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3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96篇
妇产科学   137篇
基础医学   614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397篇
内科学   487篇
皮肤病学   51篇
神经病学   399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08篇
综合类   473篇
预防医学   248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554篇
  2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24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6篇
  1975年   9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目的 评价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EPO)、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对芥子气全身吸收中毒犬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成年家犬为中毒模型 ,共 10条 ,中毒剂量为 12mg kg,皮下注射。随机分为中毒对照组 4条 ,治疗组 6条 ,治疗组动物在中毒后 30min即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中毒前所有犬各测一次血常规的基础值 ,中毒后每日监测血常规的动态变化 ,持续 1周。结果 对照组犬于 3天内死亡 3条 ,治疗组犬全部成活。对照组白细胞计数 (WBC)在中毒后第 3开始剧烈下降 ,红细胞计数 (RBC)在中毒后即有轻度上升 ,之后回落 ;而治疗组WBC、RBC在中毒后 1周内均无显著变化。两组的淋巴细胞计数 (LYM)在中毒后都有显著下降 ,治疗组稍好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网织红细胞计数 (RC)于中毒后第 2天开始显著增长 ,之后维持在高水平 1周左右。治疗组的RC变化不明显。结论 犬芥子气中毒后 ,应用rhEPO、rhG CSF能明显改善中毒犬的部分血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构建小鼠转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GM CSF)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GM CSF ,转染红白血病细胞系FBL 3,并鉴定其活性。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 ,构建mGM CSF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GM CSF ,电穿孔法将其导入红白血病细胞系FBL 3,G4 18筛选G4 18抗性细胞 ,限制性稀释法筛选G4 18抗性细胞克隆。PCR和RT PCR方法鉴定GM CSF基因整合和稳定表达。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实验和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刺激实验鉴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采用PCR方法扩增mGM CSFcDNA序列 ,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后装入 pcDNA3质粒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GM CSF ,酶切和测序结果与预期相符 ,无插入、丢失、突变 ,方向正确。PCR和RT PCR结果显示 ,GM CSF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中并稳定表达。表达GM CSF的FBL 3 GM CSF细胞培养上清可明显刺激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增殖 ,并能刺激干细胞形成克隆 ,形成克隆数为 (5 4 .6 7± 4 .83)个 ,形成率为 0 .5 4 7%。结论 构建mGM CSF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GM CSF ,获得稳定表达该基因并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克隆 ,为制备转GM CSF基因瘤苗 ,探索白血病免疫治疗的可行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3.
检测腹水G-CSF、PCT对肝硬化腹膜炎患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G-CSF,免疫发光法测定PCT。结果32例SBP怠者血清和腹水G-CSF、PCT水平明显高于24例漏出性腹水患者(P〈0.01)。SBP患者腹水中的G-CSF、PCT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中的水平。随着感染的控制,腹水中G-CSF、PCT水平连渐下降(P〈0.05)。结论腹水G-CSF和PCT的检测有助于对SBP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病是否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第3胞内环基因突变相关。方法采用多聚酶联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65例乳头状甲状腺癌和44例正常甲状腺组织TSHR第3胞内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经PCR-SSCP检测乳头状甲状腺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第3胞内环未发现明显带型异常;取2例对照组织和3例甲状腺癌组织进行DNA测序,TSHR2000位点碱基均由C→T,使得所编码的601位氨基酸由组氨酸(CAT)→酪氨酸(TAT)突变(His→Tyr),余未发现其他基因突变。结论乳头状甲状腺癌发病与TSHR第3胞内环基因突变无关;中国人TSHR基因与国外人群存在多态性差异。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应用激素替代治疗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术后围绝经期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2月因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行根治术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患者42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2例口服倍美力0.3 mg,1次/d,对照组20例口服利维爱1.25 mg,1次/d。