振检查。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及其是否向椎管内延伸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 ,其中胸后外侧切口 84例 ,半哈壳状切口 2例 ,高位胸后侧切口 4例 ,胸后外侧加脊柱旁切口 1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并行 6个月~ 15年的术后随访。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 97.8% ( 89/9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4% ( 4 /91) ,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 79例 ( 86.8% ) ,恶性肿瘤12例 ( 13 .4% )。 1例神经纤维瘤 2年后复发经再次手术切除治愈 ;恶性肿瘤平均生存 3 8.1个月。结论 适当的手术径路是提高纵隔原发神经源性肿瘤切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原发性骶骨肿瘤的病理学分型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48例原发性骶骨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常规X线平片、CT和/或MR检查,结合病理回顾分析了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原发性骶骨肿瘤以脊索瘤(21例)最多见,其次是巨细胞瘤(7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软骨肉瘤(4例)、滑膜肉瘤(3例),囊肿(3例),其它相对少见,包括纤维组织细胞癌1例,尤文氏肉瘤1例,梭形细胞癌1例,节细胞神经瘤1例。影像表现包括软组织肿块、骶孔扩大、瘤灶内钙化、骨嵴形成等不同特点。常见原发骶骨肿瘤常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论:原发骶骨肿瘤病理分型相对复杂,影像表现多样化,诊断常需综合不同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3.
目的 采用测定胆汁中癌胚抗原 (CEA)含量并结合蛋白质印迹 (Westernblot)技术排除CEA相关物质的干扰 ,提高CEA检测胆道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方法 对临床可疑为胆道恶性肿瘤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其血液、胆汁中CEA含量 ,对胆汁CEA含量升高的患者进一步应用Westernblot半干转移技术区分CEA及CEA相关物质。结果 所有CEA含量升高的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胆汁经Westernblot检测均表现为包含有一条相对分子质量为 2 10 0 0 0的特异条带 ,而胆道良性疾病患者既使其CEA含量高于正常也均不含有该条带。结论 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胆汁CEA可排除CEA相关物质的干扰 ,提高CEA检测胆道恶性肿瘤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4.
65.
1142例胃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影响胃癌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因素,为指导选择合理的切除范围和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1989年1月至2004年3月胃癌手术后1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年代分为3组,第1组:1989年1月至1994年1月,405例;第2组:1994年2月至1999年1月,377例;第3组:1999年2月至2004年3月,360例。比较3组间的围手术期死亡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手术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1.2%(128/1142)和3.6%(41/1142)。第1、2、3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13.1%、10.1%和10.3%;3组比较,P>0.05。3组手术死亡率依次为4.7%、3.4%和2.5%,3组比较,P>0.05。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吻合口瘘(24.2%,31/128),影响手术死亡的主要因素为临床Ⅳ期、姑息性切除术、联合脏器切除及术前合并症的存在(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的清除范围和手术方式不是影响手术死亡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胃癌晚期患者手术死亡率高,对胃癌Ⅳ期患者行姑息性切除手术时应避免施行不必要的淋巴结清除及联合脏器切除术。  相似文献   
66.
