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0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2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5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86篇
内科学   20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117篇
综合类   553篇
预防医学   16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477篇
中国医学   134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717离子交换树脂对L-组氨酸的吸附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717树脂从碱性氨基酸粗提液中分离L 组氨酸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测定吸附动力学曲线确定吸附达到平衡时间;测定吸附等温线确定吸附的适宜温度和最大吸附量;测定不同pH条件下的吸附量确定吸附的适宜pH值;测定Cl-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分析阴离子的存在对吸附的影响。结果30min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可在常温下进行,最大吸附量约为85 g·kg-1;吸附的适宜pH值约为8 0~9 0 ;氯离子对吸附的影响很大。结论采用717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将L 组氨酸与L 赖氨酸的交叉洗脱液中的L 组氨酸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42.
大蒜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作用.方法:用急性酶解法获得大鼠的单个心肌细胞,用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钙通道电流.结果:5、50、250和500μmol/L大蒜素分别抑制钙电流4.4%、26.91%、38.06%、72.90%.250μmol/L大蒜素能使心肌细胞钙电流-电压曲线明显上移,峰电流密度从(7.17±0.65)pA/pF减少至(4.44±0.52)pA/pF(n=15,P<0.05),但激活电位、峰电位和翻转电位无明显改变(P>0.05).大蒜素能使钙电流失活曲线明显左移(P<0.05).大蒜素对钙电流激活曲线、失活再复活曲线和频率依赖性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大蒜素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  相似文献   
43.
5-氟尿嘧啶联合L-精氨酸治疗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联合L精氨酸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BEL7402细胞株建立裸鼠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分别给裸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氟尿嘧啶,5氟尿嘧啶+L精氨酸,观察各组药物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病理学观察移植瘤的坏死程度和范围,免疫组化测定移植瘤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化学比色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瘤组织内的一氧化氮的浓度,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onewayANOVA,Bonferroni,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5氟尿嘧啶联合L精氨酸能明显增加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病理显示肿瘤的坏死范围增大,iNOS表达和活性增强,NO生成增加。结论5氟尿嘧啶联合L精氨酸能够抑制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诱导iNOS表达和活性增强,NO生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L-精氨酸和氨基胍对内毒素(LPS)致肺损伤大鼠的影响,探讨其减轻肺损伤的机制.方法:将35只成年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on组)、LPS 1组、LPS+L-精氨酸处理组(L-Arg组)、LPS+氨基胍处理组(AG组)、LPS+复合L-精氨酸和氨基胍处理1组(AA 1组).在注射LPS后240分钟开胸采集标本,检测肺组织NF-kB活性;测定血清中NO2-/NO3-浓度和肺血管通透性.另将22只大鼠分为LP5 2组(n=11)和复合L-精氨酸和氨基胍处理2组(AA 2组,n=11),观察大鼠5天内存活率,并对大鼠肺进行病理分析.结果:LPS 1组肺组织NF-κB活性、血中NO2-/NO3-浓度较Con组明显升高(P<0.05);肺血管通透指数上升(P<0.05).L-Arg组和AA 1组肺组织NF-κB活性和血中NO2-/NO3-浓度以及肺的通透指数均较LPS 1组明显下降(P<0.05).但AG组肺组织NF-κB活性较LPS1组变化不明显(P>0.05).AA 2组与LPS 2组大鼠病死率分别为18.2%和45.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AA 2组存活大鼠肺的病理损害程度比LPS2组轻.结论:L-精氨酸能明显抑制LPS诱导大鼠肺NF-κB活性,氨基胍不影响该活性,而复合用药可明显减轻内毒素所致肺损伤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5.
目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 (mPEG)化学修饰大肠杆菌重组L 门冬酰胺酶 (L ASP) ,考察经过修饰的酶的稳定性。方法N 羟基琥珀酰亚胺 (NHS)活化酯法活化mPEG ,生成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琥珀酰琥珀酸亚胺酯 (SS mPEG)按不同摩尔比例与L ASP偶联 ,确定适合的反应时间和反应pH值。通过聚乙二醇化学修饰后的酶 (L ASP PEG) ,酶活力和纯度通过奈氏法和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L ASP PEG相对分子质量并考察了L ASP PEG体外稳定性等。结果SDS PAGE显示mPEG已经偶联到L ASP分子上 ,以两者摩尔比 1 0∶1为最佳 ,反应pH条件为 8.5 ,获得的L ASP PEG平均比活单位为 6 4 .8IU/mg ,相对分子质量为 30 1 80 0 ,体外稳定性高于L ASP。结论此实验确定了mPEG化学修饰L ASP最佳反应条件为 2 5℃反应 30min ,两者投料摩尔比为 1 0∶1 ,获得的L ASP PEG比L ASP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46.
研究了不同碳源及添加模式对钝齿棒杆菌JDN28-75发酵生产L-精氨酸的影响,结果显示葡萄糖为合适的碳源.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0%时,在发酵至24h左右补加葡萄糖有利于精氨酸的积累.5L全自动发酵罐中,初始葡萄糖浓度10%,发酵20h后以2.5g/h连续流加葡萄糖至总糖浓度为15%,与初糖浓度15%的批次发酵相比,L-精氨酸含量从2.98%升至3.72%,糖酸转化率由23.8%增至26.4%.  相似文献   
47.
L-型细菌是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们用自拟六草消毒饮合加替沙星治疗L-型细菌尿路感染40例,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目的:揭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浆L-选择素(L-selecti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同期体检健康者各98例。ELISA检测血浆L-selectin和TNF-α浓度。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浆L-selectin和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正常者(均P<0.01),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L-selectin和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患者(均P<0.01),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浆L-selectin和TNF-α浓度与动脉血气指标显著相关(均P<0.01)。结论:L-selectin和TNF-α参与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生理过程,指标测定有助于评估慢性支气管炎病情轻重及预后。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10%浏阳霉素乳剂(LY-EC)对L-02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LY-EC(0~200 mg/L)对L-02肝细胞生存率的影响。选取细胞生存率大于70%的处理组浓度作为后续实验浓度,分别为0、0.39、1.56、6.25和25.00 mg/L。用上述浓度的LY-EC染毒处理L-02肝细胞12 h后,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细胞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琥珀酸脱氢酶(SDH)和ATP酶的活性。另外还测定LY-EC对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PTP)开放度和肝细胞腺苷酸(ATP、ADP和AMP)含量的影响,并分析ATP/ADP比值以及负荷能量(EC)的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LY-EC对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LY-EC可剂量依赖性地诱导L-02肝细胞生存率下降(r=0.939,P0.05)。与0.00 mg/L LY-EC处理组相比,不同浓度LY-EC处理的肝细胞MDA含量增加;GSH含量及SOD、SDH和ATP酶的活性降低,线粒体PTP开放度增加(P0.05);肝细胞ATP、TAN含量及ATP/ADP比值降低,能量负荷(EC)增加(P0.05)。透射电镜观察发现LY-EC染毒的肝细胞胞浆水肿,线粒体肿胀变形,嵴不完整甚至消失。结论 LY-EC可诱导L-02肝细胞氧化应激,线粒体受氧化损伤后,功能活性下降,能量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双肽对水痘合并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每天提供普通氨基酸1.5 g/kg,观察组每天提供普通氨基酸1.0 g/kg和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双肽0.5 g/kg,肠外营养的各种成分配制成3 L袋在容量输液泵控制下匀速静脉输注,连用7 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及临床结局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第8天炎症反应、血清蛋白及免疫指标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观察组病死率及ICU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双肽可改善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病死率、缩短ICU住院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