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39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目的 探寻乳房下部瘢痕挛缩的较佳治疗方法. 方法 对2000年7月-2007年7月笔者单位收治的9例乳房下部瘢痕挛缩女性患者,行乳房周围皮肤扩张术.扩张器埋置切口多选择在乳房下部瘢痕处,置入部位以乳房周围侧胸部、胸部中央剑突附近为佳,且侧胸部置入时尽量使扩张器位置向上,与乳房上级水平齐平.扩张器埋置层次在深筋膜下及腺体表面.Ⅱ期充分松解挛缩的瘢痕,使腺体及乳房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将扩张后皮瓣设计成直接推进或易位皮瓣修复缺损,或直接拉拢缝合封闭创面. 结果 除1例患者皮瓣尖端4.0 cm×3.0 cm范围发生血运障碍,经植皮后创面愈合外,其余8例皮瓣均成活,创面愈合;所有患者乳晕、乳头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其中3例6个月~2年后复诊,效果满意. 结论 应用扩张后皮瓣修复乳房下部瘢痕挛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检测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中褪黑素受体含量的差异,探讨其意义.方法 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各10例,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褪黑素受体GPR50的表达,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检测组织中褪黑素受体MT1、MT2 mRNA含量,并将PCR阳性产物基因测序.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褪黑素受体GPR50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质,正常皮肤表皮基底层细胞、毛囊和汗腺均有褪黑素受体阳性表达,增生性瘢痕组织表皮、残留的毛囊和汗腺内也存在褪黑素受体表达;同时发现增生性瘢痕真皮成纤维细胞有广泛褪黑素受体阳性表达,而正常皮肤组织中则少见表达.荧光定量PCR显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MT1、MT2 mRNA含量分别为(1.16584 4±0.21829)和(0.99550 ±0.14624)拷贝数/μl cDNA,正常皮肤中为(0.99081±0.26485)和(0.77083±0.15927)拷贝数/μl cDNA,增生性瘢痕组织中MT1、MT2 mRNA含量均高于正常皮肤(P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剖宫产疤痕妊娠(CSP)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安徽省立医院行子宫疤痕妊娠的手术治疗的患者26例,8例经阴道子宫疤痕妊娠病灶切除术为研究组,另外18例经腹子宫疤痕妊娠病灶切除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阴道子宫疤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患者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明显少于经腹部子宫疤痕病灶切除术患者。结论经阴道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是一种很好的、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基于既往研究,验证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是否参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刺激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过程.方法 取6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的手术切除组织,培养成纤维细胞.应用凝胶阻滞电泳(EMSA)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0、5、7.5、10、15ng/ml)CTGF刺激45 min和10 ng/ml CTGF刺激不同时间(0、10、20、30、45、60、90、120 min)对瘢痕成纤维细胞STAT1与DNA结合能力的影响.将瘢痕成纤维细胞分为CTGF刺激组、STAT1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转染组、STAT1 ASODN+CTGF组和空白对照组,用噻唑盐(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1、2、3 d的增殖活性,RT-PCR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表达以反映瘢痕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活性.结果 瘢痕成纤维细胞中STAT1与DNA的结合活性随CTGF浓度而增强,当CTGF浓度为10 ng/ml时达峰值;10 ng/ml的CTGF刺激45-60 min达峰值.MTT法检测显示CTGF刺激组培养1~3 d增殖活性明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而STAT1 ASODN转染组和STATI ASODN+CTGF组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CTGF刺激组(均P<0.05).RT-PCR检测结果 显示,CTGF刺激组、STAT1 ASODN转染组、STAT1 ASODN+CTGF组和空白对照组瘢痕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活性分别为0.78±0.08、0.38±0.09、0.76±0.10和0.40±0.12,STAT1 ASODN转染组和空白组均明显低于CTGF刺激组和STAT1 ASODN+CTGF组(均P<0.05).结论 STAT1ASODN可明显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并阻断CTGF对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提示STAT1参与CTGF调控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95.
