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7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8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1.
伊曲康唑间隙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伊曲康唑间隙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182例甲真菌病患者每天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次,每次200mg×7天,停药21天为1疗程。指甲真菌病用药2个疗程,趾甲真菌病及指趾甲真菌病用药3个疗程。结果55例指甲真菌病临床痊愈率90.9%,127例趾甲真菌病及指趾甲同患真菌病临床痊愈率80.3%,二者伴发皮肤真菌感染者真菌清除率分别为98%和96.5%。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注射液对于快速控制大鼠播散性毛孢子菌病的疗效。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建立大鼠播散性毛孢子菌病模型后,ICZ组第1,2天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20mg/kg,2次/d,第3~5天1次/d,静注;AMB组给予两性霉素B1mg/kg,1次/d,连续5天,静注;Control组给予静注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存活率、累计存活天数、肝脾等脏器真菌负荷量,并测定血浆β-D-葡聚糖水平。结果ICZ组大鼠存活率为14/16(87.5%),AMB治疗组为12/16(75.0%),对照组为8/16(50.0%),前者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2),而后者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14)。ICZ组与对照组肝、脾组织真菌菌落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AMB组与对照组肝、脾组织真菌负荷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ICZ组与AMB组累计存活天数,肝、脾真菌负荷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伊曲康唑治疗后与治疗前,以及同期未治疗的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初步动物实验结果提示伊曲康唑注射液可有效控制播散性毛孢子菌病的发展,提高存活率,有希望成为两性霉素B不便应用时的替代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3.
伊曲康唑在儿童真菌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曲康唑为新一代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虽然目前尚未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在儿童使用,但临床已经应用于儿童浅部真菌及系统性真菌感染。多数临床研究认为,伊曲康唑每天5mg/kg,对儿童多种真菌病有很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在治疗儿童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中,间歇冲击疗法能缩短疗程、减少不良反应。伊曲康唑在儿童中使用的不良反应与成人基本一致,但更轻微和短暂。与伊曲康唑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应注意避免在儿童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临床诊断的血液恶性肿瘤继发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加伊曲康唑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加两性霉素B治疗,疗程14d。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6.7%)高于观察组(4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两性霉素B,应用伊曲康唑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继发真菌感染的近期疗效更好,推荐在临床上应用。不良反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5.
患者男,35岁,全身出现泛发红斑、斑块、结节伴瘙痒8年。皮肤科检查:头面部及躯干四肢大片丘疹、红斑、浸润性斑块及结节,部分皮损边界清,伴少量鳞屑、结痂、萎缩性瘢痕,双眼睑肿胀,右耳廓已破坏消失,左耳廓变形,头发、眉毛、睫毛稀疏脱落,指(趾)甲甲板均肥厚、变形、断裂。真菌学检查:取皮损处皮屑直接镜检示分枝分隔菌丝阳性,真菌培养鉴定为红色毛癣菌生长。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生肥厚,真皮浅中层可见上皮样细胞团块,伴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散在嗜酸粒细胞及多核巨噬细胞。PAS和银染色均可见真皮浅中层散在分布分枝分隔菌丝。诊断为播散性皮肤红色毛癣菌肉芽肿。伊曲康唑治疗3个月后皮损消退,留有色素沉着及萎缩性瘢痕,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均示阴性,服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6.
患者男,78岁,头皮红斑、水肿、破溃10天,轻度瘙痒,皮损发展迅速。检查见头皮部皮损境界清楚,表面坏死、溃疡、结痂,周围有一红晕。溃疡边缘处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纤维组织增生和混合炎性细胞浸润,PAS染色见大量的真菌孢子。头皮溃疡部分泌物细菌培养未生长;真菌学检查鉴定为新生隐球菌。将分离培养所得菌种稀释后接种至ICR小鼠(4只)的颅内进行致病性研究,4天时1只死亡,1周后处死剩余3只,取脑组织作墨汁涂片,见大量厚荚膜孢子,证实了其致病性。治疗:口服伊曲康唑0.2g,每日2次,1个月后溃疡基本愈合,取表面皮屑再次行真菌培养阴性。5个月复查时,溃疡完全愈合,已有头发长出。  相似文献   
87.
口服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8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5年5月~2008年10月就诊的159例甲真菌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口服特比萘芬250mg,1次/d,连续服药;对照组76例口服伊曲康唑200mg,2次/d,冲击治疗,连用1周,停药3周为1个疗程,共3~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停药时痊愈率分别为63.86%和50.00%,有效率分别为83.13%和69.74%,真菌学痊愈率分别为79.52%和65.79%;停药后16周痊愈率分别为84.34%和75.00%,有效率分别为97.60%和94.74%,真菌学痊愈率分别为93.98%和88.16%。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4%和9.2%。两组在停药时及停药后16周痊愈率、有效率和真菌学治愈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与伊曲康唑、特比萘芬联合对皮炎外瓶霉的体外抗真菌效果.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M38-A2方案,测定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对12株皮炎外瓶霉的最低抑菌浓度;利用棋盘法,测定他克莫司和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的联合抗皮炎外瓶霉效果.结果 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对皮炎外瓶霉最低抑菌浓度范围分别为(0.06 ~0.125) mg/L和(0.5 ~1) mg/L.他克莫司和特比萘芬联合对5株皮炎外瓶霉、他克莫司和伊曲康唑联合对10株皮炎外瓶霉有协同作用.两组均无拮抗作用.结论 他克莫司在体外与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联合应用时,能够增加皮炎外瓶霉对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9.
90.
Mode of Action of Itraconazole: Morphological Aspec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