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仅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丹芪偏瘫胶囊"。结果治疗组近期、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2.
总结归纳了《黄帝内经》中腧穴配伍的特点及规律,认为其虽然配伍腧穴数目较少,但传递了重要的配伍理念和思想,形成了腧穴配伍理论的雏形,提出了局远配穴、表里配穴等腧穴配伍基本形式,并且关注影响配伍疗效的其它因素,对后世腧穴配伍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不同程度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5例肥胖症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照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肥胖度、体脂百分率、体质量指数,将患者分为轻度肥胖组(29例)、中度肥胖组(35例)、重度肥胖组(31例),对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实施针灸治疗,持续6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肥胖度、体脂百分率、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血脂指标、压力评分、不良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肥胖程度与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临床疗效间的相关性。结果轻度肥胖组总有效率高于中度肥胖组、重度肥胖组(P<0.05),而中度肥胖组总有效率高于重度肥胖组(P<0.05)。3组治疗后肥胖度、体脂百分率、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3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3组治疗后压力评分、不良情绪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3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经相关性分析后得出,肥胖程度与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临床疗效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呈负相关。结论针灸治疗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尤其是对轻度肥胖症患者,且针灸还可起到良好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补肾调督针法配合隔姜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补肾调督针法配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6.7%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53.3%和7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督针法配合隔姜灸是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5.
乌龟灸浅析     
通过对乌龟灸(其实质为着肤灸,以麦粒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理论来源、临床应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较详细的介绍,希冀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回顾1949~2007年针灸文献,探索针灸治疗不孕症用穴和治疗方法的规律.方法:根据《中国现代针灸信息数据库》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三阴交、关元、中极、子宫应用频次为最,治疗方法以针刺和针药并用为主.建议三阴交、关元、中极、子宫,作为针灸治疗不孕症基础方,并随证选穴.结论:针药并用治疗不孕症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7.
针灸十字穴为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针灸十字穴为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的影响.方法 将6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配合甲硝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IgG、IgM、IgA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gG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IgG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灸十字穴是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赵氏雷火灸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赵氏雷火灸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统计两组面瘫恢复率和面瘫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9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贝尔面瘫的平均恢复时间为10d对照组为14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赵氏雷火灸是一种治疗贝尔面瘫的有效方法,能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治疗组采用温针配合梅花针叩剌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8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配合梅花针叩刺是一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艾灸地机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理。方法将7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艾灸地机穴治疗,对照组不予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并且应用红外热像仪观测记录治疗组治疗前后任脉小腹区红外热像特征。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小腹部温度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地机穴是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