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24篇
  免费   1525篇
  国内免费   1279篇
耳鼻咽喉   101篇
儿科学   364篇
妇产科学   132篇
基础医学   2410篇
口腔科学   340篇
临床医学   1334篇
内科学   3987篇
皮肤病学   262篇
神经病学   678篇
特种医学   3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262篇
综合类   227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568篇
眼科学   158篇
药学   1407篇
中国医学   1061篇
肿瘤学   544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322篇
  2022年   740篇
  2021年   948篇
  2020年   981篇
  2019年   634篇
  2018年   595篇
  2017年   667篇
  2016年   637篇
  2015年   657篇
  2014年   1211篇
  2013年   1128篇
  2012年   843篇
  2011年   980篇
  2010年   765篇
  2009年   709篇
  2008年   771篇
  2007年   742篇
  2006年   630篇
  2005年   532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提高对肺部孤立性结节性炎性病变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肺部孤立性结节性炎性病变26例,其中手术治疗6例,经皮CT引导下穿刺活检4例,抗炎治疗后CT随访复查16例。所有病灶部位均作2-5mm薄层CT扫描。结果(1)病灶大多位于肺的背侧,靠近或紧贴胸膜。(2)类圆形或不规则形。(3)病灶附近胸膜反应明显。(4)病灶密度多较均匀,中央密度较高,边缘密度低,可见“晕征”、“刀切征”,少数有透亮影。结论肺部孤立性结节性炎性病变的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多征象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多能做出正确诊断,抗炎治疗观察2~3周对于鉴别诊断有价值,不易鉴别者应活检以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992.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大鼠移植肺灌洗后、冷缺血保存和再灌注期间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探讨IL-1β在此过程中介导的移植肺炎性损伤机制。 方法 本研究大鼠分6组,包括:正常肺(未灌洗)对照组、仅肺灌洗处理组、肺灌洗后冷缺血保存6h、12h、24h各1组、冷缺血保存24h后左肺移植再灌注3h组。在相应各时间点采取肺组织,用荧光定量实时PCR法检测IL-1βmRNA的表达并进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 结果 除冷缺血12h组和冷缺血24h组之间IL-1βmRNA表达相对量差别不显著外(P=0.167),其余各组之间IL-1β表达相对量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仅灌洗组、冷缺血组和24h冷缺血移植再灌注3h组的IL-1βmRNA表达相对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表达增加。仅灌洗组、冷缺血组和24h冷缺血移植再灌注3h组的MPO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表达增加,P<0.05。各组肺组织中MPO活性和IL-1βmRNA相对表达量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69,P<0.01。结论 前炎症因子IL-1β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炎性损伤作用,可以作为移植肺功能评价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IL-1β基因的表达在保存液灌洗后的冷缺血保存早期就开始出现,而不是在再灌注之后的事件。  相似文献   
993.
近年研究发现,Th1/Th2平衡与妊娠结局有很大关系,正常妊娠表现为一种特殊的Th2现象,Th1处于抑制状态,当Th1型细胞因子过度表达时,将导致流产的发生[1].妊娠中母体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改变和新的动态平衡的建立,有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和胎儿的发育,使妊娠正常进行.在人类胎盘蜕膜的研究中发现一些非免疫细胞产生Th1/Th2型细胞因子[2].现将其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IOIP)的CT和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间80例(89只眼)IOIP患者CT及MR/资料,总结IOIP的影像学特征。结果①肌炎型IOIP:多条眼外肌受累18只眼,单条7只眼,16只眼(66.7%),同时累及肌腹和肌腱。眼外肌受累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外、下、内、上直肌。MRI检查呈等T1、略高T2信号。眶内其它组织受累17例,眶外侵犯4例。②肿块型IOIP:多数病灶形态不规则(18/21),边界不清楚(15/21)。5例“铸型”征阳性,7例眶尖脂肪影消失。MRI检查呈等T1、等或略高T2信号,信号不均匀。邻近组织受累18例,眶外侵犯3例。③泪腺炎型IOIP:泪腺扁长形肿胀,“铸型”征阳性,边缘模糊,密度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MRI检查呈略高T1,T2信号。邻近组织受累7例。④巩膜炎及视神经炎型IOIP:4例眼环增厚,边缘模糊。其中3例累及视神经眶内段,2例增强后眼环明显强化。1例仅视神经边缘毛糙。邻近组织受累4例。⑤混合型IOIP:融合以上几型表现,呈多样化特征。结论IOIP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但多具有炎性特征,眶内多种组织同时受累而以某一种组织为主。CT扫描可作为IOIP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MRI对IOIP有无颅内受累的显示比CT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者表达炎症因子IL-6、IL-8、IL-10与VEGF的水平与意义。方法以ELISA方法观察30例正常人和47例白血病患者血清IL-6、IL-8、IL-10、VEGF水平。结果初治患者血清IL-6、IL-8、IL-10、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部分缓解组IL-6、IL.8、IL-10、VEGF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完全缓解时渐趋正常。结论炎症因子与VEGF在白血病不同病期变化,除了肿瘤性病因所致,也与肿瘤性血管内皮损伤有关,导致肿瘤性易栓状态。这些因子可作为观察白血病患者合并高凝状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96.
