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88篇
  免费   1244篇
  国内免费   1124篇
耳鼻咽喉   1442篇
儿科学   195篇
妇产科学   89篇
基础医学   661篇
口腔科学   255篇
临床医学   5191篇
内科学   3641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510篇
特种医学   16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7228篇
综合类   9216篇
预防医学   1109篇
眼科学   635篇
药学   3284篇
  69篇
中国医学   1183篇
肿瘤学   329篇
  2024年   198篇
  2023年   655篇
  2022年   654篇
  2021年   811篇
  2020年   932篇
  2019年   994篇
  2018年   459篇
  2017年   768篇
  2016年   879篇
  2015年   1034篇
  2014年   1648篇
  2013年   1672篇
  2012年   2310篇
  2011年   2303篇
  2010年   2303篇
  2009年   2262篇
  2008年   2114篇
  2007年   1950篇
  2006年   1842篇
  2005年   1606篇
  2004年   1417篇
  2003年   1452篇
  2002年   1167篇
  2001年   950篇
  2000年   723篇
  1999年   568篇
  1998年   512篇
  1997年   524篇
  1996年   455篇
  1995年   445篇
  1994年   297篇
  1993年   229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45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对老年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作为一项微创治疗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技术能迅速缓解疼痛、强化椎体和稳定脊柱,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转移性椎体肿瘤等引起的疼痛和椎体不稳。但术中骨水泥的应用对心血管影响较大,容易导致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尤其对老年患者影响更为剧  相似文献   
4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56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对56例(98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42例(76髋)进行了平均5.6(2.5~10.5)a的随访。[结果]至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6.8(4~51)分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85.2(55~94)分,优良率为89.5%。1例感染行Ⅱ期翻修;2例在扩髓时出现股骨颈或股骨距裂缝骨折,但未到达小粗隆以下,未予特殊处置;1例出现足下垂,术后3个月后恢复,1例深静脉血栓,余病例无假体松动、断裂以及脱位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9.2%(7髋),但对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以明显缓解髋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与其它病因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并无较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3.
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选择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分析加压空心钉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移位的股骨颈骨折的适应证与临床疗效。方法1994~2004年分别使用加压空心钉内固定加带血管或肌骨瓣植入术(内固定组43例)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置换组46例)治疗中老年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共89例,随访并比较分析疗效及适应证。结果内固定组平均住院天数及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少,与置换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部患者获得24~56个月(平均48.5个月)的随访;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内固定组从术前的平均45.2分提高到术后79.6分,置换组从术前的平均45.2分提高到术后90.4分,两组术后功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ardenⅢ型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65岁)宜首选加压空心钉内固定加带血管或肌骨瓣植入术;年龄相对较大(>65岁)的GardenⅢ、Ⅳ型患者宜首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鼻窦内镜对鼻中隔骨折的诊治。方法:45患者就诊时均行鼻窦内镜检查、鼻骨侧位片和鼻窦CT检查。均在鼻窦内镜下行鼻骨骨折复位术和鼻中隔成形术。结果:1例患者术后鼻外形改善不明显外,其余均得到治愈。结论:鼻窦内镜检查并酌行CT扫描是确诊鼻中隔骨折的主要手段,鼻骨骨折整复术同时可行鼻中隔成形术。  相似文献   
45.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5年9月收治74例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椎体后凸成形术组,24例)和B组(椎弓根螺钉固定组,50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变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VAS评分A组较B组低(P<0.01).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相似效果,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微创优点.  相似文献   
46.
病例摘要患者,男,75岁。因左上腹不适20余天,胃镜检查示胃窦部低分化腺癌,于2004年3月13日入院手术治疗。10年前因鼻咽癌放射治疗,3年前因乙状结肠癌手术切除,1年前心绞痛发作,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冠状动脉约50%狭窄,未行经皮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治疗。4月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长段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治疗新方法。方法采用分期前尿道代后尿道成形术治疗3例复杂性后尿道长段狭窄(6.5—10.0cm)患者。第一期行阴茎转位尿道端端吻合术,术后3—6个月行二期阴茎伸直、尿道会阴造口术,6个月后行第三期前尿道成形术(Johanson Ⅱ期尿道成形术)。结果例1术后排尿通畅,膀胱尿道造影检查示尿道通畅,双侧输尿管返流近消失,最大尿流率18.8ml/s,随访2年,最大尿流率18ml/s,无剩余尿。例2术后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19.5ml/s,无剩余尿,尿道扩张可顺利通过22F尿道探子。例3经会阴一耻骨联合径路行第一期阴茎转位尿道端端吻合术、尿道直肠瘘、尿道会阴瘘切除、修补术,术后尿道直肠瘘及尿道会阴瘘治愈,但因耻骨联合切口感染致吻合口狭窄,有待进一步治疗。结论分期前尿道代后尿道加前尿道重建方法是治疗男性长段复杂性尿道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探讨包皮横形皮瓣或加会阴部U型皮瓣一期成形术(Duckett加Duplag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效果。方法采用Duckett术一期成形术修复34例,采用Duckett加Duplag尿道成形术一期修复15例。术中常规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尿液,经尿道置多侧孔硅胶管引流尿道分泌物。结果43例一期成功,6例发生尿瘘,均于6个月后修补瘘管痊愈。患者均排尿正常,外形满意。结论该术式充分利用阴茎内外板交界处皮肤血液供应的解剖特点制成带蒂皮管,具有并发症少、外形接近正常等优点,是治疗尿道下裂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处理,探讨其围手术期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方法:68例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男28例,女40例;年龄70~88岁,平均76.4岁。所有患者于关节置换术前采用有效的降糖,降压,营养心肌,保肝,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综合处理,控制合并症。患者全身情况、脏器功能状况可耐受手术后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期,切口Ⅰ期愈合。1例术后早期出现腹泻并发症,经应用制霉菌素及金双岐调节肠道菌群,腹泻控制。按Harris标准评价疗效,优39例,良24例,可5例,优良率92.6%。结论:严格有效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是处理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