大面积瘢痕性秃发的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大面积瘢痕性秃发的整形外科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采用毛发单位移植术(136例)和头皮组织扩张术(82例)治疗的瘢痕性秃发面积在20%~75%的2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烧烫伤209例,头皮撕脱伤5例,良性肿瘤术后4例.毛发单位移植术:先在颅后部优势供区内切取含有完整毛发的条形头皮组织,将其分割成一系列含1~3根毛发的毛发单位移植物,然后将移植物植入头皮瘢痕脱发区内预制的相应孔洞中.术后随访满8个月后,按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和无效4级标准以问卷的方式进行疗效评定,并随机选10例患者检查毛发成活状况.头皮组织扩张术:先在正常头皮帽状腱膜下植入组织扩张器,注入生理盐水进行系列扩张,当扩张达到所需组织量后,将扩张的带毛发头皮瓣转移到秃发区域.术后随访满1个月后,采用上述问卷方法 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接受毛发单位移植术者术后随访8~18个月,移植的毛发生长自然、良好,无临床并发症发生.其中秃发面积为20%~30%的患者45例,问卷调查结果 均为"非常满意";秃发面积31%~50%的患者91例,问卷调查结果 均为"满意".随机检查10例患者,移植毛发成活率为95%~100%,平均98%.接受组织扩张术的患者扩张头皮瓣全部成活.其中秃发面积为20%~50%者56例,行1次组织扩张术,疗程为3.5~5.5个月.术后随访1~6个月,问卷调查结果 为"非常满意"者51例(91.1%);"满意"者5例(8.9%).秃发面积51%~75%者26例,均行2次组织扩张术,总疗程为7.0~10.5个月.术后随访1~3个月,问卷调查结果 均为"满意".组织扩张术组中有8例(9.8%)出现并发症(扩张器注入壶外露3例,颅骨外板碟形征2例,血清肿2例,早期感染1例),经过适当处理,均未影响最终治疗效果.结论 毛发单位移植术手术创伤小,简便易行,毛发生长自然,比较适合于颞顶区稳定性瘢痕性秃发的治疗.头皮组织扩张术适合于头皮各个区域瘢痕性秃发的治疗,其缺点是周期长、治疗过程复杂和切El遗留瘢痕影响外观等.对于秃发面积超过50%的患者,组织扩张术的疗效优于毛发单位移植术.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被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的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表型改变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患者瘢痕组织和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正常成纤维细胞分别经不同浓度(0、0.005、0.010、0.050、0.100、0.500、1.000μg/ml)LPS刺激,并对刺激后细胞进行传代,通过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观察等方法,观察成纤维细胞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1(Ⅰ)前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规律及透射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并以相同代数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作对照。结果经LPS刺激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被激活,随着刺激浓度的增加,光镜下核浆比例逐渐增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CNA表达阳性细胞逐渐减少,α1(I)前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逐渐增多;电镜下显示细胞形态多样化,核浆比例增加,核膜变得不规则,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进一步增多,微丝微管增加,肌微丝出现。上述变化在LPS浓度为0.100μg/ml时最明显,接近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表明成纤维细胞逐渐向增殖表型、合成表型或收缩表型变化。此后,随着LPS浓度继续升高,上述表型标志的表达和细胞形态均趋向于正常成纤维细胞。结论一定浓度的LPS可能与增生性瘢痕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7.
延迟术在胸三角皮瓣预扩张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延迟术在预扩张胸三角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笔者单位在预扩张胸三角皮瓣转移术中应用延迟术,修复13例患者面部大面积瘢痕.于患者扩张器置入同期切断胸肩峰动脉皮支及颈横动脉颈段皮支,使扩张的胸三角皮瓣血运以胸廓内动脉第2、3肋间穿支为主,起到了延迟作用.观察皮瓣血管网的分布和皮瓣血运状态,了解延迟的效果.结果 扩张皮瓣血管网明显增多、增粗,延迟后转移的皮瓣远端无血运障碍.术后随访4~18个月,13例患者脸部移植部位轮廓与对侧基本协调,无臃肿感.皮瓣色泽与面部正常皮肤相近,柔软度好.结论 应用延迟术可以更好地保证胸三角皮瓣在转移后的血运,此法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A型肉毒毒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 8只日本大耳白兔,体重3 kg,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兔耳创面分为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T组)和瘢痕组(S组),每组48个创面.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瘢痕增生情况.术后28 d,同法另取4只兔子的兔耳腹面健康皮肤为空白组(B组),收集标本.测量S、T组标本HE切片的瘢痕增生指数HI,流式细胞仪分析2组标本中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western-blot检测S、T、B组标本中Ⅰ、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结果 ①T组标本的瘢痕增生指数HI较S组显著降低,P<0.01;②蛋白水平上,T组的胶原Ⅰ、Ⅲ蛋白表达和胶原Ⅰ/Ⅲ比值均较s组显著降低,P<0.01;③S组分布于G2-M期和S期的成纤维细胞较T组显著增多,而静止期G0-G1的细胞则显著减少,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局部应用能抑制兔耳增生瘢痕的形成.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减少瘢痕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合成,降低胶原Ⅰ/Ⅲ比值,为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相关的原发性瘢痕性脱发会引起永久性脱发.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这些机制包括:毛囊干细胞破坏,毛囊的程序性器官衰竭,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损害,促炎因子作用,毛囊免疫赦免功能受损,"无危险"信号系统缺失,异常凋亡,氨基葡聚糖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作用.对该病进行研究有助于采取新的措施,来保护免疫疾病中的上皮组织,使其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比较局部和全身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观察组21例在超声引导下向附件包块内注入甲氨蝶岭50 mg;对照组19例采用肌注甲氨蝶呤,1 mk/kg体质量.两组患者均口服米非司酮,50 mg/次,2次/d,连续服用3d.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 (P <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恢复的平均时间及附件包块消失平均时间分别为(15.3±2.1)d、(31.8±9.5)d,而对照组分别为(30.8±7.4)d、(55.7±12.1)d,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发生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对照组中共发生1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局部应用甲氨蝶呤效果优于全身应用,且用药量更少,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