重症肌无力被动转移幼鼠的黏膜免疫耐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特异性耐受原-双类似物(Lys262-Ala207)对重症肌无力被动转移(PTMG)小鼠模型的黏膜免疫效果,探讨其作用机理及该方法在模型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 C57BL/6幼年雌性小鼠60只分为3组:耐受组、模型组、对照组,各20只.耐受组和模型组建立PTMG模型.耐受组在致敏前10 d,每天经鼻腔滴人含耐受肽-双类似物25μg的PBS 50μl;模型组连续10 d经鼻腔滴入不含耐受肽的PBS 50μl;正常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观察实验各组小鼠的体重、临床评分、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TGF-a1及其他各项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 模型组小鼠表现较为典型的PTMG症状;耐受组小鼠经耐受治疗有效,其临床症状较轻.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含量耐受组为(16.01±1.09)mg/L,模型组为(28.12±1.28)mg/L,均高于对照组[(1.60±0.28)mg/L](t=44.37,70.27,P<0.01).耐受组外周血中TGF-B1[(437.19±1.93)ng/L]高于模型组[(175.63±3.12)ng/L](t=36.07,P<0.01),模型组IL-4、IFN-γ[(193.37±3.95)ng/L,(320.46±2.14)ng/L],均高于耐受组[(141.02±3.11)ng/L,(187.99±4.67)ng/L](t=37.20、51.69,P<0.01).各因子与对照组比较仍未达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5、31.05、49.02,P<0.01).结论 双类似物鼻黏膜耐受对缓解PTMG有效,表现为:血清AChRAb含量降低,外周血中TGF-a1分泌增高,IL-4、IFN-γ分泌降低和临床症状的缓解等.同时该方法还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对于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9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11组:假手术组(sham)、肠缺血45 min再灌注15 min组(I45R15)、I45R30、I45R60、I45R180、I45R360、和相应时间点的leptin(0.2 mg/kg)治疗组,每组9只.检测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并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肠缺血再灌注组血清中TNF-α随着时间变化显著升高,IL-10水平也高于假手术组(P<0.05),病理显示肠道明显损伤;与肠缺血再灌注组相比,Leptin治疗后血清中的TNF-α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小肠组织损伤明显减轻(P<0.05).结论:Leptin可通过下调血清中TNF-α、上调IL-10水平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肠道的局部损伤.  相似文献   
998.
强直性脊柱炎滑膜细胞破骨表型及分化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及髋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化因素的研究,探讨AS骨与软骨破坏机制。方法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TRAP染色)检测滑膜细胞破骨表型,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滑膜组织中TNF-α mRNA、VEGF mRNA、MMP-3 mRNA的表达;培养正常滑膜成纤维细胞,加入TNF-α、VEGF,培养AS滑膜成纤维细胞,加入抗TNF-α、抗VEGF,钙钴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含量,分析其在AS滑膜成纤维细胞成骨中的作用。结果经TRAP染色,TNF-α mRNA、VEGF mRNA和MMP-3 mRNA在AS滑膜组织中阳性表达,而对照组阴性表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AS组滑膜TRAP染色阳性细胞同时表达MMP-3;AS组滑膜成纤维细胞培养ALP染色阳性数、BGP分泌增加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TNF-α、VEGF单克隆抗体可以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骨钙素的分泌。结论AS滑膜组织中表达TNF-α、VEGF,两种因子可以诱导滑膜成纤维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在这种OB存在的条件下,滑膜组织内破骨细胞前体可以分化为成熟的OC并表达MMP-3。  相似文献   
999.
蔡泽民  杨云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4):1059-1061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发作期诱导痰Th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72例哮喘患儿和30例正常儿童分别测定IFN-γ、IL-12、IL-4、IL-10、IgE以及嗜酸细胞计数。结果①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12)在变态反应哮喘患儿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②哮喘组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变化;③EOS%和IgE哮喘组高于正常组。结论儿童哮喘发作期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Th2亚群免疫应答优势。  相似文献   
1000.
胰岛素葡萄糖钾盐与胰岛素体外抗炎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葡萄糖钾盐是否具有协同增强胰岛素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群(PBMCs)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作用. 方法: 用Ficoll-Hypaque液分离10例健康人PBMC,随机分为胰岛素葡萄糖钾盐(GIK)组、胰岛素(INS)组、葡萄糖钾盐(GK)组和基础对照(C)组. 四组PBMC培养24 h后,加脂多糖继续培养48 h后,离心收集培养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和IL-4,IL-10含量. 结果: GIK组和INS组TNF-α,IL-6含量均明显低于C组(P<0.01),IL-4和IL-10含量却均明显高于C组(P<0.01);GIK组IL-4和IL-10含量明显高于INS组(P<0.01),但GIK组TNF-α和IL-6含量降低,与INS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胰岛素葡萄糖钾盐和胰岛素均能直接抑制内毒素刺激的PBMCs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同时提高内毒素刺激的PBMC分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葡萄糖钾盐对胰岛素促进PBMCs分泌抗炎细胞因子有协同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