治疗前后检测血清FSH(卵泡刺激素)和E2(雌二醇)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盆腔痛、性交痛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症状,Kupperm an(K评分)1次/月。结果:两组治疗后围绝经期症状均明显改善,血清E2水平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无内膜异位症复发表现。治疗后的E2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小剂量倍美力和利维爱用于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术后患者,能有效地控制围绝经期症状,安全,无复发。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mGM-CSF基因免疫小鼠是否可以诱发小鼠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方法:用SP2/0肿瘤细胞皮下接种Balb/c小鼠建立肿瘤动物模型,再以皮下或肌肉注射空质粒或重组质粒4次,共400μg。8周后观察小鼠的抑瘤率、肿瘤质量、肿瘤组织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检测血清中IFN-γ和IL-2浓度,MTT法体外检测CTL、NK细胞活性。结果:基因免疫Balb/c小鼠8周后,重组质粒皮下注射组肿瘤质量[(0.880±0.405)g]轻于对照组[(1.548±0.221)g,P<0.01];重组质粒肌肉注射组肿瘤质量[(0.378±0.411)g]明显轻于对照组[(1.554±0.249)g,P<0.001];重组质粒肌肉注射组肿瘤组织可见淋巴细胞浸润;IFN-γ和IL-2的浓度及CTL、N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GM-CSF基因免疫能诱发小鼠抗肿瘤作用,肌肉注射比皮下注射效果好。  相似文献   
77.
GM-CSF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GM-CSF基因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PCR方法,从重组质粒pcDNA3.1-GM-CSF扩增出GM-CSF基因片段,通过穿梭质粒pShuttle,将带有CMV启动子的目的片段克隆入Adeno-X腺病毒DNA中,获得重组腺病毒DNA,通过脂质体转染HEK293细胞,经包装扩增后,获得重组腺病毒Adeno-X-GM-CSF,PCR鉴定,ELISA法检测表达产物。结果:含GM-CS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eno-X-GM-CSF构建成功,经PCR鉴定和DNA测序等证实了其正确性,重组腺病毒上清液中GM-CSF表达量达26ng/mL。结论:含GM-CS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78.
We report a case of adeno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that produced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 The patient, who had an admission diagnosis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had marked leukocytosis without evidence of infection. After leukemia and metastatic leukemoid reaction were excluded by bone marrow examination, a G-CSF-producing cancer was suspected as the cause of the abnormally elevated serum G-CSF level. The resected stomach tumor was histologically diagnosed as adenosquamous carcinoma; positive expression of G-CSF by tumor cells was shown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which confirmed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Recurrent disease in the liver and lymph nodes, accompanied by leukocytosis and re-elevation of serum G-CSF, developed just 3 months after the curative gastrectomy and adjuvant chemotherapy. All of the recurrent disease was resected, restoring normal levels of serum G-CSF. The patient survived for almost 2 years after the initial surgery with extensive chemotherapy, including weekly treatment with paclitaxel, before finally succumbing to liver failure secondary to extensive liver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疗效,并与进口rhG-CSF比较。方法:98例卵巢癌、宫体癌和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按75μg·d-1和150μg·d-1剂量皮下注射国产rhG-CSF和进口75μg·d-1 rhG-CSF,直到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升至正常水平以上。结果:不同剂量国产或进口rhG-CSF均能使3组患者血WBC和ANC水平在用药d 4后升至正常水平以上;在初次化疗时,用不同剂量(75μg和150μ)国产和进口(75μg)rhG-CSF升WBC至正常水平的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重复化疗期间150μg国产,rhG-CSF升白细胞的疗效显著优于75μg国产或进口rhG-CSF;同等剂量国产rhG-CSF与进口rhG-CSF升WBC效果一致。结论:75μg小剂量国产rhG-CSF在妇科恶性肿瘤初期化疗中升WBC的疗效肯定,重复化疗时较大剂量(150μg)rhG-CSF升WBC的效果优于小剂量rhG-CSF。同等剂量国产rhG-CSF与进口rhG-CSF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