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1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张丽 《新中医》2020,52(2):152-154
目的:观察槟木香散贴敷神阙穴联合蒙脱石散防治阿奇霉素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不同防治措施将163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患者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99例。2组均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前30 min温水冲服蒙脱石散。观察组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前30 min将槟木香散调成的药膏贴敷于神阙穴上,持续至滴注完成后2 h。2组均连续观察7天。记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的例数、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并评价胃肠道反应各症状的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8.08%,低于对照组的23.44%(P<0.01)。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2组胃肠道反应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持续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槟木香散贴敷神阙穴联合蒙脱石散干预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患者,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不良反应程度,促进胃肠道症状的消除。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陈皮水提物的HPLC指纹图谱,并研究其与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的谱效关系。方法:采用HPLC建立21批陈皮水提物的指纹图谱,流动相乙腈(A)-0.1%的磷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采用指纹图谱软件中的相似度评价,SPSS 24.0二维聚类分析和SIMCA 14.1主成分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1)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给予陈皮水提物灌胃,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值,诱导第12周Morris水迷宫检测实验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研究谱效关系。结果:确定了陈皮水提物中25个共有峰,鉴定出5种物质,并且将21个不同品种、产地的陈皮分成了2类;与模型组比较,灌胃陈皮水提物的各组大鼠空腹血糖下降,认知能力得到改善;灰色关联分析及最小偏二乘回归分析谱效关系表明,19,15,4,17,6号峰与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关联性较大。结论:不同品种、产地之间的陈皮水提物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化学计量学可以方便、快捷的对不同产地的陈皮水提取物质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并且陈皮水提物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值及改善认知能力,其发挥作用是多种有效成分共同起效的结果,其中19,15,4,17,6号峰是与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成分。  相似文献   
33.
目的:建立陈皮饮片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制备15批陈皮饮片标准汤剂,采用HPLC测定陈皮饮片标准汤剂中橙皮苷的含量;采用紫外光谱法(UV)和红外光谱法(IR)建立陈皮饮片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利用相关系数法和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对不同批次陈皮饮片标准汤剂的光谱图进行比对。结果:15批陈皮饮片标准汤剂中橙皮苷的质量分数0. 82%~2. 60%,出膏率实测值32. 02%~46. 11%;与紫外和红外对照指纹图谱相比,各批次陈皮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 0. 897和 0. 942,双指标分析法结果显示各批次陈皮饮片标准汤剂的共有峰率均62. 50%,变异峰率均46. 67%。结论:该研究建立的质量评价方法可用于陈皮饮片标准汤剂的系统性评价,可为陈皮配方颗粒等相关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花椒水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花椒水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HPLC方法,色谱柱为COSMOSIL C18柱(4.6μm×250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流速0.8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国家药典委员会2012 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15批花椒水提取物指纹图谱中呈现6个共有峰,并指认出两个化学成分羟基-α-山椒素和羟基-β-山椒素,相似度为0.984~0.999,表明花椒水提取物指纹成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稳定可靠,可以为花椒药材指纹图谱的系统研究提供有益借鉴,同时有助于花椒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索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及其用药规律,以期指导临床。[方法]运用文献法对《脾胃论》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其学术思想,并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其所记载的方剂进行系统整理,通过Excel进行中药分类统计,最后分析总结其使用规律。[结果]《脾胃论》主要学术思想为脾胃为元气之本“,火与元气不两立”;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顾护胃气。全篇共记载方剂63首,中药101味。单味中药使用频次,最多的为炙甘草,人参、陈皮次之;从功能分类来看,补气药使用频次最多,其次为解表药与理气药;从药物配伍来看,共有32首方剂中补气药与理气药同用,其中陈皮与炙甘草联用次数高达21次,陈皮与人参20次,陈皮与黄芪15次。[结论]《脾胃论》是李东垣脾胃学术思想之集大成者,其用药组方以补气、升阳、理气为主,重视调达气机。以补气药缓补脾胃之气为多,同用风药以达到升发脾阳、胜湿、开郁之效,并佐以理气药,使其补而不滞,其学术思想及遣方用药特点值得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36.
该文拟采用经皮微透析技术测定花椒挥发油对不同脂溶性中药成分皮肤药动学行为的影响,评价其在体经皮促透特征。选择川芎嗪和葛根素作为亲脂性和亲水性模型药物,采用浓差法考察微透析探针体外回收率与传递率,采用反向渗析法测定药物探针在体回收率;以常用化学促透剂氮酮为阳性对照,测定不同浓度花椒挥发油对川芎嗪和葛根素的皮肤药动学行力影响。结果显示,2种模型药物探针回收率与传递率相等,药物在渗析膜间无相互作用,川芎嗪和葛根素的在体相对回收率分别为59.17%,19.85%。在体经皮试验表明花椒挥发油对川芎嗪具良好促透效果,且呈浓度依赖性关系,5%花椒挥发油的在体促透倍数(ER)为98.64,比氮酮最佳浓度的促透效果更好(3%氮酮,ER=89.11);同时,花椒挥发油也可显著增加葛根素的在体经皮吸收,也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关系。因此,该研究进一步证实花椒挥发油作为经皮促透剂的良好促透性能,为其在中药外用制剂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建立槟榔、焦槟榔、大腹皮中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槟榔碱、去甲槟榔次碱含量的LC-PDA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加氨水浸润,甲醇超声提取。ZORBAX 300-SCX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分离,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2%甲酸水(氨水调节pH=3.8),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检测波长为225 nm。结果 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槟榔碱、去甲槟榔次碱分别在2.98~745.0,2.60~650.0,1.19~595.0,1.22~610.0μg·m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0)。槟榔、焦槟榔、大腹皮中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槟榔碱、去甲槟榔次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6)均在95.0%~105.0%,RSD<2.50%。槟榔和其炮制品中生物碱含量差异显著。结论 该方法快捷、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槟榔、焦槟榔、大腹皮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测定,为槟榔及其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8.
川椒外用配合祛霉胶囊内服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凤岭 《河北中医》2000,22(1):15-16
目的 观察川椒外用配合祛霉胶囊内服治疗霉菌性服道炎的疗效。方法 120例霉菌性服道炎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60例口服自制祛霉胶囊,每次6粒,每日3次,配合川椒粉阴道上药及川椒水坐浴;对照组60例每晚睡前阴道纳入两性霉素B泡腾片2片。结果 治疗组治愈31例(51.66%),对照组治愈22例(36.67%),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86.67%;经学处理,χ^2值分另为2.74、3.93,P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SCCC)从广陈皮中制备分离高纯度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方法应用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仪,通过优化各分离条件,以四元两相溶剂系统石油醚-醋酸乙酯-甲醇-水(1∶0.8∶0.7∶0.8),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制备分离广陈皮醋酸乙酯萃取部分粗提物。结果300 mg粗提物经过260 min一次制备分离,得到了3个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经EI-MS及1H-NMR分析,鉴定为川陈皮素、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及橘皮素,其质量分数分别为96.25%、97.10%、99.22%。结论该方法简便、经济,所得化合物既可作为广陈皮质量控制的参考物质,又可为柑橘属植物分类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0.
王坚 《亚太传统医药》2012,8(8):193-193
对陈皮、青皮的来源、产地、商品规格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