靶向DF3的白喉毒素A链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白喉毒素A链(DTA)基因在DF3/MUC1启动子调控下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含人乳腺癌DF3启动子和白喉毒素A链基因的表达载体pGL3-DF3-DTA,转染DF3阳性的乳癌细胞MCF-7,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TA基因的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酶切和测序表明获得了与预期结果相一致的pGL3-DF3-DT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MCF-7细胞后,RT-PCR检测到了249 bp的DTA mRNA片段。与对照组比较,转染pGL3-DF3-DTA的MCF-7细胞生长受到了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的凋亡率达39.43%,而对照组仅有0.28%。结论pGL3-DF3-DTA可对DF3阳性的乳癌细胞产生特异性的杀伤,对乳腺癌的基因治疗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O3)-碘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兔VX2肝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及与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48只家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实验设生理盐水灌注组、单纯碘油栓塞组、阿霉素.碘油栓塞组及 As2O3-碘油栓塞组。治疗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肿瘤区的微血管密度(MVD),治疗后3周,测量计算肝移植瘤的体积、坏死面积,观察肝内、双肺及其他器官肿瘤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1周,各组MVD分别为(21.8±5.3)、(23.4±3.9)、(22.4±4.50)、(14.3±3.4)条/400倍视野(F=11.246,P=0.000), 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植入后5周,各处理组肿瘤体积分别为(35.5±7.1)、(21.2±8.3)、(20.7±9.1)、(11.8±3.7)cm^3(F=21.203,P=0.000)。单纯碘油栓塞组、阿霉素一碘油栓塞组及 As2O3-碘油栓塞组与生理盐水灌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6.723、6.940、11.119,P〈0.05), As2O3-碘油栓塞组与单纯碘油栓塞及阿霉素-碘油栓塞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值分别为4.398、4.178,P值均〈0.05);各组肿瘤坏死面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84,P=0.292); 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双肺转移结节数目少于其他组(H=14.983,P=0.002),结节直径小于其他组(F=4.580,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转移淋巴结记分显示 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腹腔淋巴结转移少于其他组(H=9.148,P=0.027)。双肺转移结节的数目、直径及腹腔转移淋巴结与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As2O3-碘油联合经肝动脉栓塞治疗,抑制兔肝移植瘤的生长,抑制肿瘤的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其抑制转移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8.
王军  王刚 《临床军医杂志》2007,35(6):964-966
目的分析肺癌骨转移引起腰腿痛症状导致误诊的原因及教训。方法对1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臀部慢性软组织损害的肺癌骨转移致腰腿痛患者的诊疗过程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肺癌骨转移所致腰腿麻痛症状是因受累椎体发生溶骨性破坏或楔形变,对应椎管位置狭窄,肿瘤侵犯骨皮质或软组织肿块压迫刺激脊髓和神经根而引起,本病误诊的主要原因是病史询问不详,查体简单、粗疏,未做针对性强的影像学检查。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与早期行针对性强的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可有效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69.
肝腺瘤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腺瘤的螺旋CT表现。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确诊的9例10个肝腺瘤的螺旋CT平扫和增强三期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表现。结果9例10个肝腺瘤的平扫及增强螺旋CT表现如下:病变边界光滑清晰,无明显分叶。位于肝右叶7个,左叶3个。平扫呈等密度1个,均匀略低密度4个,不均匀低密度2个,混杂密度3个。4个病灶周围环以低密度假包膜,包膜完全2个,不完全2个。2个病灶诊断为急性出血,1个为亚急性出血,4个病灶中心可见坏死,2个病灶内可见脂肪变性。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除出血、坏死和脂肪变性部分呈均匀明显强化8个,有2个病灶肿瘤实质部分呈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4个病灶周围包膜平扫和动脉期呈低密度,门脉期或延迟期呈轻度强化。结论螺旋CT特别是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腺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胸骨肿瘤CT诊断(附2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胸骨肿瘤临床CT诊断和检查意义。方法搜集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2例胸骨肿瘤CT资料,其中转移瘤17例(肺癌转移15例;乳腺癌转移2例)、骨髓瘤2例、软骨肉瘤1例、骨肉瘤1例、骨化性纤维瘤1例。结果局部骨质破坏(囊状膨胀性、溶骨性和混合性骨破坏3种),其中囊状膨胀性骨破坏1例(骨化性纤维瘤),溶骨性骨破坏16例(肺癌转移15例、骨肉瘤1例),混合性骨破坏5例(软骨肉瘤1例、骨髓瘤2例、乳腺癌转移2例)。胸骨处软组织肿块18例,胸骨前胸壁肌、皮下脂肪和胸骨后脂肪间隙浸润13例。结论胸骨肿瘤以转移瘤多见,CT检查对胸骨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