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9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193篇
耳鼻咽喉   147篇
儿科学   207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922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313篇
内科学   795篇
皮肤病学   182篇
神经病学   332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227篇
综合类   502篇
预防医学   229篇
眼科学   88篇
药学   16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51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2篇
  19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汉族人群腓骨肌萎缩症Cx32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harcot Marie Tooth (CMT)diseaseisthemostcommoninheritedperipheralneuropathywithapreva lenceof 1in 2 5 0 0 .Distalmuscleweaknessandatro phy ,sensorylossandreducedorabsenttendonreflex es ,pescavus ,hammertoes ,steppagegaitareamongthemainsymptoms .Therear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家系的临床特征并检测这些家系中M3胆碱能受体基因(A)8区的突变情况.方法:根据2003年4月杭州会议制定的中国人HNPCC家系标准收集HNPCC家系共15个,分析其临床特征;提取先证者的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M3胆碱能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中一段长153 bp,包含有微卫星位点(A)8的基因片段,直接进行DNA测序.结果:15个家系共有恶性肿瘤患者55例,其中大肠癌患者41例,平均每个家系发生大肠癌2.73例,73%的大肠癌患者发病年龄<50岁,51%的病灶位于近端结肠,40%发生在直肠肛门,同时和异时多原发大肠癌总发生率为12%,2/3的家系属于Lynch Ⅱ型,共发生肠外恶性肿瘤14例(18个),其中胃癌最常见.15例先证者外周血中无1例检测到M3胆碱能受体基因(A)8区的突变.结论:M3胆碱能受体基因与中国人群中HPNCC的发病可能无密切关系.中国人HNPCC家系标准应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并进一步验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14.
脆性X综合征中不稳定的DNA序列和异常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四东  沈岩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10):611-614
采用PCR结合序列胶分析的方法,对82条正常中国人X染色体FRAXA位点(CGG)n重复序列拷贝数的多态性进行了测定,其范围为21~31,高峰为27。并通过Southern杂交分析了来自6个Fra(X)家系的15名成员(CGG)n的拷贝数与该重复序列上游CpG岛的甲基化状态。Fra(X)患者(CGG)n大量扩增并伴随CpG岛异常甲基化。Fra(X)携带者女性(CGG)n扩增较少,有嵌合现象。其子代或产生更大扩增,或保持原来状态,呈动态突变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非综合征遗传性聋人群GJB6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GJB6基因[连接蛋白30(Cx30)-]在中国非综合征遗传性聋人群中的突变情况。方法:用特定引物对372例非综合征遗传性聋患者(其中295例分子病因不明,77例携带GJB2病理性单等位基因突变)和18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JB6基因的342kb大片段缺失del(GJB6〉D13S1830),并进行GJB6基因编码区扩增,以产物直接测序方法进行突变检测及鉴定。结果:372例耳聋患者中未发现GJB6 del(GJB6〉D13S1830),其中1例发现携带GJB6基因点突变404C〉A,导致了氨基酸的错义改变T135K,多物种Cx30氨基酸序列进化分析证实该点位于Cx30高度保守的第3跨膜区。对照组中未发现同样突变。结论:GJB6基因突变在中国耳聋人群中整体发生频率较低,GJB6基因可暂不列为第一线耳聋基因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6.
P53基因突变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P53基因7-8外显子突变的研究,探讨该基因的突变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文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宫颈癌组织P53的7-8外显子是突变进行了试验,并与非肿瘤的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宫颈息肉)组织作了对照。结果:10例宫颈癌标本中有7例出现了P537-8外显子的突变,阳性率高;而8例作为对照的宫颈炎标本仅有1例出现可疑的阳性结果。结果:试验结果说明,宫  相似文献   
17.
18.
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SCN4A基因新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报道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 (normoPP)一家系的临床特点 ,并筛查SCN4A基因以期发现有义突变。方法 提取知情同意的患者及部分家属外周血基因组DNA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DHPLC)技术筛查患者SCN4A基因全部 2 4个外显子 ,对发现异常者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先证者常规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发作期肌酸激酶 (CK) 112 6U/L(正常值 <2 0 0U/L) ,肌电图正常。发作间期行肌肉活检未见显著异常。基因研究发现先证者及其父亲 (患者 )SCN4A基因发生同一新突变G2 10 1A ,并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Arg6 75Gln。该突变不同于目前发现的明确导致高钾型周期性麻痹(hyperPP)的突变 ,也不同于已知的SCN4A基因所有突变。结论 normoPP患者存在一新突变Arg6 75Gln ,该突变可能与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9.
A mutation analysis of the BRCA1 gene in 140 French families with a history of breast cancer or breast-ovarian cancer revealed several deleterious germline mutations, as well as rare sequence variants. The 19 genetics variants were of 15 different types, two of which had not been reported in the Breast cancer Information Core (BIC) database. Five distinct truncating mutations, leading to putative nonfunctional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out of 140 index cases (3.5%). One novel nonsense mutation, C4491T, was reported, whereas the four other BRCA1 deleterious mutations identified consisted of frequent frameshifts in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ne splice variant (331+3A>G) and thirteen missense variations leading to 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of unknown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importance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se, two BRCA1 missense mutations, A120G and T243C could be considered as suspected deleterious. The first missense mutation modified the initiation codon (M1V) and the second (C39R) may have consequences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of the BRCA1 protein by modifying cysteine ligands from the RING finger domain. As expected BRCA1 gene alteration, including missense mutations of unknown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were more frequent in families with a history of breast-ovarian-cancer (32%) than in breast-cancer-only families (12%).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