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444篇
  免费   36214篇
  国内免费   11590篇
耳鼻咽喉   4328篇
儿科学   8380篇
妇产科学   6098篇
基础医学   52030篇
口腔科学   10618篇
临床医学   30647篇
内科学   50805篇
皮肤病学   5497篇
神经病学   25484篇
特种医学   91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5篇
外科学   33413篇
综合类   56411篇
现状与发展   39篇
一般理论   24篇
预防医学   35395篇
眼科学   4130篇
药学   44317篇
  350篇
中国医学   32019篇
肿瘤学   29061篇
  2024年   911篇
  2023年   6585篇
  2022年   10422篇
  2021年   17697篇
  2020年   16231篇
  2019年   18074篇
  2018年   16567篇
  2017年   15401篇
  2016年   14438篇
  2015年   15320篇
  2014年   25368篇
  2013年   26984篇
  2012年   24307篇
  2011年   27311篇
  2010年   22670篇
  2009年   20599篇
  2008年   19375篇
  2007年   18308篇
  2006年   16070篇
  2005年   13672篇
  2004年   11684篇
  2003年   10101篇
  2002年   7835篇
  2001年   6604篇
  2000年   5647篇
  1999年   4871篇
  1998年   4051篇
  1997年   3661篇
  1996年   3086篇
  1995年   2725篇
  1994年   2421篇
  1993年   2082篇
  1992年   1809篇
  1991年   1639篇
  1990年   1388篇
  1989年   1251篇
  1988年   1119篇
  1987年   952篇
  1986年   927篇
  1985年   2478篇
  1984年   2761篇
  1983年   1795篇
  1982年   2248篇
  1981年   1626篇
  1980年   1389篇
  1979年   1239篇
  1978年   990篇
  1977年   761篇
  1976年   878篇
  1975年   59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高糖作用下大鼠系膜细胞(MsC)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表达,并探讨其机制和意义。 方法 用RT-PCR和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高糖作用大鼠MsC的不同时间点(0、12、24、48、96 h)c-Met的表达。分别用光辉霉素A(mithramycin A)和SU11274抑制转录因子Sp1的DNA结合活性和阻断c-Met。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观察Sp1与c-Met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活性。以荧光探剂二氯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捕获细胞内活性氧。 结果 大鼠MsC的c-Met表达在高糖作用12、24和48 h都明显上升,96 h开始下降。光辉霉素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高糖作用下大鼠MsC的c-Met表达上调。大鼠MsC内Sp1与c-Met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活性在高糖作用下明显增强。HGF及c-Met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MsC内活性氧的增多。 结论 高糖作用下大鼠MsC的c-Met表达增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Sp1介导。HGF-c-Met信号通路激活能抑制高糖所致大鼠MsC内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RASSFlA基因的表达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3在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已构建成功的稳定表达RASSFlA基因的肝癌细胞株QGY-7703,通过细胞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细胞周期的测定和裸鼠致瘤性试验对各稳定表达株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检测。结果以未转染的QGY-7703为对照,RASSFlA基因的表达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在体外的生长速度,使肝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1/S期,显著降低肝癌细胞在软琼脂中形成的克隆数目(P〈0.01)和大小,显著减慢裸鼠皮下瘤的生长速度和重量(P〈0.01)。空载体的表达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影响不明显。结论RASSFlA的重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RASSFlA基因是一个新的肝癌相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中国安氏Ⅰ类错成人与美国安氏Ⅰ类错白人牙颌颅面形态结构的差异。方法:从西安市11所大学2098名新生中选取符合标准的101名(男53名、女48名)安氏Ⅰ类错样本。拍摄头颅定位X线片,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头影测量软件测量,用Alabama分析法与美国安氏Ⅰ类错白人颅颌面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国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成人上下颌突度大,面型较突;平面倾斜度、上下中切牙倾斜度及下中切牙至NB线距均较大;Y轴相对SN平面夹角增大,生长方向为后下。结论:与美国安氏Ⅰ类错白人比较,中国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成人颅面结构呈现颌骨突度大、下切牙唇倾及下颌趋向后下等特征。  相似文献   
994.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治疗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并评估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时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对16例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患者于清醒状态及X线透视机监视下先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X线片和MRI/CT检查及ASIA神经功能评级。持续闭合牵引复位时行动态ASIA神经功能评级及X线透视机监视。损伤至开始牵引复位的间隔平均为31 h(6~52 h)。复位成功后维持颅骨牵引并择期行颈前路或颈前后路联合手术。9例患者于复位成功后再次行MR I扫描。[结果]治疗前MRI显示分别有8例和5例患者存在脱位节段的椎间盘突出和损坏;ASIA神经功能评级分别为:C级7例,D级5例,E级4例。16例患者均闭合复位成功且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复位成功后再次MRI扫描显示:6例脱位节段的椎间盘突出中有2例接近自动回纳,4例仍维持原样;3例脱位节段的椎间盘损坏中有2例维持原样,另1例转变为椎间盘突出。平均牵引重量为19 kg(10~32kg),平均牵引时间为53 min(30~135 min)。[结论]当患者处于清醒及检体合作的状态下通过动态神经功能评级及X线透视机监视,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择期根据全身及局部状况行颈前路或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95.
