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70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42篇
中国医学   296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建立甘草愈伤组织细胞高频染色体加倍体系,为获得高产量药效成分的甘草品系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组织培养法对甘草子叶、下胚轴和胚根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染色体加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愈伤组织甘草酸、甘草总黄酮的量。结果 NAA、2, 4-D不同质量浓度及配比对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染色体倍性变异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下胚轴2n>14和2n=28的细胞频率明显高于子叶和胚根,平均为42.38%和25.19%;且子叶、下胚轴及胚根分别在2.0 mg/L NAA、2.0 mg/L 2, 4-D以及1.0 mg/L 2, 4-D下,2n>14和2n=28的细胞频率最高,分别为61.50%、39.20%,63.00%、36.23%,63.50%、37.50%。此外,NAA、2, 4-D对愈伤组织中甘草酸、甘草总黄酮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在1.0 mg/L NAA+1.0 mg/L 2, 4-D组合下,子叶愈伤组织的甘草酸和甘草总黄酮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52.13 mg/g和8.36 mg/g;在2 mg/L NAA下,下胚轴愈伤组织甘草酸及甘草总黄酮量最高,分别为49.01 mg/g 和8.54 mg/g。相关分析表明,愈伤组织中甘草酸、甘草总黄酮量与2n=28的细胞频率呈正相关。结论 NAA、2, 4-D对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加倍及甘草酸、甘草总黄酮量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染色体加倍有可能获得高产量药效成分的甘草品系。  相似文献   
72.
目的: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对甘草中甘草次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同一批甘草药材分别采用煎煮法、超声波法、纤维素酶-超声波联用提取工艺。结果:不同工艺对甘草中甘草次酸含量的影响不同。纤维素酶-超声波联用提取工艺较佳。结论:联用法提取率高,方法简便,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3.
目的:本研究旨在证实朝鲜白头翁、人参和甘草的复合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Pulsatillakoreana(Yabe ex Nakai)Nakai ex T.Mori.,PanaxginsengC.A.Meyer and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WEPPG)的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使用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致血管生成的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衡量细胞的增殖、黏附及迁移,同时进行细管形成实验及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致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实验检测WEPPG的抗血管生成作用。结果:WEPPG能够显著抑制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所致血管生成的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黏附及迁移。信号蛋白分析显示多种蛋白表达变化,如细胞周期素A、p63、KIP2的上调及nibrin蛋白和黏着斑激酶的下调。与对照组相比,WEPPG显著减少了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WEPPG的抗血管生成作用,这可能是这种药物具有抗癌功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4.
甘草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超声条件下提取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多糖(GPS)并测定其含量,以筛选获得适宜的甘草多糖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料液比作为工艺因素,每个因素采用3个水平,选择L9(34)正交表进行实验,同时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甘草多糖的含量来作为综合评价指标。结果在超声条件下提取甘草多糖的适宜条件为: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时间为20 min,提取温度为45℃,料液比为1∶20(g.mL-1),该提取条件下甘草多糖的含量为2.39%。结论利用超声提取多糖相对其他提取方法有较大优势,可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效率,且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便于大规模工业生产,为从药材或制剂中提取甘草多糖提供了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75.
甘草降低黄药子致小鼠肝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药子配伍甘草对黄药子所致实验小鼠肝损害的影响。方法将90只清洁级昆明种小鼠分为黄药子高剂量组、黄药子低剂量组、黄药子甘草(2:1)配伍组、黄药子甘草(1∶1)配伍组、黄药子甘草(1∶2)配伍组和对照组。所有试验组分别给药30 d后,观察和比较各组小鼠的生理、生化和病理指标。结果黄药子高、低剂量给药组小鼠出现肝损害,小鼠肝脏指数以及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不同甘草比例配伍能减轻黄药子所致的实验小鼠肝脏指数、ALT、AST升高,与黄药子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能改善实验小鼠的肝脏组织病变。结论黄药子对肝脏的损害属于对肝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甘草能明显减轻黄药子造成的肝损害,黄药子甘草1∶2的配伍比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6.
