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9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189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336篇
口腔科学   1727篇
临床医学   171篇
内科学   497篇
皮肤病学   310篇
神经病学   199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298篇
综合类   769篇
预防医学   188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805篇
中国医学   693篇
肿瘤学   16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117篇
  1983年   83篇
  1982年   66篇
  1981年   60篇
  1980年   53篇
  1979年   59篇
  1978年   40篇
  1977年   30篇
  1976年   33篇
  1975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卡托普利控释微丸的研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制备卡托普利控释微丸,并对其释药情况进行研究。方法:在流化床内,用丙烯酸树脂RL30D和丙烯酸树脂RS30D的混合物作为包衣材料制备卡托普利控释微丸,对包衣材料配比及包衣材料用量进行选择,对微丸体外释药方程进行研究,采用加速试验法考察微丸释药稳定性。结果:包衣材料最佳配比丙烯酸树脂RL30D-丙烯酸树脂RS30D为1:5,包衣材料最佳用量为包衣增重20%,微丸的体外释药方程为Q=0.09614t-0.008379(r=0.9980),释药稳定性好。结论:卡托普利控释微丸具有良好的零级释药特征。  相似文献   
62.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茵陈蒿汤中蒿属香豆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太华  毕元  肖小河  袁海龙 《中草药》2003,34(7):603-604
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茵陈蒿汤中蒿属香豆素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 以蒿属香豆素为指标,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富集茵陈蒿汤中蒿属香豆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提取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吸附30min后,以5倍树脂量的蒸馏水洗去杂质,再以3~4倍树脂量的70%乙醇洗脱蒿属香豆素为最佳工艺。结论 此法可较好地富集茵陈蒿汤中的主要有效成分蒿属香豆素。  相似文献   
63.
黄芪皂苷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贾晓斌  陈彦  蔡宝昌  施亚芳  王晓雷 《中成药》2003,25(11):866-868
目的:研究黄芪皂苷类成分的纯化方法。方法:应用色谱指纹谱技术,研究比较正丁醇萃取法、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黄芪总皂苷。结果:AB-8树脂吸附纯化与正丁醇萃取纯化的黄芪总皂苷得率相近,但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别,而其它型号的树脂吸附纯化的总皂苷得率偏低。结论:纯化黄芪总皂苷,AB-8树脂优于其它型号树脂。  相似文献   
64.
生地黄中环烯醚萜苷类的纯化分离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程远  张浩  张承平  孟莉 《医药导报》2003,22(10):707-709
目的:寻找有效纯化分离生地黄中环烯醚萜苷类的方法.方法:生地黄水提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梓醇为其环烯醚萜苷类的测定指标,比较101 果汁澄清剂和科阳1+1天然澄清剂的纯化效果,以及乙醇和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效果.结果:生地黄水提物以科阳1+1天然澄清剂纯化,用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可使其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有效分离出来.结论:在工业生产中可用科阳1+1天然澄清剂与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联合应用来纯化分离生地黄中的环烯醚萜苷类.  相似文献   
65.
红霉素肠溶微丸制备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挤出—滚圆技术制备红霉素微丸丸芯,并用正交设计筛选其制备工艺;以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建立微丸包衣数学模型指导包衣工艺。  相似文献   
66.
杨文龙  宋黔英  宋世卿 《贵州医药》2003,27(9):786-787,F002
目的 了解硬质树脂贴面与三种粘结剂的粘结强度。方法 选用21颗中切牙随机分成三组(n=7),制作硬质树脂贴面,用不同的粘结剂粘固。第1组:EM釉质粘结剂;第2组:京津釉质粘合剂;第3组:光固化树脂,粘结后置入37℃温水中24小时后,用电子多功能测试机进行拉伸试验。结果 三种粘结剂与硬质树脂粘结拉伸强度无差异,光固化树脂与硬质树粘接力大于与釉质的粘接力,京津釉质粘结剂与硬质树脂粘结力小于与釉质的粘接力;EM釉质粘结剂与硬质树脂和釉质的粘结力近似一个水平。结论 三种粘结剂粘接硬质树脂贴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7.
腺苷A1受体和NMDA受体在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活动中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丹参  任雷鸣  张力 《药学学报》2004,39(4):245-249
目的 探讨腺苷A1受体阻断剂对海马齿状回 (DG)突触传递活动的影响及其与NMDA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在体记录麻醉大鼠LTP的电生理学方法 ,观察腺苷A1受体特异性阻断剂 8 环戊 1,3 二丙基黄嘌呤 (DPCPX)与NMDA受体激动剂、阻断剂在海马DG基础突触传递活动和高频刺激诱导的LTP中作用的相关性。结果 DPCPX(6mg·L- 1,5μL ,icv)或NMDA(0 2mg·L- 1,5μL ,icv)不影响大鼠海马DG突触传递活动 ,DPCPX对icvNMDA后高频刺激诱导已形成的LTP维持也无影响 ;预先给予DPCPX后则可显著增强NMDA的海马DG基础突触传递活动和LTP ;AP5(0 5mg·L- 1,5μL)阻断NMDA受体后对LTP的抑制作用不受DPCPX的影响 ,但预先给予DPCPX则可取消AP5 对LTP的抑制作用。结论 DPCPX不影响海马DG突触传递活动 ,但可影响NMDA受体的效应 ,增强NMDA受体在海马DG突触传递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苦玄参总皂苷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力生  邹节明  郭亚健 《中草药》2004,35(5):515-517
目的 研究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苦玄参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建立苦玄参总皂苷的分析方法。方法 以TLC为检测手段,考察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苦玄参总皂苷的吸附和洗脱条件,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苦玄参皂苷的含量。结果 D101大孔吸附树脂可以将苦玄参总皂苷含量由浸膏中的8.7%提高至27.3%,增加20%乙醇洗脱操作可进一步提高至52.1%;苦玄参总皂苷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61nm,与苦玄参苷IA一致。苦玄参苷IA在4.56~91.2μg/mL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3%。结论 D101大孔吸附树脂能有效富集并纯化苦玄参总皂苷;分光光度法测定苦玄参总皂苷含量具有快捷、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比较不同放大倍数和包埋介质对肾组织结构体视学定量研究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高倍镜 (40×物镜 )和油镜 (10 0× )观察石蜡 (7μm厚 )和甲基丙烯酸树脂 (2 5 μm厚 )包埋的肾脏切片 ,利用体视学方法测量肾小管的体积分数和直径以及肾小管细胞核的体积分数和直径。结果 :在高倍镜下用石蜡切片估计的肾内肾小管的体积分数和直径比用树脂切片估计的结果分别显著小 9 8%和 18 5 % ,在油镜下用石蜡切片估计的肾内肾小管的体积分数以及肾内肾小管细胞核的体积分数和直径比用树脂切片估计的结果分别显著小 5 7%、 2 7 1%和13 8%。结论 :放大倍数对体视学估计的影响较小 ,而包埋介质的影响较大 ;石蜡包埋使各种组织结构都发生显著的皱缩 ,相比之下肾小管、肾小管细胞核等实质结构的皱缩更显著。  相似文献   
7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参芍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参芍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 C) ,VP- ODS柱 ,流动相甲醇 - 0 .5 m ol/L磷酸二氢钾溶液 -醋酸 -异丙醇 (6 7∶ 1 73∶ 4∶ 4 ) ,检测波长 2 30 nm。结果 芍药苷在 0 .2 4μg~ 1 .2 0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 .9998,平均回收率 97.98% ,RSD 1 .6 7 (n=9)。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可用于该制剂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