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1篇
  免费   407篇
  国内免费   373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161篇
妇产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334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1074篇
内科学   635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1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00篇
综合类   2210篇
预防医学   428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905篇
  5篇
中国医学   498篇
肿瘤学   247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32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严重脑损伤后17年的社会心理调整;由琥珀酸脱氢酶(SDHA)黄素蛋白(Fp)亚单位突变所致Leigh综合征;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循环中的内皮细胞激活标记物水平:与脑缺血事件和预后的关系;CSF前列腺素E2水平与认知功能下降和阿尔茨海默病存活率的关系;变异型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患者的CSF磷酸-tau蛋白浓度升高:诊断和病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癌症患者血中氧化应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及各癌种之间氧化应激的改变情况和差异,抗氧化物在癌症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测定110例癌症病人和76例健康对照者血中MAD浓度(以此作为脂质过氧化指标),抗氧化标志物GSH、XOD、GSHPx、VitE和总抗氧化力水平。结果:癌症患者MD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抗氧化力水平癌症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抗氧化标志物XOD、GSH、GSHPx、VitE无明显变化。结论:癌症患者脂质过氧化增高而抗氧化能力下降,然而,其变化情况可因癌肿、癌症分期及癌症患者个体因素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心脉灵液抗内毒素休克肝脂质过氧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脉灵液抗内毒素休克肝脂质过氧化的实验研究梁虹,黄启福,邹丽琰,周光锦,李伯光(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心脉灵液;内毒素休克;脂质过氧化;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内毒素休克发病机理复杂,死亡率高,一直是休克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氟乙酰胺中毒患儿的心肌酶活性变化 ,我们对 37例氟乙酰胺中毒患儿进行了血清心肌酶活性测定 ,现总结报告如下。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 :37例患儿均为 1996年 3月~ 1999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氟乙酰胺中毒患儿 ,其中男性2 3例 ,女性 14例 ;年龄 1~ 3岁 13例 ,~ 7岁 15例 ,~ 12岁 9例。所有患儿均有明确误服氟乙酰胺灭鼠药的病史 ,自发病至入院时间 1~ 8h。对照组为门诊健康查体儿童 ,共 31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11例 ;年龄 1~ 3岁 11例 ,~ 7岁 13例 ,~ 12岁 7例。1.2 方法 :氟乙酰胺中毒患儿于入院当日及此后6日每日晨抽空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DPD的表达,分析DPD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在7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DPD表达从10%~85%不等,平均28.73%±23.57%。DPD的表达随Dukes’分期的增加而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7)。早期(Dukes’A~Dukes’B期)结直肠癌的预后明显优于晚期结直肠癌(Dukes’C~Dukes’D期,P<0.0001)。结直肠癌组织DPD高表达者预后稍优于低表达者,但无统计学差异(P=0.1419)。[结论]结直肠癌治疗前Dukes’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DPD的表达状况和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病理性瘢痕中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变化的研究,初步探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自由基水平升高的机制,为病理性瘢痕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和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目前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人们对高血压的发病、诊断和治疗均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ydroxystemid dehydrogenase,11β-HSD)与高血压的关系近年来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在脑损伤疾病中的变化。方法对79例脑损伤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速率法检测CK、LDH、AST。结果①脑损伤后5d内,患者血清CK、LDH、AST活力显著升高,第3天后开始下降,第7天趋于正常;②酶活性为脑挫裂伤〉脑干损伤〉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结论脑损伤后,测定CK、LDH、AST可作为脑损伤患者诊断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实验观察水泥粉尘的细胞毒性。方法:体外试验观察水泥粉尘和石英粉尘的溶血作用,细胞存活率以及培养基质中乳酸脱氢酶(LDH)和溶菌酶(LZ)含量的变化。结果:水泥粉尘组的溶血率为28%,石英对照组的溶血率为58%;24小时细胞存活率,水泥粉尘组为84%,石英对照组为13.5%;基质乳酸脱氢酶含量:水泥粉尘组为0.041ug/ml,石英对照组为0.100ug/ml。结论:水泥粉尘的细胞毒性远低于石英粉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