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050篇
  免费   11641篇
  国内免费   11301篇
耳鼻咽喉   615篇
儿科学   1577篇
妇产科学   1238篇
基础医学   7067篇
口腔科学   1192篇
临床医学   67249篇
内科学   10930篇
皮肤病学   605篇
神经病学   1766篇
特种医学   26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7622篇
综合类   50057篇
预防医学   12435篇
眼科学   3765篇
药学   15351篇
  90篇
中国医学   47031篇
肿瘤学   12745篇
  2024年   1667篇
  2023年   5434篇
  2022年   4662篇
  2021年   5528篇
  2020年   4862篇
  2019年   5144篇
  2018年   2997篇
  2017年   5165篇
  2016年   5712篇
  2015年   5648篇
  2014年   6682篇
  2013年   7670篇
  2012年   14047篇
  2011年   17895篇
  2010年   18117篇
  2009年   17447篇
  2008年   20092篇
  2007年   16479篇
  2006年   15482篇
  2005年   11425篇
  2004年   10553篇
  2003年   5045篇
  2002年   7038篇
  2001年   4733篇
  2000年   4288篇
  1999年   3441篇
  1998年   1973篇
  1997年   1286篇
  1996年   1379篇
  1995年   1105篇
  1994年   1277篇
  1993年   1682篇
  1992年   1814篇
  1991年   1786篇
  1990年   1451篇
  1989年   1308篇
  1988年   942篇
  1987年   481篇
  1986年   200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7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93.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女性冰毒成瘾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83例女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自愿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MOCK组(对照组) 27例和2/100Hz组(实验组) 56例,每例于月经周期的第2d上午8∶00-10∶00之间采血后,开始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仪进行治疗。MOCK组的频率为2/100 Hz,电流强度控制在0~2 mA(起到模拟效果即可); 2/100 Hz组的治疗频率为2/100 Hz、电流强度为10~25 mA。两组分别进行治疗,每日一次,每次30 min,一周治疗5天休息2天,直到下次月经来潮前结束。结果:(1) 2/100 Hz组的血清雌二醇水平在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也显著低于MOCK组的治疗后(P <0. 05);(2) 2/100 Hz组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治疗后的MOCK组(P <0. 05);(3) 2/100 Hz组的焦虑评分(HAMA)和抑郁评分(HAMD)在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也显著低于MOCK组的治疗后(P <0. 01);(4)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中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孕酮和睾酮的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两组之间也无明显变化。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降低冰毒成瘾者康复期血清雌二醇和泌乳素水平,从而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94.
《中国药房》2019,(7):1004-1008
目的:综述天然药物基于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为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NF-κB""天然药物""中药""民族药""类风湿性关节炎""Natural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thnomedicine""Rheumatoid arthriti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13年1月-2018年1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lservier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从组方制剂、单味药材提取物、中药活性成分三个方面总结天然药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45篇,其中有效文献54篇。组方制剂如双藤痹痛酊、仙方活命饮、二妙散、桂枝芍药知母汤、龙钻通痹方、金乌健骨汤,单味药材如龙须藤、类叶牡丹、黑骨藤、天麻,中药活性成分如雷公藤红素、青藤碱、姜黄素、黄芩苷、芍药苷等均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如NF-κB蛋白、NF-κB抑制蛋白(IκB)]和酶[如IκB激酶(IKK)]的表达,阻断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等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改善炎症反应,进而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由于天然药物成分复杂,其药理活性一般是多种活性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建议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进一步通过实验明确天然药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药效基础,为研发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型药物提供新的思路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5.
《中国药房》2019,(4):488-492
目的:探讨知母皂苷B对缺氧/复氧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原代新生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经培养、鉴定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10μmol/L)以及知母皂苷B低、中、高剂量组(1、10、100μmol/L)。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完全培养基1 000μL,给药组给予含相应药物的完全培养基1 000μL。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均采用氧糖剥夺/再灌注法复制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复氧后,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的相对释放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相对活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中水通道蛋白4(AQP-4)、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LDH相对释放率以及AQP-4、IL-6、IL-1β、TNF-α的含量均显著升高,细胞相对活力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细胞中LDH相对释放率以及AQP-4、IL-6、IL-1β、TNF-α的含量均显著下降,细胞相对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知母皂苷B可明显降低细胞损伤程度、增强细胞活力,对缺氧/复氧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作用可能与其下调AQP-4和IL-6、IL-1β、TNF-α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头孢哌酮与舒巴坦的浓度,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氯唑沙宗为内标,采用Waters BEHC18柱(2.1 mm×100 mm,1.7 μm)进行分离,通过串联质谱仪,负离子检测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定量测定。对某院2018年以不同给药方案进行治疗的73例住院患者测定的头孢哌酮/舒巴坦血药浓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头孢哌酮与舒巴坦在测定条件下1~20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两者日内精密度RSD均<10%,基质效应分别为(72.77±0.99)%与(75.72±0.11)%,提取回收率均>90%。73例患者共监测血药浓度96次,其中不同给药方案2 g,q8 h(43例次);2 g,q12 h(26例次);2 g,q6 h(27例次),各组头孢哌酮血药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34.12 mg·L-1(4.12~177.79 mg·L-1)、31.23 mg·L-1(1.89~251.8 mg·L-1)、59.96 mg·L-1(1.77~140.58 mg·L-1),舒巴坦血药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6.3 mg·L-1(0.61~136.01 mg·L-1)、28.83 mg·L-1(0.5~133.69 mg·L-1)、11.17 mg·L-1(0.73~143.53 mg·L-1)。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头孢哌酮血药浓度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舒巴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满足临床头孢哌酮与舒巴坦浓度的检测;头孢哌酮/舒巴坦在不同给药方案下血药浓度结果与个体差异相关,有必要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并依据结果适时调整用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放疗剂量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2019年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经病理确诊为食管鳞癌并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和手术的 116例局部晚期患者临床资料。116例患者中 40~45Gy组 80例,≥45Gy组 36例,分析两组术后pCR率。结果 全组患者的pCR率为38.8%(45/116),40~45Gy组与≥45Gy组的pCR率分别为44%(35/80)和28%(10/36)(P=0.105)。结论 术前新辅助采用较高的放疗剂量不增加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pCR率,有必要进行前瞻性的临床研究确定合适的新辅助放疗剂量。  相似文献   
98.
99.
100.
目的研究丹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病理改变和足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相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GK大鼠40只,采用醋酸脱氧皮质酮-盐皮下注射联合高脂饲料喂养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丹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0.54 g/(kg·d)]、高剂量组[1.08 g/(kg·d)]、缬沙坦组[10 mg/(kg·d)],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同周龄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0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微量蛋白(U-mAlb)。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球p-mTOR、p-S6K1、Beclin-1、LC3和Nephrin蛋白的表达,HE染色和PAS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电镜下观察各组亚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BG、SCr、BUN、U-mAlb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蛭降糖胶囊低、高剂量组和缬沙坦组U-mAlb水平降低(P<0.01)。模型组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沉积,足细胞损伤,各用药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丹蛭降糖胶囊高剂量组足细胞内有较多自噬体形成。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mTOR、p-S6K1的表达增高,Nephrin、Beclin-1和LC3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p-mTOR、p-S6K1的表达下降,Nephrin、Beclin-1和LC3的表达增高(P<0.01)。丹蛭降糖胶囊高剂量组和缬沙坦组Beclin1、LC3Ⅱ/LC3Ⅰ水平较丹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升高(P<0.05)。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具有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U-mAIb、足细胞损伤及相关肾脏病理改变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S6K1信号通路进而提高足细胞的自噬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