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发音方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行颅外支架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rigidexternaldistraction,RED)唇腭裂患者治疗前后的错误发音数量变化、不同发音部位、不同发音方法以及不同类型错误发音发生特点及其变化评价,分析上颌骨RED对患者发音方式的影响。方法:1999年至2001年行上颌骨RED的唇腭裂术后上颌发育不足患者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5.05岁。所有患者RED前后进行语音测听并分类。治疗前后错误发音的差异性用非参数检验。结果:RED术后42.9%患者错误发音数较RED前增加,19.0%减少,38.1%无变化。从发音部位,舌尖前音错误发音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舌面音。从发音方法,错误发音多发于塞擦音。错误发音类型以咽喉摩擦/爆破音为主,其次为腭化构音和声门爆破音。上颌骨RED后腭化构音累及音节数减少,但咽喉摩擦/爆破音和声门爆破音反而增加,尤其是咽喉摩擦/爆破音。结论:唇腭裂患者经RED前移上颌骨后,会对患者发音方式产生影响,在行语音治疗前需考虑全面。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变化及血脂康的干预情况。方法6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29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Hs-CRP、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另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肌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血脂康治疗2周,能明显下调ACS患者的Hs-CRP水平。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ACS的发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脂康的抗炎作用在ACS的早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In genetic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informative families are often oversampled to increase the power of a study. For a proband‐family design, where relatives of probands are sampled, we derive the score statistic to test for clustering of binary and quantitative traits within families due to genetic factors. The derived score statistic is robust to ascertainment scheme. We considered correlation due to unspecified genetic effects and/or due to sharing alleles identical by descent (IBD) at observed marker locations in a candidate region. A simulation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tatistic under the null hypothesis in small data‐sets. To illustrate the score statistic, data from 33 familie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DM2) were analyzed. In addition to the binary outcome DM2 we also analyzed the quantitative outcome, body mass index (BMI). For both traits familial aggregation was highly significant. For DM2, also including IBD sharing at marker D3S3681 as a cause of correlation gave an even more significant result, which suggests the presence of a trait gene linked to this marker. We conclude that for the proband‐family design the score statistic is a powerful and robust tool for detecting clustering of outcomes.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动态增强MRI(DCE—MRI)表现的形态学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与病理学反应性的关系。方法45例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行乳腺DCE—MR检查及手术治疗。应用AW4.2图像工作站观察残余肿瘤强化的形态和TIC类型(共3型)。由病理科医师对乳腺癌化疗后手术标本的病理反应性进行评估,分为1~5级,5级为病理完全缓解,4级和5级为组织学显著反应。分析病理反应性级别与DCE—MRI残余强化的TIC类型、形态的关系,统计方法采用精确概率法。结果45例中病理反应性5级7例,4级16例,3级16例,1和2级共6例。20例I型曲线中组织学显著反应者占70.0%(14/20),而6例Ⅲ型曲线均为组织学反应不显著者。TIC类型在不同的病理反应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织学显著反应且有残余强化者共18例,其中非肿块性强化11例。残余强化的肿块(非肿块)形态表现在不同病理反应性分级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DCE—MRI的形态及血液动力学表现特点与化疗后病理反应性相关。非肿块性强化和I型TIC与组织学显著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99.
阿尔茨海默病脑白质葡萄糖代谢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白质葡萄糖代谢异常的意义。方法纳入33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AD诊断标准的患者和健康对照20名,进行脑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检查。应用SPM软件对PET图像进行分析。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相比,AD患者有广泛的白质葡萄糖代谢减低,减低较为明显的区域有右侧额叶皮质下白质、左侧额叶上中回皮质下白质(P<0.001);另外,AD患者左侧额叶内侧回皮质下白质、左侧枕叶楔回皮质下白质葡萄糖代谢增强(P<0.001);②与不伴有精神行为症状(BPS)的AD患者(16例)相比,伴有BPS的AD患者(17例)在左右枕叶中回、右侧枕叶楔回、右侧顶下小叶、左侧颞叶梭形回、左侧额叶内侧回等脑区的皮质下白质葡萄糖代谢增强(P<0.001);而左右额叶中央旁回、右侧额叶上回和中回、左侧颞叶上回等脑区的皮质下白质葡萄糖代谢减低(P<0.001)。结论AD有广泛的白质脑葡萄糖代谢异常,有无BPS的AD白质代谢异常不同。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慢性胃炎患者HLA-DRB1等位基因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技术检测33例维吾尔族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采用PCR-SSP检测HLA-DRB1*0405、HLA-DRB1*08、HLA-DRB1*12等位基因,并与36例汉族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新疆维吾尔族慢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78.8%)显著高于汉族慢性胃炎患者(58.3%)(P〈0.05);2)维吾尔族、汉族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与HLA-DRB1*0405、HLA-DRB1*08、HLA-DRB1*12等位基因无相关性(P〉0.05)。结论1)维吾尔族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高于汉族慢性胃炎患者;2)维吾尔族、汉族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与HLA-DRB1*0405、HLA-DRB1*08、HLA-DRB1*12等位基因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