目的:根据广义生物遗传与变异信息理论方程推导的2个生物相似度常数P_(g1)=69%,P_(g2)=61%及生物亲缘关系判别函数P_g=1/lnN_d对中国产8种甘草进行理论分类及亲缘关系判别,并提出了生物的理论品种概念。方法:基于8种甘草所含有的59种代表性黄酮类化合物,计算各种甘草之间的共有成分率及变异成分率,采用2个常数及判别函数确定各自的特征序列,根据特征序列进行分类。结果:8种甘草可以分为3类,且8种甘草之间具有紧密的亲缘关系。根据59种特征黄酮类化学成分,可以给出比经典分类结果更精细确定的分类结果,可将严格的理论分类定义为理论品种。结论:广义生物遗传与变异信息理论方程结合植物的多种化学成分,可以对生物进行绝对的理论分类及亲缘关系判别,实现基于数理原理,而不是经验知识的准确科学生物分类,提出了判别生物亲缘关系的理论标准,为确定具有相似功效的中药材提供严谨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Oral cancer is a commonly encountered type of cancer with multifactorial etiology. The number of oral cancer cases are increasing in the recent past. Advancements in cancer therapy are continuously evolving. In spite of that, the survival rate is very low along with advers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each treatment modality. This poses a need for a constant search for newer or alternative treatment options. Herbal medicines or plant-based medicines are derived from plant sources. Evidence supports that incorporating herbal medicines in cancer therapy offers many advantages. Hence, exploring plant species for anticarcinogenic properties can potentially benefit cancer therapy. Studies show that the two medicinal herbs Plectranthus amboinicus (Indian borage, Karpooravalli) and Glycyrrhiza glabra (Liquorice, Athimathuram) have shown excellent anticancer activity on various cancers.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and assess the anticancer property of two medicinal plants Plectranthus amboinicus (Indian borage, Karpooravalli) and Glycyrrhiza glabra (Liquorice, Athimathuram) on oral cancer (KB) cell line. Materials and Methods: Ethanolic extracts of leaves of Plectranthus amboinicus and roots of Glycyrrhiza glabra were prepared. The oral cancer (KB) cell line was procured and cultured. Cell viability (MTT) assay was performed using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both the plant extracts on oral cancer cells. The percentage of cell viability for each concentration was calculated and the IC50 value was derived for the two plant extracts. Results: The result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viable cells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the extracts. The IC50 values of Plectranthus amboinicus and Glycyrrhiza glabra were 53.0 µg/ml and 43.6 µg/ml respectively. On comparing the anticancer effect of the two extracts, Glycyrrhiza glabra was more cytotoxic than Plectranthus amboinicus on oral cancer (KB) cells. Conclusion: The two medicinal plants Plectranthus amboinicus and Glycyrrhiza glabra exhibited potent anticancer activity against oral cancer (KB) cells.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甘草地上部分的毒理学安全性,为合理利用甘草地上部分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急性经口毒性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以及基于炎症模型的安全性实验的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判定。结果:甘草地上部分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小鼠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分别为96,128 g·kg~(-1),醇提物大孔树脂富集产物对小鼠有伤害且表现出性别差异。骨髓细胞微核实验甘草地上部分水提物低、中、高剂量(8,16,32 g·kg~(-1))组和正常组的微核率分别为0. 28%,0. 34%,0. 26%,0. 22%(雌性)和0. 32%,0. 30%,0. 36%,0. 28%(雄性);小鼠精子畸形实验甘草地上部分低、中、高剂量(8,16,32 g·kg~(-1))组和正常组的精子畸形率分别为3. 16%,3. 01%,2. 67%,3. 23%;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增加; 30 d重复灌胃水提物和醇提物对模型大鼠的一般情况无影响,其中,与正常组比较,甘草地上部分醇提组心脏质量显著降低(P 0. 05),肝脏质量、肝脏指数和肾脏指数明显升高(P 0. 05);水提组与醇提组的球蛋白与血肌酐明显升高(P 0. 05),个别大鼠氨基转移酶异常;解剖学考察发现4例肉眼可见的肝病变,其中甘草地上部分水提组3例,甘草地上部分醇提组1例,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肝细胞变性与组织炎症,与出现生化指标与脏器指数异常的大鼠一致。结论:甘草地上部分水提物、醇提物具有潜在毒性,水提物未显示对小鼠有遗传毒性,其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新疆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in)粗提物和精制物体外抗宫颈癌的活性。方法利用超声辅助乙醇对新疆胀果甘草进行粗提取,得到粗提物后,进一步利用大孔树脂柱层析法对粗提物进行精制,得到精制物,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粗提物及精制物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测得粗提物总黄酮含量为5.6%,精制物总黄酮含量为56.4%。将粗提物和精制物分别作为试药,顺铂为阳性药。采用人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作为体外实验对象,用MTT法测定对宫颈癌细胞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胀果甘草精制物对人宫颈癌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新疆胀果甘草粗提物和精制物均能明显抑制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的生长,且2种药的抑制效应呈时间和质量浓度依赖性,但在同一质量浓度下,精制物的抑制率更高。流式细胞测定结果显示,甘草粗提物、精制物能够显著诱导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凋亡。结论新疆胀果甘草粗提物和精制物能够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且精制物的抗癌活性明显优于粗提物。  相似文献   
80.
比较宁夏乌拉尔甘草(以下均简称甘草)中基于指标成分含量的色谱鉴别和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光谱鉴别差异,建立快速有效鉴别宁夏野生和栽培甘草的方法。采用HPLC和紫外光谱法测定9批野生甘草和14批栽培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并采集其近红外光谱信息。结果显示,基于指标成分定量的色谱鉴别无法有效鉴别宁夏野生和栽培甘草,近红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够直观、快速、有效鉴别宁夏野生和栽培甘草样品,为甘草生长方式的鉴别及应用研究提供有效方法。同时,为甘草的品种、产地及规格等方面的鉴别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